【摘 要】
: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血管钙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且透析龄>6个月的患者86例。用Kauppila法评估腹主动脉钙化情况,并将其分为钙化组(41例)和非钙化组(45例)。记录两组人口学资料及临床资料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钙化组患者平均年龄、糖尿病患病率、透析龄、血清甲状旁腺素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血磷、血钙磷乘积均明显高于非钙化组(P<0.05)。Logistic
【机 构】
:
450047 郑州颐和医院肾内科,450047 郑州颐和医院肾内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血管钙化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且透析龄>6个月的患者86例。用Kauppila法评估腹主动脉钙化情况,并将其分为钙化组(41例)和非钙化组(45例)。记录两组人口学资料及临床资料并做统计学分析。
结果钙化组患者平均年龄、糖尿病患病率、透析龄、血清甲状旁腺素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血磷、血钙磷乘积均明显高于非钙化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糖尿病、血清甲状旁腺素水平、血钙磷乘积是血管钙化的危险因素。
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年龄、糖尿病、血清甲状旁腺素水平、血钙磷乘积可能是患者血管钙化的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肾脏磁共振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对评价6岁以下先天性肾积水儿童肾脏水分子扩散功能的价值。方法筛选80例6岁以下经手术证实存在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明确存在单侧先天性肾积水,另选取40例肾功能正常的儿童进行磁共振检查,首先按年龄分为≤1岁及1~6岁两组,将不同年龄组内不同程度肾积水患儿分为正常、轻-中度积水、重度积水及巨大积水四组,检验不同年龄组内不同程度积水肾脏
输卵管节育器是非常有前途的避孕方法之一,其种类较多,结构各式各样,有的避孕效果不好,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命运;有的避孕效果好,但有明显的不良反应。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多种输卵管节育器的结构组成,避孕效果,以及它们的优点和缺点,阐述了输卵管栓堵技术在输卵管节育器中的应用前景,并对输卵管栓堵技术进行了评价,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目的亚砷酸(ATO)与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复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再诱导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7例复发APL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14例)和对照组(13例),两组均给予ATO+蒽环类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给予ATRA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率85.7%(12/14),对照组完全缓解率76.9%(10/14),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51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资料,其中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糖尿病+动脉硬化组)75例,单纯2型糖尿病组76例,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各因素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动脉硬化组与单纯糖尿病组比较,糖尿病病程[(12.2±6.0)年比(10.2±5.7)年]、高血压患病率(85%比55%)、体质量指
目的探讨心肌炎患者Th17细胞/白细胞介素-17(IL-17)值改变的临床意义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心肌炎患者60例(急性期35例,恢复期25例)为研究对象,纳入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入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0例纳入对照组,采用酶抑制法、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测定两组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IL-17水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的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6年3月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107例,于晨起7∶00抽取肘静脉血,检测一般生化指标、血清25(OH)D3、HbA1c,并行OGTT+C肽释放试验。HbA1c≥9%为A组,HbA1c<9%为B组;25(OH)D3<18 ng/ml为a组,≥18
心房颤动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发病率1%~2%,>65岁的人群中约6%会因此受到影响。除卒中、心力衰竭和认知功能障碍等后果外,高达近90%的心房颤动患者有轻微临床症状。在心房颤动患者的管理中,管理目标包括脑卒中预防和心律失常管理(心率和节律控制),当患者有明显的症状时,往往选择节律控制。在持续性心房颤动中,直流电复律法(DCCV)旨在恢复窦性心律(SR)。心房颤动与电重构和结构重构有关,包括左右心房纤
目的探讨舒血宁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6年12月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12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舒血宁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8%,高于对照组的71.4%;观察组8 h内清醒率为58.7%,低于对照组的46.0%;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4.8%,
目的回顾性分析真菌球型鼻窦炎的病因及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真菌球型鼻窦炎提供更科学的依据。方法对103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真菌球型鼻窦炎的患者和同期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两组资料采取分类资料的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建立了以年龄(X1),单、双侧病变(X2),钙化斑(X3),血涕(X4),脓涕(X5)为变量的术前诊断真菌球型鼻窦炎的Logistic回归预测方程
目的探讨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治疗及转归。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至2015年12月61例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61例患儿中,男41例,女20例,中位起病年龄7岁6个月。脑病为突出表现,发生率为90.2%,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抽搐、瘫痪、感觉异常、共济失调、脑膜刺激征、意识障碍、精神异常等;典型的头颅MRI表现,并给予糖皮质激素、静脉应用人免疫球蛋白。结论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