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馒头引发的探究教学

来源 :化学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noonki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编号:1005-6629(2008)08-0039-02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思想要能体现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自主性、问题性、探究性、体验性、反思性与合作性,将科学探究与意义接受学习有机融合起来,以学生为主体的问题探究教学设计要求教师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冲突,引导学生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建立有效的假设并自主探究科学结论,使学生始终处在积极的思维状态之中,通过问题的解决与反思体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问题的设计要有较大的思维容量、适宜的难度、合适的梯度。实践表明,那些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一定联系,但仅凭已有知识经验又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也就是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上产生的问题最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最具有启发性。
  硫酸是硫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一种典型的含氧酸,所以掌握硫酸的性质,有助于学生系统掌握硫元素的单质及合化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本节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学习过初中的“常见的酸——硫酸”基础之上的,对其物理性质和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是在高一上学期学习过电离理论及氧化还原知识的基础之上来进一步认识浓硫酸的性质。硫酸中的硫元素处于最高价,在浓硫酸中硫酸主要以分子的形式存在,这就决定了它有别于稀硫酸的性质即它的特性,在特性中的强氧化性又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重要性质,硫酸是强氧化性酸的代表,所以这部分内容,既是重要的基础知识,又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教学程序
  
  1 创设情境,激发情意
  
  [教学引言]胡戈恶搞了“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今天我们也来研究一个“馒头”。
  (说明:利用学生熟知的事件作为引言,学生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热情高涨,满怀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使客观的环境因素和主观的情感因素相结合,始终创造一种良好的教学情境,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浓厚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最佳的心理状态,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2 积极参与,认真观察
  
  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认真学习教材演示实验2的操作要领,并规范操作每一步,完成该实验。仔细观察每一步的实验现象。
  同学们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行动起来了。看,不一会儿,一块块“黑色的馒头”诞生了,带着许多为什么呈现在同学们面前,同学们那种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教学活动被推向新的高潮。
  (说明:创造性地开发、利用一切课程资源,针对不同的探究内容选择生动形象、富有个性的体验形式,设计好整个学习活动,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并准确地诱导学生不断地置身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保证认知活动的健康发展。)
  
  3 精心研究,活跃思维
  
  接着老师走到同学中间,任意选择一组成功的实验作品甲(黑色馒头)和一组失败的实验作品乙(黑色糊状物)作为研究对象。
  教师捧着两份实验成果提出以下问题:
  3.1 在实验中你们观察到哪些现象了?学生描述:变黑、生成气体、体积膨胀、有刺激性气味、烧杯发烫,最后生成面包状的黑色固体。)
  3.2 想一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现象?(学生讨论)
  3.3 乙组同学没有制出“馒头”,而是糊状物,是没做“熟”吗?大家来分析一下失败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学生互动,加强合作意识,教师借此提出学习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
  (说明:①教学是一种有明确目标的活动,而观察则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知觉过程,因而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必须善于启发学生认真观察。
  ②通过观察得到丰富的感性认识,要进一步分析研究,以便找到事物的本质,培养思维能力。
  ③把演示实验变为学生实验,旨在强化体验、诱导思维,让学生五官并用,始终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以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以上分析、讨论,得出浓硫酸的三大特性,即: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4 广泛运用,加强迁移
  
  接下来,开始引导学生运用所常握的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过渡语:现在我们已掌握了浓H2SO4的特性,那么稀H2SO4有这些性质吗?
  4.1教师展示浓、稀H2SO4各一小瓶,请同学设计鉴别的方案(学生讨论、总结、教师可稍加点评)
  4.2稀H2SO4与Cu不反应,浓H2SO4呢?
  同学们能否设计一套简便易行的实验方案,加以证明(首先由学生独立思考,然后互相讨论,优化实验方案,最后教师总结性点评,形成一套较完善的实验装置。接着由教师完成演示实验3)。
  (说明:①随着教师的诱导,学生的思维再一次达到了高潮,学生马上全身心投入到热烈的讨论中。
  ②通过知识迁移,使学生的认知更加灵活、深刻、系统,同时开拓了思路,学会了方法,熟练了技巧,而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
  
  5及时反馈,促进同化
  
  针对本节教学内容及学生易产生的思维障碍,特设计以下检测题:
  5.1 下列现象反映了硫酸的哪些性质?
  ①浓H2SO4滴在木条上,过一会,木条变黑。__________。
  ②敞口放置,浓H2SO4质量会增加_______。
  ③Cu片放在浓H2SO4中加热,有气体产生。_________。
  ④浓H2SO4不能用来干燥H2S气体。_________。
  ⑤把蓝色CuSO4·5H2O放入浓H2SO4中会变白。_________。
  ⑥冷的浓H2SO4可以用铁制容器贮存______。
  5.2 关于浓硫酸的性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浓硫酸的脱水性属于物理性质,相应的变化过程是物理变化
  B、蓝色石蕊试纸遇浓硫酸先变红后变黑
  C、实验室可用浓硫酸和浓盐酸制HCl气体
  D、若浓硫酸洒在皮肤上应立即用纱布拭去浓硫酸,再用大量的水冲洗
  说明: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要及时进行多项教学反馈,促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充实(同化)或修正(顺应),以利于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从而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课后反思
  本节课并未受教材安排限制,而是将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浓硫酸脱水性实验进行深入地探讨,从知识层面来讲,可由浓硫酸的脱水性引入浓硫酸的吸水性和强氧化性。从能力层面来讲,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由教师引导,学生一点一点地挖掘,不断地对自己的结论加以修正,逐渐地接近真知。既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化学的自信心,在教学中应充分重视实验教学,让实验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的支撑点。
  
  参考文献:
  [1]刘凌. 挖掘教材中实验素材,开发学生潜能[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6.11.
其他文献
摘要:班主任是班级的灵魂所在,在高中阶段的教育教学体系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班主任在德育教育工作实施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不可替代。德育教育是否可以获得理想效果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从而影响学生的成长和成才。这就需要高中班主任担当起德育教育的重要责任,抓住高中阶段这一德育教育的黄金时期,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帮助,让学生能够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确立人生目标。  关键
摘 要:大叶大学是一所位于台湾彰化县的新兴私立大学,创校于1990年,原名为大叶工学院,于1997年改名为大叶大学。创校宗旨在于建立一所德国式工业大学,以理论与实务并重、人文与科技整合的理念,透过师徒传承与产学合作的做法,培育具有创意与品质的专业人才。近年来,大叶大学在学术研究方面,尤其是工程领域表现卓越。为深入了解大叶大学在办学特色、院校治理、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情况,本刊对大叶大学校长武东星教授进
据印度《教徒报》2013年12月31日报道,印度《受教育权法》实行3年来,针对印度德里、北方邦、奥利萨邦的一项研究发现,这三个地区公立学校的残障儿童入学率仍然低于1%。虽然这三个地区遵循《受教育权法》的规定,但是残障儿童仍然没有被纳入到教育系统之内,这显然没有达到法律规定的目标。  残障儿童是辍学儿童的最大群体之一,他们之所以被排除在教育系统之外,是由于学校管理者的态度、专业教师的缺乏、康复设施的
数 字    全球8 100万青年没工作 失业率达13%  国际劳工组织(ILO)8月11日指出,全球青年去年失业率达13%,约8 100万年轻人没工作,创历史新高,今年将再创高峰,估计青年失业率升至13.1%。  8月12日为联合国国际青年日,ILO发布《2010年全球青年就业趋势报告》,呼吁各国警惕青年失业群面临的困境。报告指出,截至2009年年底,全球15岁~24岁青年劳动力人口约6.2亿人
编者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UNESO IITE)发布的以“希望实践”(Promising Practices)案例研究为主题的调查研究报告卷三,阐述了信息与通信技术(以下简称ICT)如何重塑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过程。基础教育阶段的ICT应用调查研究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所于2011年在其国际项目中发起的。调查研究报告的卷一于2012年发布,探索了研究起源、背景和举
(一)  在海底,有许多像森林一样的地方,大片的、小片的,高的、矮的,柔软的、坚硬的……海底的动物穿梭其中,乐趣十足。  而小丑鱼番茄可不是为了玩耍,他是为了躲避危险游进了一片珊瑚丛,这时候珊瑚们正随着海水的晃动而舞动着枝丫。  番茄想也没想,一头钻进去,大大地松了口气:“好了,总算安全了!”  “好漂亮啊!”那一片珊瑚丛里发出了赞叹。  番茄知道,他们是夸自己呢,此刻他还惊魂未定:“谢谢你们救了
大凡书店、书斋的命名,都有一定的含义,少年鲁迅读书处“三味书屋”中的“三味”,究竟是哪“三味”呢?又是什么意思呢?  “三味”指的是书三味,即经味、史味、诸子百家味。源出唐人李淑的《邯郸书目》:“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三味。”  古人把书分为四大类,第一类是“经”部,即易、书、诗、礼记等十三经;第二类事“史”部,即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等史书;第三类是“子”部,即诸子百家学说;
摘要:初中历史学科课堂教学中创设历史问题情境,就是教师结合该课程的具体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或者把教学内容设计成各种问题,并将历史课程的内容归纳到历史情境中,启发学生通过分析发现问题,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思考与讨论,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分析或总结。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运用情境教学法,可以提升初中历史学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然而,在问题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還有
[摘 要] 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环节中的重要部分,也是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通过对H大学五个学院五百余名大四本科毕业生的调查分析(其中回收有效问卷五百份),发现了H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其毕业论文质量的建议。  [关键词] 本科 毕业论文 质量调查    一、H大学本科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    毕业论文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本科教学环节中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