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览近年全国各地高考英语书面表达试题,不难发现命题坚持了“稳中求变”的思想。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特征:
一、命题的稳定性
2010年命题保持相对稳定,体裁结构、题目要求以及难度等方面与2009年没有大的变化,没有出现新题型,依然是重点考查考生应用所学语言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下面请看2010年高考英语全国卷及地方卷书面表达测试一览表:
1.从题材的呈现方式来看,书信体仍是命题者青睐的形式。
2010年高考命题情境中涉及书信文体的是6篇(书信或电子邮件),2009年涉及书信体的是8篇。
“汉字提纲式”:出题的主形式,命题材料大部分是通过这种形式来呈现的,2010年共11套,而2009年是15套。
“提纲表格式”:2010年1套(江苏卷),2009年1套(江苏卷),2008年1套(江苏卷),2007年1套(广东卷的基础写作);2004-2006年各5套。提纲表格式命题的减少,使得信息提示简约化,概括程度增强,从而减少考生逐字翻译的可能性,增加了发挥空间。
“汉纲英材式”:即汉字提纲加英文材料形式的作文,2010年3套(广东卷的读写任务,湖北卷,北京卷的开放作文),2009年4套(广东卷的读写任务,福建卷,陕西卷,北京卷的开放作文),2008年4套(北京卷,广东卷的读写任务,福建卷,陕西卷),2007和2006年各2套。
“图片提示式”:2010年3套(北京卷,福建卷,上海卷),2009年1套(北京卷),2008年共有5套;2007年为3套。
从以上数据对比中得出结论:实用性写作仍是英语作文测试的重点。命题材料呈现方式多样化,以汉字提纲式为主,图片提示式次之,汉字提纲和英文材料相结合的方式近两年有所增加。图例和图表式有所下降,这种写作题难度相对较大,因此不会成为命题的主流。
2.从体裁方面来讲,主要包括议论文、记叙文和应用文。
2010年有4套试卷是考查议论文的,涉及记叙文的有3套,书信和电子邮件类的6套,发言稿的4套。
从这些数字中可以看出应用文和议论文比重大,记叙文和说明文比重小,且要求叙议结合的有所增加。仔细观察各省市命题,不难发现应用文近年来出现频率非常高,这恰恰反映了《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中毕业生应该“能写简单的书信、便条和通知,填写个人履历表等。书写格式、行文及常用语等无严重错误”。据此提醒2011年的考生要在应用文写作方面做好充分准备。
【备考策略】
①备考中要注意各种体裁的写作训练,以应用文和议论文为主,兼顾记叙文和说明文,同时要注意叙议结合的写作训练。
应用文中包括各类书信(亲友交往信、邀请信、祝贺信、感谢信、致歉信、申请信、咨询信、慰问信、推荐信、自荐信和投诉信)、留言、日记,各类简介说明、便条、通知和个人履历等。注意应用文的考查重点是语言内容,其次才是格式。
2011年考生应熟悉各类应用文的写作语言特点。例如:首先,考生要熟悉信件的开头、结尾、问候语和祝愿词的使用。考生需要针对性训练,熟悉口头和书面通知、留言、便条、个人履历表、演讲稿、各类简介和说明的写作特点和常用语言。我们还可以通过观摩高考范文来总结和模仿。
②“新课标”中提出的“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测试方式主要体现于山东高考卷阅读表达题和湖南高考卷阅读简答题中,书面表达试题中比较典型是广东卷的读写任务。该题目中英文材料与汉字提纲相结合,要求考生能审题到位,正确理解英文材料,抓住主要信息,剔除无效信息,概括重组语言,紧扣写作主题。
备考此类试题,考生可以将阅读训练和写作相结合。对与作文话题相关的阅读材料,读后要用英语小结主要内容和观点,摘记精彩的表达语句。
③随着命题中英文材料运用比重的增加,2011年考生,尤其是北京、广东、福建、陕西地区的考生,要学会审题、分析和运用已给材料的能力。(下期待续)
一、命题的稳定性
2010年命题保持相对稳定,体裁结构、题目要求以及难度等方面与2009年没有大的变化,没有出现新题型,依然是重点考查考生应用所学语言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下面请看2010年高考英语全国卷及地方卷书面表达测试一览表:
1.从题材的呈现方式来看,书信体仍是命题者青睐的形式。
2010年高考命题情境中涉及书信文体的是6篇(书信或电子邮件),2009年涉及书信体的是8篇。
“汉字提纲式”:出题的主形式,命题材料大部分是通过这种形式来呈现的,2010年共11套,而2009年是15套。
“提纲表格式”:2010年1套(江苏卷),2009年1套(江苏卷),2008年1套(江苏卷),2007年1套(广东卷的基础写作);2004-2006年各5套。提纲表格式命题的减少,使得信息提示简约化,概括程度增强,从而减少考生逐字翻译的可能性,增加了发挥空间。
“汉纲英材式”:即汉字提纲加英文材料形式的作文,2010年3套(广东卷的读写任务,湖北卷,北京卷的开放作文),2009年4套(广东卷的读写任务,福建卷,陕西卷,北京卷的开放作文),2008年4套(北京卷,广东卷的读写任务,福建卷,陕西卷),2007和2006年各2套。
“图片提示式”:2010年3套(北京卷,福建卷,上海卷),2009年1套(北京卷),2008年共有5套;2007年为3套。
从以上数据对比中得出结论:实用性写作仍是英语作文测试的重点。命题材料呈现方式多样化,以汉字提纲式为主,图片提示式次之,汉字提纲和英文材料相结合的方式近两年有所增加。图例和图表式有所下降,这种写作题难度相对较大,因此不会成为命题的主流。
2.从体裁方面来讲,主要包括议论文、记叙文和应用文。
2010年有4套试卷是考查议论文的,涉及记叙文的有3套,书信和电子邮件类的6套,发言稿的4套。
从这些数字中可以看出应用文和议论文比重大,记叙文和说明文比重小,且要求叙议结合的有所增加。仔细观察各省市命题,不难发现应用文近年来出现频率非常高,这恰恰反映了《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中毕业生应该“能写简单的书信、便条和通知,填写个人履历表等。书写格式、行文及常用语等无严重错误”。据此提醒2011年的考生要在应用文写作方面做好充分准备。
【备考策略】
①备考中要注意各种体裁的写作训练,以应用文和议论文为主,兼顾记叙文和说明文,同时要注意叙议结合的写作训练。
应用文中包括各类书信(亲友交往信、邀请信、祝贺信、感谢信、致歉信、申请信、咨询信、慰问信、推荐信、自荐信和投诉信)、留言、日记,各类简介说明、便条、通知和个人履历等。注意应用文的考查重点是语言内容,其次才是格式。
2011年考生应熟悉各类应用文的写作语言特点。例如:首先,考生要熟悉信件的开头、结尾、问候语和祝愿词的使用。考生需要针对性训练,熟悉口头和书面通知、留言、便条、个人履历表、演讲稿、各类简介和说明的写作特点和常用语言。我们还可以通过观摩高考范文来总结和模仿。
②“新课标”中提出的“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测试方式主要体现于山东高考卷阅读表达题和湖南高考卷阅读简答题中,书面表达试题中比较典型是广东卷的读写任务。该题目中英文材料与汉字提纲相结合,要求考生能审题到位,正确理解英文材料,抓住主要信息,剔除无效信息,概括重组语言,紧扣写作主题。
备考此类试题,考生可以将阅读训练和写作相结合。对与作文话题相关的阅读材料,读后要用英语小结主要内容和观点,摘记精彩的表达语句。
③随着命题中英文材料运用比重的增加,2011年考生,尤其是北京、广东、福建、陕西地区的考生,要学会审题、分析和运用已给材料的能力。(下期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