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照观荷

来源 :课外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坡照距离平果县城二十多公里。我们起了个大早,为的是一睹荷花绽放的容颜,聆听花开的声音。驱车出城,沿路美景均被心中种植的愿望覆盖。
  远处有了荷塘的踪影。遥望那片荷塘,种种神秘跃跃欲试。即将到达的兴奋,如夏至的高温。一朵白莲,一朵红莲,一个菡萏,眼神追逐着,放任地跑远。路旁的稻谷抽穗了,禾叶上闪着亮晶晶的露珠。车窗是紧闭的,车内的空调温度令人舒适。闻不到稻花香,也闻不到清晨田野的芬芳。我们习惯了把肉体置于人造的气候里,躲避着四季变换。习惯了在心里种植花朵,收藏果实。偶尔来到大自然,仍然不能把自己完全放开。人啊,真的可怜、可悲、可叹!
  看到越来越多的荷塘了。说是荷塘,似乎不太妥,应该是荷田。一片连着一片铺展开去。想到那句著名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无穷二字,应该就是这样一望无际吧。一块田和一块田之间有观光带,观光带把观花人与花隔离开来,这种隔离是心理意义上的隔离,观花人与种花人不同。可观之,不可亲近之,无怪乎周敦颐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观与赏全让目光和感官来完成。这样看来,这观光带是有道理的了。
  踏上观光带,走进荷的世界,那种长久的期待与抵达的心情相融,反倒少了些许兴奋。太阳已经升起,绿的荷叶显得更是碧绿,那映日的荷花娇美、娇艳,但绝不艳俗。荷叶的清香与荷花的香清,相得益彰。荷叶像极了一把把碧绿的伞,荷花亭亭玉立却不惧骄阳,没有一朵花心甘情愿躲在荷叶下纳凉。这次出行,我带了一把绿色的遮阳伞。刚踏上观光带,豆大的汗珠立马从头上、脸上劈头盖脸地流淌,“汗颜”二字不管不顾地冒出来,这让撑着伞的我感到羞愧。把伞丢弃,夏至的阳光电流一般灼热我的肌肤。把伞捡起,撑在头顶,心里一片茫然。伞不是我的荷叶,我亦不是那朵傲阳的荷花。或许内心深处,我期望自己置身于荷的世界里时,有一把伞撑着才不显得那么突兀。我内心里渴望自己看起来也像一枝荷!撑着一把绿色的伞的我,那一袭梦的衣裳被夏至的阳光穿透。
  蹲下身子,掬起一把清凉凉的水把脸上的汗水洗掉。再捧起一把水的时候,我愣住了。水从我的手指缝流下,顿时不知踪影。刚才混合着我汗珠的水是哪一滴?此刻流到何处?没人能回答我的问题。四周的荷叶随风摇摇,把一股荷叶的清香拂在我脸上;一朵朵荷花绽放,一朵朵荷花羞答答半开,一只只菡萏闭紧红艳艳的嘴唇,我屏住了呼吸,想要听听花们怎么说。花也不语,她们张嘴笑着,把一股股花香藏到我的衣兜里。置身于花中君子之间,想起佛典《大日经疏》有一段对花相当美妙的叙述:“花是从慈悲中生出来的,是静心的种子在大悲的胎藏中,经过万种善行敷出庄严的佛菩提树,因此叫做花。”花有柔软的品德,可以使人心缓和平静。
  (选自《散文百家》2014年第8期,有删节)
其他文献
<正>"万宝超是个好青年!"当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总工会副主席郭明义洋洋洒洒地为抚顺石化工建公司第八届"五四"十大杰出青年万宝超留下笔墨时,现场响起了阵阵掌声……4月22日,
贝克·希伯来是英国西约克郡一个普通的小男孩,父亲是一名汽车修理工,收入微薄,母亲则是一名家庭主妇。因家境贫寒,一家三口一直租房居住。   2011年,6岁的贝克向父母提出学画画,并说要用卖画的钱为父母买房子。父亲以为他开玩笑,顺口道:“我可没钱为你请老师。”贝克说:“我不要老师,只要你们能帮我买些画笔和颜料,还有几本画册就可以了。”父亲半信半疑地问:“凭这几样东西,你就能成为一名画家,就能为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