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欧共体未来的外贸政策

来源 :欧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whwaf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1992年以后欧共体外贸政策的趋向,成员国内存在两种不同的主张:西德、荷兰、英国等北部国家主张实行完全开放的自由贸易政策;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南部国家要求采取一定程度能保护限制政策。作者在对两者的利弊进行分析之后,认为1992年以后欧共体很可能实行有条件的自由贸易政策,并针对不同贸易对象采取不同的贸易政策:对美国、日本将较多地强调"对等原则";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则通过洛美协定、多种纤维协定和普惠制等继续采取援助政策。东欧国家可能成为欧共体新外贸政策的最大受益者,欧共体将通过财政援助和放宽进出口限制促使东欧向自由市场经济发展。中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一直被视为具有双重身份,近一年来国际局势的剧烈动荡,有可能使欧共体不会象在80年代那样重视对华关系,但也不可能继续恶化。
其他文献
<正> 以政党为单位成立政治基金会是联邦德国政党体制的一大特色。二战后,联邦德国的政党基金会在政府的大力资助下,以非政府团体的名义,通过"政治援助",在国际上,尤其在第三世界广泛地开展活动,已成为推行德国对外政策的一支重要辅助力量,起到了政府所难以起到的作用。基金会的活动,不仅扩大了各党的政治影响,而且也提高了联邦德国的国际地位和声望。长期以来,我国与联邦德国各政党基金会交往甚密,但对它们的状况知之甚少。本文拟对德国政党基金会的发展由来、财政来源以及活动特点作一概括介
<正> 国家工业化,是近现代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包括产业革命、近代工厂制的建立、生产力在新技术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以及近代大工业在一国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这一系列发展过程。实现工业化,标志着一个国家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工业化,不仅关系到一国经济的盛衰和整个社会生活面貌的状况,它也是国际分工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基础。关于工业化问题的研究,多年来一直是我国经济理论界和史学界十
<正> 本书作者格尔哈德·阿·里特尔是联邦德国近年来崭露头角的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1985年8月25日,他在斯图加特第十六届国际历史学家大会开幕式上作了"西方社会福利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的学术报告。会后,他对报告原稿进行了修改和扩充,1988年由慕尼黑奥尔登堡出版公司出版。全书按历史进程叙述了欧洲社会福利的形成过程,从中世纪,经过18世纪末至19世纪的工业化,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成为了社会福利国家。作者认为,社会保障和劳动关系体系是西方社会福利国家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历史形成
<正> 这是一本专门论述过去10年西欧出现的一些重大问题和变化发展的出色的论文集。该书的每一章都提供了大量的最新资料,这些资料来源于很多西欧国家的实践经验,作者对这些资料进行了认真的比较研究。此书的主题是为人们所熟知的。由于经济衰退的出现、反对派势力的增强和新社会运动的兴起使战后政治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受到严峻的考验。在外来移民和种族关系、欧共体的防务、扩大和发展等问题上也出现了争论与冲突。因此,新的问题
<正> 1991年8月13日至15日,中国欧洲学会(原中国西欧学会)在北京召开第一次中青年学术研讨会,会议主题为"90年代的欧洲"。来自北京、上海、南京、兰州、天津等地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新闻单位的代表聚集一堂,就近年来欧洲局势的变化及其影响、欧洲一体化问题和世界形势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中国欧洲学会会长陈乐民教授到会讲话,提出研究欧洲问题必须要在"侧重欧洲"的同时,"目有全局,立足中国"。他认为90年代欧洲最值得重视的问题是:1.东西欧关系问题,其差异与对欧洲外交格局
在国际政治研究中,政治文化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德国由于其历史、文化及地缘政治等特殊条件,政治文化的研究具有举世瞩目的成果。本文在对联邦德国政治文化的研究作了介绍分析之后,又将其与西欧的政治文化作了比较。作者认为,西欧各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政治个人化、政治教派化、政治官僚化、政治意识形态化、政治民主化和政治法西斯化等等。作者认为,战后联邦德国政治文化中突出的表现是:已摆脱臣仆思想传统、国内矛盾弱化以及邻国信任指数上升。但是联邦德国的政治保守心理依然很重。随着西欧一体化进程的发展,联邦德国人,特别是青年人的社会意
本文为本刊1988年第五期"略议英国政权中的一些特点"一文之补充。作者从议会在英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宪法的构成以及司法制度等不同方面探讨了英国政权制度与它国的不同之处。作者认为,由于英国没有一部完整的成文宪法,对权力的分立并无明确的规定。英国以其特有的方式,在不脱离三权分立原则的情况下,灵活、实用地安排某种程度的穿插和互相控制,从而实现其效率与稳定的目标。
<正> 当前,国际社会讨论的"德国统一问题",严格地讲应是"德国问题"。所谓"德国问题",包括:1.缔结和约,结束对德"战争状态";2.重建统一、民主的德意志国家。德国问题是二次大战的遗留问题,是战后初期东西方"冷战"的产物。解决德国问题的主要依据是,1945年8月苏美英三国首脑签订的《波茨坦会议决议》,具体方案由所设的外长会议进行讨论。1945—1949年,共开过6次苏美英法四国外长会议。前3次主要讨论德国前附属国的和约问题;后3次,即1947年3月的莫斯科外长会议、19
<正> 雷蒙·阿隆(Raymond Aron,1905——1985)是战后法国和国际学术界、新闻界素负盛名的人物。一方面,他在哲学、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等许多学科都有所建树,出版了一系列学术专著;同时,他又从事新闻评论长达40余年,对战时和战后的重大政治、经济、军事、国际关系等问题做出独到的分析,产生了一定影响。为此,他于1947年荣获法国荣誉军团勋章,1963年入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并被英、美等国科学院和牛津大学等授予荣誉院士或荣誉博士称号。他亲身经历或目睹了希特勒的崛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