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发展评价体系研究综述

来源 :报刊荟萃(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ki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统筹城乡发展是我国21世纪重要的基本发展方略和基本理论问题之一,在城乡统筹发展进程中,对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进行客观的衡量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最近十来年,针对统筹城乡的评价指标体系,已经有不少研究,主要包括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两项内容。本文将对这两个方面的有关文献进行梳理和评述。
  关键词:城乡统筹发展;评价体系;综述
  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要过程,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趋势。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城镇和农村的经济社会也都取得了快速发展,但城市和农村的发展差距尚未得到妥善解决,城乡协调发展问题仍然值得重视。在这一背景下,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应运而生,大量学者对此问题进行研究。已有研究不仅构成了协调城乡发展的理论基础,并能提供一些实践性的指导。本文将对统筹城乡发展评价的现有研究进行介绍与评述。
  一、关于城乡统筹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城乡统筹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是由一组指标因子所构成的整体,这组因子要求能够进行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应从经济、社会、文化、基础设施等多个方面进行反映,国内关于城乡统筹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比较多,下面将根据评价对象和层次的不同对现有相关文献进行分类评述。
  (一)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
  对城乡关系的量化评价,既可以比较全国31个省,也可以集中将省、市、县作为评价对象:
  1.以全国范围为评价对象
  曾国平、敬京和曹跃群(2009)采用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截面数据利用因子分析做实证,得出我国各省市的城乡协调度的综合得分值,从而反映出我国各省市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的差距;黄金碧和金晓斌(2009)研究对象为全国各省,根据所得城乡统筹发展指数,研究城乡统筹发展与经济、城镇化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城乡统筹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显著正相关,全国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呈现由东向西逐渐降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周纪昌(2012)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区域的城乡统筹发展能力进行动态的综合评价,并从统筹城乡政策与决策支撑能力、经济协调发展能力和社会协调发展能力三个层面来对四大区域的城乡统筹发展能力进行具体的比较;刘玲(2015)构建了3个层面的12项指标的城乡统筹评价指标体系,对2013年中国大陆31省份的城乡统筹度进行了实证。
  2.以省为评价对象
  吴先华、王志燕和雷刚(2010)以山东省为例做实证分析,四个准则层下设评价指标20个,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结合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李秀娟和龙英(2012)以江西省城乡统筹发展为评价对象,引用经济学投入产出理念构建城乡统筹发展指标体系,用指标值与理想值、负理想值的差距来衡量城乡统筹度及差异度;赵璟和党兴华(2015)以陕西省关中城市群为例,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区域城乡统筹发展进行整体把握,从而建立时空分析模型;李小健等(2016)通过三种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河北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
  3.以市为评价对象
  张晴、高明杰和罗其友(2011)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角度出发构建了一个由3个分项指标组、11项二级指标组成的评价体系,对安徽省宁国市1990年、2000年、2005年、2008年4年的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分析;陈淑清(2017)从城乡经济发展、城乡社会发展、城乡空间布局3个层次15个三级评价指标对山东省滨州市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与评价。
  (二)根据不同层次
  1.多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
  李岳云(2004)等重点讨论城乡区位与农产业关系方面,将土地、劳动、资本、管理和商品等作为二级指标,下设24个三级指标;赵保佑(2007)设计了自然裏赋条件、城镇化与城镇体系、区位与基础设施、经济发展与结构、乡村经济发展水平、城乡经济差别水平6个准则层指标及22个指标层指标进行评价。
  2.单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
  杨振宁(2008)通过第二三产业比重与第一产业产值比重比、城乡人均消费比等共9个评价指标来反映城乡统筹状况。
  多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了相对较多的指标,能较好地反映城乡统筹发展关系,但某些设计指标难以区分城乡统筹程度与工农差别;单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只分析主要因素或部分要素,对统筹城乡发展的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缺乏一定的层次性和整体性,某些重要的指标未能纳入评价指标体系。
  二、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评价方法
  (一)专家打分法
  专家打分法是将要评价的目标与确定权数的指标给专家,要求专家客观、独立地为各项指标确定权重。邓玲、王彬彬(2008)用该方法评价了成都市溫江区城乡协调发展程度;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课题组(2009)用专家评价法确定权重,并使用城乡比值性指标评价我国省域城乡情况;陈鸿彬(2007)通过专家打分法确定一级指标权重,用二级指标与目标值之差来衡量统筹城乡发展情况。
  (二)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将决策过程中的定性和定量因素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建立判断矩阵、排序计算和一致性检验后得到最终结果,其优点是克服确定权重的主观性与不确定性。李岳云等(2004)、高珊等(2006)、童玲玲等(2007)、王立飞(2008)、许鲜苗(2009)、夏春萍(2010)、张晴等(2011)等均采用这种方法进行统筹城乡发展评价。
  (三)主成分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通过降维技术把多个变量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变量的多变量分析方法。赵彩云(2008)采用该方法计算中国城乡统筹度的综合指标,进行纵向分析和比较。张华瑛(2008)为了测算2001~2005年成都的城乡统筹度,建立了由9项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王婷(2008)、杨振宁(2008)、陶浪平(2008)、龚天郭(2016)、陈淑清(2017)建立城乡统筹发展评价体系时也采用了主成分分析法来确定权重。   (四)因子分析法
  因子分析法是主成分分析法的拓展,和主成分分析法相比,由于因子分析法可以使用旋转技术帮助解释因子,因此能更好地进行解释。江雪丽、罗靖桥和袁培(2017)对9年间新疆城乡之间的统筹发展进行分析,提取了三个主要因子并建立了因子载荷矩阵,进而得到各年份的综合得分并进行比较。
  (五)其他方法
  王金朔和张庶(2014)采用全排列图示指标法,对海口市城乡统筹发展进行综合评价;谢锦园等(2015)构建了城乡协调度影响因素的多层线性模型,研究土地整治对城乡协调度的影响及其与区域宏观指标的交互作用;李小健(2016)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熵值法等多种评价指标赋权方法,对河北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差异进行组合评价;陈伊翔等(2016)从城乡经济发展统筹、城乡社会发展统筹和城乡生态环境发展统筹三个方面出发,通过遗传投影寻踪模型和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对长沙市9个县级行政单元开展城乡统筹绩效评价和空间分异特征研究,划分发展类型。
  专家评价法是一种主观赋权方法,计算方法简便且直观性强,但却易受主观认识的影响,对同一对象不同专家可能会得出不同的评价结果;其它方法属于客观赋权方法,较为客观公正,但评价结果的好坏较多依赖于数据的获取。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利用各种方法的优点,有利于准确评价城乡统筹发展现状。
  影响城乡统筹的因素有很多,且城乡融合不是静态的,是一个持续变化的过程。因此,科学地评价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和发现并解决问题是一个值得继续深入的课题,在后续的研究中,要完善统计数据并跟进相关工作,需要不断探索与研究。
  参考文献:
  [1]曾国平,敬京,曹跃群.城乡统筹发展评价指标的运用——基于2007年我国31个省市截面数据[J].科技与经济,2009,22(05):3-7.
  [2]刘玲.基于层次-熵权法的统筹城乡发展评价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5,34(04):7-11.
  [3]赵璟,郭海星,党兴华.区域城乡统筹发展评价与时空分析[J].统计與决策,2015(09):102-105.
  [4]李小健,杨士泰,何美然,张绍云,赵慧玲,张万花,唐树兴.河北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组合评价[J].江苏农业科学,2016,44(07):542-549.
  [5]许玉明.城乡统筹评价体系的构建:重庆市九龙坡区实证[J].重庆社会科学,2008(04):12-16.
  [6]赵保佑.统筹城乡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J].经济学动态,2007(12):38-41.
  [7]杨振宁.城乡统筹发展评价指标研究——基于时序数据[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8,19(11):35-36
  [8]陈鸿彬.城乡统筹发展定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4):62-65.
  [9]夏春萍,麻福芳.中部地区统筹城乡发展水平的实证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32(S1):18-19.
  [10]赵彩云,夏英.影响我国城乡经济统筹发展的因素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08(27):2-6.
  作者简介:周宇(1982—),女,汉族,辽宁营口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计量经济学。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血清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能否作为焦炉工人多环芳烃的暴露评价指标,同时探讨GSTM1、GSTT1基因多态性与血清GST活力的关系。方法 选择某焦化厂39名男性焦炉工人和44名
为促进托幼机构消毒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建设,笔者于2004-2006年对惠安县城区托幼机构消毒效果进行了调查.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GB15979-2002<一次性
摘 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关系国家稳定的大事。要做好计生宣教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有一个好的管理方式,宣传方式。在新形势下,本文从管理的理念、管理的主体与客体、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宣传的方式方法等方面浅析了计生宣传形式的创新,以期为相关提供参考。中国论文  关键词:计划生育;服务;宣传  一、基层计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概况  国家人口计生委提出,开展计划生育的优质服务,要以技术的服务做为
针对目前国内外对无铅钎料的研究,提出了以Sn为基体,添加Cu、Ag、Bi、Sb和RE形成多元合金的无铅钎料,分析了上述五种合金元素对其超电势的影响。Bi对于降低钎料超电势起显著作用
目的 探讨湖南中部燃煤型氟中毒病区氟的来源,为制定地方性氟中毒的预防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06年11月,调查了湖南中部地区新化县氟中毒病区村和对照村小学五年级(10-12
建立了计算锅炉吸热量、汽轮机作功、凝汽器放热量的线性模型,并通过分析抽汽和各种附加汽水成分对热力系统质量及热量平衡的作用和影响,得出二次再热超临界机组质热平衡关系
目的 研究铅对乳鼠颅骨成骨细胞活力、分化、特异的功能标志物及形态学的影响,以探讨铅对骨骼发育的毒作用机制.方法 分离并培养Wistar胎鼠颅骨原代成骨细胞,加入不同浓度Pb(
介绍能连续稳定高效运行的颗粒介质气力循环清灰系统,包括颗粒介质供在,传输系统和清灰器结构优化试验研究,系统的运行规律证明连续稳定循环清灰可行,对移动颗粒层过滤高温除尘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