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新市场——伟大的博弈

来源 :新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he2003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2010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十年,这十年,中国资本市场积极向上生长,
  不仅取得了规模的扩张,也实现了质的升华。
  股权分置改革完成,股市迎来全流通时代;中小企业板、创业板横空出世,
  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初现;投资者结构不再以散户为主,机构投资者多样性不断提高,规模不断壮大;QFII、QDII开启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之门????
  中国资本市场已经做好了迎接未来十年挑战的充分准备。
  
  2001
  “赌场论”和“推倒重来论”来袭
  1999年5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指出中国股市会有大发展,市场就此一路狂飙,成就了“5·19”行情。此后的2001年6月14日,上证综指上攀到2245.44点的当时历史最高点。然而在牛市背后,是庄股横行、题材股疯炒,蓝田股份欺诈案和中科创业案操纵股价案相继浮出水面。
  2001年初,经济学家吴敬链在接受采访时提出著名的“股市赌场论”,其核心观点一是中国股市很像一个赌场,甚至还不如赌场;二是全民炒股;三是中国股市市盈率太高。随后,厉以宁、董辅、萧灼基、韩志国、吴晓求等5位经济学家联合表态:要像对待新生婴儿那样看待和爱护中国的证券市场。关于中国股市的争论由此展开。2001下半年,时任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的许小年又抛出“千点论”、“推倒重来论”,围绕中国股市发展的大讨论不断深化。这场论战影响极其深远,引发了人们对中国股市制度建设和健康发展的深入思考与探索。
  
  2002
  叫停国有股减持,引爆“6·24”行情
  2002年6月23日,国务院决定,除企业海外发行上市外,对国内上市公司停止执行《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关于利用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的规定,并不再出台具体实施办法,“国有股减持”正式叫停。次日,市场爆发“6·24”井喷式行情,个股涨停数不胜数,上证综指当日上涨幅度高达9.25%。
  尽管“6·24”行情在接下来并未带动市场的持续反弹,但2002年的停止减持国有股,被视作救市的重要利好政策。更重要的是,国有股减持风波也为今后的股权分置改革埋下了伏笔。
  
  2003
  QFII 第一单出炉,
  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迈出第一步
  继2002年11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和证监会联合发布《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QFII制度正式启动后,2003年5月,瑞士银行、野村证券、花旗环球、摩根士丹利国际和高盛等5家QFII的投资额度获批,首批总额达7.75亿美元。瑞士银行作为首家向证监会提出QFII资格申请、并第一个拿到QFII资格的投资银行,于2003年7月9日,完成购入宝钢股份(600019)、上港集团(600018)、外运发展(600270)和中兴通讯(000063)等4只A股股票,成为QFII制度实施后的第一单。
  借助QFII,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可以直接投资A股市场,中国资本市场迈出对外开放的第一步。此后的2007年,QDII启动,这是继QFII制度之后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进程的又一次历史性跨越。截至2011年8月底,已有116家境外机构获得QFII资格,98家基金、券商、保险、银行等机构获批QDII资格。QFII和QDII制度的实施,对中国的资本市场、投资基金业、外汇管理体制及汇率改革都具有重大意义。
  
  2004
  “国九条”力促资本市场发展,
  中小企业板起航
  2004年1月31日,针对股市连续多年低迷及市场长期积累的股权分置的矛盾,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发展资本市场提升到国家战略任务的高度,提出了九个方面的纲领性意见(简称“国九条”),包括鼓励合规资金入市,支持保险资金以多种方式直接投资资本市场等问题,为资本市场的改革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年5月17日,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启动,也意味着深交所恢复停止3年多的新股发行,截至2011年9月22日,共有615家公司在中小板成功上市,总市值达32821.4亿元,占全部A股总市值的12%。中小板的设立与启动迈出了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第一步,是对“国九条”意见的具体落实。此外,“国九条”中关于支持保险资金入市也为资本市场注入了新鲜血液,机构投资者队伍进一步发展壮大。
  
  2005
  股改破冰,迎来“全流通”时代
  2005年,中国资本市场面临重大转折,坚持发展资本市场成为共识,管理层大刀阔斧改革、创新,被誉为“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年”。其间,股权分置改革破冰前行。同时,金融创新产品迭出,如ETF、权证以及权证创设、权证交易T+0等,大大增加了市场的活跃程度,并满足了各类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的投资需求。
  股权分置问题被认为是中国股市的“头号难题”。由于历史原因,中国股市2/3的股权不能流通,导致股市先天不足,制度上存在的缺陷,已经成为完善证券市场基础制度的重大障碍。2005年,“全流通”呼声日盛,在此背景下,证监会于2005年4月正式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5月8日,交易所和登记结算公司确定清华同方(600100, 现名同方股份)、三一重工(600031)、紫江企业(600210)、金牛能源(000937,现名冀中能源)四家上市公司为股权分置改革试点。6月10日,三一重工成为中国股权分置改革的“第一股”。至2006年底,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
  启动股权分置改革,不仅是中国股市转折的开始,也是股市真正市场化的开始。
  
  2006
  券商综合治理发威,南方证券破产
  曾经叱诧风云的券商大佬—南方证券于2004年1月2日因挪用客户保证金等违法违规经营行为被行政接管。其后央行注入80多亿元再贷款,南方证券客户保证金安全得到保障,其经纪业务得以正常运转。2005年4月29日,证监会关闭南方证券,开始清算。2005年8月1日,建银投资宣布以3.5亿元接手南方证券74家营业部和投资业务,2005年9月28日,中国建银投资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宣布成立。2006年8月16日,负债高达228亿元的南方证券资不抵债正式破产。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证券公司破产案。以此为标志,券商综合治理告一段落。
  在此前一轮熊市中,券商的各种违规行径在市场热情退却时逐渐显露。2004年前后,证券公司长期积累的风险集中爆发。当年,南方证券被行政接管,而德恒证券、恒信证券、中富证券、汉唐证券及闽发证券因严重违规被托管。2005年9月,国务院发布《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工作方案》,对证券行业进行全面清理整顿。同时,投资者保护基金成立。经过券商综合治理,曾经驰骋股市的大鹏证券、闽发证券、汉唐证券等33家券商先后退出历史舞台,它们的退出标志着中国股市“坐庄”时代的终结。
  
  2007
  站在“6124点”的牛市之巅
  2007年,上证综指从2728点一路上扬,尽管期间发生由证券交易印花税由1‰调整为3‰引发的“5·30大跌”,但并未阻挡股指上行的走势,至当年10月上证综指攀升至6124点这一迄今为止的历史高点,年底以5261点收尾,全年涨幅几近翻番,在同年全球股市中涨幅居首。A股市值从2007年初的8.8万亿元起步,直至6124 点的股指最高值时,已经达到27.5万亿元。2007年11月,中国石油(601857)以约7万亿元总市值高调上市,进一步推升A股总市值攀升至33.62万亿元。这一年,中国股市迎来了真正的大牛市,出现了全民皆“股神”的盛况,不到一年时间,新增开户数量增长了25倍。
  此轮大牛市,源于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全面反映出中国经济黄金十年的发展成果;但另一方面,中国股市作为新兴市场的非理性特征也在此轮暴涨中被展示得淋漓尽致,可谓对A股市场内在能量的透支。
  
  2008
  中国平安巨额再融资未果
  2008年的中国资本市场经历了太多风雨,在汶川强震、百年不遇的全球金融危机等诸多因素影响下,上证综指完成了从5500点到1664点的轮回。而就在2008年1月21日,中国平安(601318)发布公告称,将公开发行不超过12亿股的A股和412亿元分离交易可转债。按当时的股价计算,中国平安此次的融资规模将达到1600亿元,创A股有史以来融资规模之最。消息一出,即引起股市持续下跌,后此方案虽仍在股东大会上高票通过,但最终由于资本市场以及投资者的激烈反应而被迫告停。其间,平安再融资计划给A股市场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冲击,不仅该公司股价大幅下挫逾50%,从近百元最低下跌至48.3元,而且还被认为是股市暴跌的导火索。2008年5月7日,有媒体披露中国平安将很快重启再融资,并且将会采取A、H股同时融资的模式进行,受其影响,深沪两市的跌幅分别超过4.5%和5%。平安的股价更是低开低走,全天暴跌8%以上。中国平安5月8日晚紧急发布公告,“在现阶段(公告之日起至少6个月内)不考虑递交公开增发A股股票的申请”。至此,事件终于告一段落。
  此事件给上市公司敲响了警钟,在进行融资时,应审慎考虑再融资的时机、规模以及市场的承受能力。此外,还应加强与股东和社会媒体的沟通等诸多因素。否则,只会得到广大股民的“用脚投票”。
  
  2009
  创业板破茧,造富效应明显
  2009年,创业板破茧,暂停9个月之久的IPO市场重新开启,掀开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新纪元。2009年10月30日,首批28家创业板公司集中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开盘后,28家创业板公司疯狂上涨,全部涨幅超过100%,其中,安科生物(300009)涨幅超过200%。28家创业板公司的平均发行市盈率高达57倍,累计超募资金83.2亿元,超出上市公司原计划募集资金一倍多。创业板“造富”效应明显,以当日开盘价计算,催生86名亿万富豪。截至2011年9月23日,创业板上市公司达264家,总市值8294.6亿元,占全部A股总市值的3%。
  创业板的推出和发展是完善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环节,是高科技、高成长创业企业实现融资、步入现代化管理的助推器,同时,也为各类风险投资和社会资本提供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进入和退出机制,促进创业投资良性循环,提高资本市场的运行效率和竞争力。
  
  2010
  证券研究夺取本土话语权
  2010年,是中国证券市场诞生的第20年,也是中国证券研究走向市场化的第10年。十年前的中国证券分析江湖草莽丛生,直到2000年公募基金问世,国泰君安、申银万国、华夏证券等券商研究所从对内服务向对外服务转型之后,证券分析师才开始与股评家、投资顾问分道扬镳,与国际投行正式接轨,凭借正统与规范的证券研究分析,夺取本土研究话语权。以此计算,为买方提供专业投资研究服务的中国券商研究到2010年正好走过十年。
  在证券研究市场化的十年里,证券分析师规模不断壮大,素质不断提升,薪酬不断攀高,成为中国“最贵的”研究队伍。作为中国经济研究第三极的分析师方阵,正努力将话语权进一步延伸到决策领域,并谋求对海外资金流向的影响力,他们的努力,将使“中国研究”与“中国资本”一样崛起为国际金融市场上不容忽视的力量。尽管分析师行业也面临种种挑战,但在高速成长的中国经济与中国资本市场带动下,中国证券研究行业的未来十年仍值得期待。
其他文献
孟买是印度的商业中心,各大商业、金融机构以至交易所都在此扎根。不过,当地经济起飞引发的贫富悬殊问题严重,国民的阶级观念根深蒂固,一直被视为贵族运动的高尔夫,在印度人的心目中,仍然是上流社会的运动。  从香港直飞印度的孟买约需6个小时,预计到达时间是晚上的11:30,但孟买的国际机场到深夜依然繁忙,飞机需要在孟买上空多盘旋1个小时,待航班疏通后才能降落。由于当地的治安仍有待改善,笔者听从旅行社的建议
期刊
繁华都市虽远离葡萄庄园,却无妨城市酒庄的兴起,  其中不乏Chateau du Touginas这样的佳作。  在香港,名字都港味十足的酿酒厂8号酒厂以“本土酿造”为标签,  势要打造出“香港波尔多”。    葡萄酒爱好者未必喜欢城市,因为那里没有葡萄园及酒庄。不过,此话也许要被今日先进的物流系统所打破,因为城市的中心亦可以设置酒庄、生产葡萄酒了。    “香港酿造”概念受捧  香港怎可能出产葡萄
期刊
2009年11月初,恒大继2008年初首次上市失利后,成功登陆香港主板市场,上市当日即成就了许家印内地新首富地位,成为继杨惠妍之后,房地产行业创造的又一任内地首富。然而2006年之前,恒大尚为偏居广州一隅的区域性开发商,许家印如何带领恒大在冲击上市的几年间迅速成为国内拥有最大土地储备的全国性开发商?  研究发现,首次上市前,许家印以全部身家与外资机构设下一轮轮赌局,以持有的恒大权益做赌注,承诺高额
期刊
加入WTO的第一个十年,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完成了中国制造的走出去。  未来十年,中国资本的走出去是另一个崭新的主题。  过去十年,是中国全球化、城市化与资本化的十年,也是中国人物欲化的十年,  在此期间,传统的乡土中国完成了向现代化的最后一跃。  而经历了对财富饥渴的十年追逐,  当下的中国,需要学会如何从快速奔跑的追赶中回归常态。    1911-1921,是《建党伟业》的历史背景,也是中国政治
期刊
十年间,中国创业生态不断变化,各种优惠政策激励着创业者与资本的结合;  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更是受到政策的直接影响,募资门槛不断放开,  投资空间逐渐释放,退出渠道更加通畅,  而随着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相继获批进入PE市场,  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已成为中国经济体最活跃的组成部分。    2001-2002  大量VC/PE机构集中成立  2000年,5家中国高科技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总计融资近5亿美元
期刊
机构投资者的兴起带动了卖方研究的扩张,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应运而生,迄今已经获取了尊荣地位。未来十年,我们需要应对压力,共同推动积极的转变。    中国资本市场在过去十年发生了沧桑巨变。上世纪90年代资本市场上的狂热与喧嚣在世纪之交戛然而止。不知有多少名震一时的股评家和覆雨翻云的操盘手风流云散,难觅踪迹,其中不乏亿万资产灰飞烟灭、身陷囹圄者。随之而来的是从2001年到2005年的波动型熊市。在这一
期刊
在国内财经媒体中,《新财富》首创了独特的研究式报道模式,  通过对商业痕迹的追寻,并运用财务分析等专业工具进行研究,  以案例的方式全面揭示商业真相。  十年来,《新财富》的不少案例进入北大等高校的案例库,  不仅推动了国内企业资本运作水平的提高,也为中国经济贡献了一笔精神财富。  为揭示过往十年资本魔杖指向的变迁,  我们综合考虑影响力、资本运作策略的启示意义、企业的知名度及在行业中的代表性等指
期刊
中国很多企业家热衷资本运作,因为“经营产品是一分钱一分钱地挣,  经营品牌是一毛钱一毛钱地挣,资本运营是一块钱一块钱地挣”。  而资本运作是把双刃剑,固然有不少人因资本运作而财富迅速膨胀,  但也不乏虚来虚往、不创造财富只运作财富、最后玩火烧身者,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德隆系的唐万新兄弟。  如何通过资本运作反哺实业,最终实现财富的稳步增值,值得企业家三思。  为此,我们从多年来在“新财富500富
期刊
对金融危机的反思之下,国资委鼓励各大央企设立财务公司,强化内部资金管理,使得2009年企业设立财务公司的热情高涨。与国外相比,国内财务公司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其功能定位于集团资金的集中管理;相当数量的上市公司参股集团内财务公司,与财务公司之间形成了复杂的关联关系;实际运作中,部分财务公司还成为集团进军金融行业的投资平台,从而带来了新的运作风险与监管挑战。从股市投资者的角度看,上市公司资金交由集团财务
期刊
加入WTO后的10年,中国背倚丰富劳动力和低成本优势,  积极引进外资,成为给全球打工的世界工厂。在全球产业迁移的契机中,  中国出口行业经历了从日用品到机电制造业为主导的转换奇迹,  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成为保障中国经济双位数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  在此过程中,中国企业茁壮成长,从第一次应诉反倾销的如履薄冰,  到后来得心应手熟练掌握规则据理力争;  从起初并购落后的产能,到吞下沃尔沃这样的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