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巧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icyl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姜,可以说是家家餐桌上都少不了的调味圣品,也是可养生祛病的中药材。它的名字就和它的药用功效有关,北宋王安石说“姜能疆御百邪,故谓之姜”, 什么是疆御呢?万里长城就是最大的疆御系统。古人的意思是说,姜能抵御各种病邪,多吃些姜,就像是建起了一道人体的疆御长城,把前来侵犯人体健康的病邪全都挡在外边。
  夏季吃姜,养生有道
  姜,一年四季皆可吃,尤其是炎炎夏日,更离不开姜。民谚中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的说法,有人会问:“生姜是辛热的,却让我们在炎热的夏季吃,这不是火上浇油吗?”其实不然。在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中有这样的论述:“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不能胜冷,故欲著复衣”。意思是,五月开始就是夏季了,阳气蒸蒸,向上、向外散发,所以天气炎热。但同时,夏季“阴气在里”,容易生冷、生寒,故地下表现得相当阴冷。人体也是一样,冬天过后人的气机慢慢向外发散,发散到夏天,同样形成一种阳气在表,而内部是“寒”的情况。所以,这时候要吃些热性的东西,典型的就要算是姜了。尤其是对体质偏寒的人,如通常会有怕冷、手足发凉、吃冷食后易腹泻等症状的这些人,很适合夏季多吃姜来驱寒通阳。
  夏季吃姜,功效多多
  预防感冒夏天天气炎热,很多人喜欢吹空调、吹风扇,而且把室内外的温差调得很大,进进出出、忽冷忽热就容易出现风寒感冒,这时候就可以吃些姜。姜是走表的,它性温味辛,可以散寒发汗,疏通因受风邪、寒邪侵入而阻滞的气机,所以风寒感冒可以用生姜加葱煎汤,再加些红糖趁热服用,不一会就有一股热流流遍全身,体内的风寒往往能够得汗而解。
  调理肠胃一到夏天,冷饮、冷食特别受到人们的青睐,同时夏天又是一些凉性的水果当季,如果不加以节制,胃内容易积寒,损伤脾胃阳气,出现恶风怕冷、疲乏无力、腹痛腹泻、食欲不振、口中黏腻等症状。姜为热性食物,可祛除体内寒气。值得一提的是,炎炎夏季,细菌生长繁殖异常活跃,容易污染食物而引起急性肠胃炎,表现为上吐下泻,吐泻并作。这时多吃些生姜或者在喝茶的时候,放些干姜一起用沸水冲泡,能起到防治作用。
  促进食欲从五色上讲,姜属于黄色食物,黄色属土,按照中医五行的理论,它是入脾胃的,能够健脾胃,助消化,俗话也说:“饭不香,吃生姜”。夏天时可以在吃饭时食用几片生姜,会增进食欲并可以对胃痛起到缓解或止痛的作用。还可以在每天早上用生姜水冲个鸡蛋空腹喝下,既能散掉胃中的的寒气,促进食欲,还能够提供给肠胃温和的滋养。
  预防中暑夏天容易出现的中暑,也可以通过吃姜来预防。朱熹曾说:“姜能通神明,去秽恶”,那什么是通神明呢?简单来说就是提神醒脑,辛辣之物可以开窍,窍开则气血畅通,自然神清气爽。如果有人中暑昏倒了,可以给他灌一杯姜汁,很快就能醒过来。而且,姜可以止呕,被称为“呕家圣药”。中暑呕吐可以试试喝点姜汁,或者夏天坐车昏昏沉沉,容易晕车,也可以在乘车前喝些姜水,在乘车途中含几片姜。
  细细数来,姜的妙处的确值得让人赞赏,盛夏季节,我们家家户户都备上这随手可得的“妙药”, 常用巧用加妙用,自己解决些生活中的小毛病,当然不必再常常劳烦医生来开药方了。
  Tips:姜虽好,但如有手脚心发热,手心有汗,经常口干、眼干、鼻干、皮肤干,心烦易怒,睡眠不好等阴虚表现的人,不要吃了。因为姜性辛温,会加重阴虚的症状。内热较重者,如患有肺热燥咳、胃热呕吐、口臭、痔疮出血、痛疮溃烂等疾病的人同样不宜食姜。
其他文献
最近关于“老酸奶”产品可谓众说纷纭,有的说特别自然,有的说不利健康。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其实,所谓“老酸奶”,只是一个概念。它与那些“优酸乳”“酸酪乳”和“妙酸乳”都是一个概念。“老酸奶”其实就是酸奶,执行的是酸奶的国家标准。  按照我国标准,酸奶属于发酵乳,它是以牛奶为原料,接种乳酸菌发酵剂之后,按特定工艺制成的酸味乳制品。通常,酸奶分两类:凝固型和搅拌型。普通液体酸奶呈黏稠液体,属于搅拌型;“
羊肉当归进补怎会上吐下泻    我母亲年过六旬,平时体弱多病。前段日子我听同事说,冬令时节多吃羊肉加当归,可以给老太太补补身体。于是,我在集市上买了些羊肉,又到药店买了半斤当归,回家炖给母亲吃。母亲觉得味道很好,就多吃了些,结果没多长时间就上吐下泻,一天大便十几次,人都快虚脱了,这是什么原因啊?  重庆 张向东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副教授张荣华:根据你所叙述的情况,你母亲患的很可能
生活实例  46 岁的刘先生于5 年前被诊断为鼻窦炎伴鼻息肉,曾先后做过2 次“鼻息肉切除”手术,但一直无法“断根”。两个月前,刘先生在报纸上看到一则“等离子微创手术能够根治鼻窦炎”的消息,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某医院做了手术。不料,术后没多久,他又感觉鼻子不通气,并且还出现了鼻腔干燥、鼻涕倒流加重的现象……  医生的话  鼻窦炎是鼻腔和鼻窦黏膜的慢性炎症。根据是否合并鼻息肉,鼻窦炎可分为伴有息肉
专家简介  王艺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副院长、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儿科神经学组副组长,上海小儿神经学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抗癫痫联盟常务理事,复旦大学癫痫中心副主任,上海科普学会委员  医疗专长:擅长小儿癫痫、发作性头痛、多发性抽动、小儿多动症、周围神经肌肉疾病、小儿瘫痪、脑炎等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    问:我孩子读二年级,学习成绩不理
1.“肩周炎”的诊断已被细化  过去,医学界将肩周软组织病变引起的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统称为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不过,肩周炎这个诊断名词太过笼统,没有明确指出具体的病变部位和病变性质,为后续治疗带来不少困难。近年来,随着解剖、病理、生化、免疫学及病因学知识的积累,特别是现代影像诊断技术的快速发展,肩关节慢性损伤的诊断变得更加精确而科学。目前,专业骨科医生已经很少用“肩周炎”这个诊断,取而代之
“三九感冒灵颗粒2包,用白开水溶化,送服白加黑片,若感冒较重则加服维C银翘片,效果很好!”  这是一种正悄然流行的“速效”治感冒法。你是否也曾用这种中西合璧的方法治疗感冒呢?或者,有人向你推荐这样的治感冒“良方”,你是否认为值得一试?  这样治感冒,可能好得快,但对肝肾及消化系统的损害也是加倍的。  为什么?  且听专家的分析!    感冒发热了,部分患者急于求愈,常常是既服用西药又服中成药,或几
人到中年,身体的自然衰退也许无法阻挡,但提高今后的生活质量,并不是什么登天的难事。很多老年病都是中年时不注意养生和保健落下的病根,只要40~50岁时注意保健,不得什么病,那么,健康活到80~90岁应该不是什么问题。    衰老因自由基作祟    自古以来,多少帝王不惜花费重金求术、炼丹,期望生命永恒。但是,遗憾的是,受科技发展水平的制约,古人未能揭示衰老的秘密,也就无法阻挡衰老的步伐。现代科技的发
我心中永远的大唐遗珍  天台庵得名于佛教的天台宗,相传修建于唐哀帝天佑四年(907年),也就是李唐王朝的最后一年,算是赶上了个唐朝的末班车,当年后梁太祖朱温就受禅于唐,改元开平元年,历经289年的大唐王朝终于彻底灭亡。  天台庵因而成为现存四座唐代木构中年代最晚的一座,也是造型最为小巧别致的一座,古朴敦厚的结构,舒缓深长的屋脊和宽大飘逸的飞檐使其迥异于后世的建筑。  天台庵面阔和进深各三间,平面接
今年6月,中国第三届移植运动会暨第二届中国器官捐献纪念日活动在上海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约500名曾经接受过心、肝、肾、角膜、骨髓移植并恢复健康的“运动员”们参加了羽毛球、乒乓球、短跑、铅球、跳远、游泳、娱乐飞镖等项目的比赛,以他们特有的健康风采,向世人展示了中国移植领域的成就和自己回归社会的信心,更希望以此来唤起公众的器官捐献意识,使更多人加入到自愿无偿捐献器官的行列中去,以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
WHO上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合作中心健康管理基地副主任朱宝宽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数据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负责人近日说,到2030年,全球确诊癌症患者人数将比2000年增加1倍以上。国际抗癌联盟主席弗兰克?卡瓦利博说,到2030年,全球每年新增癌症患者估计将达到3000万,每年死于癌症的人则将达到1800万。  博伊尔说:“现在世界人口为65亿,到2030年将长到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