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网络教研是一朵随着时代孕育而生的教研奇葩,打开了一线教师与名师对话的窗口,为教育教学研究注入了許多新鲜的血液。网络教研真正让老师们感受到了每一人都是实践主义的开拓者,勇于探索的挑战者,享受成功教育的受益者。
关键词:网络教研;两个关系
网络教研是一朵随着时代孕育而生的教研奇葩,打开了一线教师与名师对话的窗口,为教育教学研究注入了许多新鲜的血液。网络教研真正让老师们感受到了每一人都是实践主义的开拓者,勇于探索的挑战者,享受成功教育的受益者。面对传统的教研模式,我们该如何剔除糟粕,吸取精华?在网络教研的过程中必须把握好以下两个关系:
一、网络与教研——本末不能倒置
网络教研,载体是网络,网络自然重要。要开展好网络教研,学校需要有网络硬件,教师需要有网络知识,要能适应“网络教研”环境。但如果过重地抓网络硬件建设,过多地开展一些网络培训等与网络有关的活动,把大部分的精力集中在网络设备和一些网络平台的研究上,那就忽视了教研“教”和“研”的根本,步入了重“网络”轻“教研”误区,从根本上与“网络辅助教研”的初衷背道而驰了,那么网络教研它只能是一种教研形式上的改变,它所带给教研的真正核心作用根本得不到发挥。有时还有可能会造成教研方向偏离,阻碍教研效率的提高。
借助网络媒体进行辅助的教研形式,其“研”为“教”服务的本质意义是不变的,它同样需要很强的目的性,如果利用网络开展教研,不能提高“研”的实效,那网络教研就是徒有形式,而没有意义。所以,在开展网络教研中,首先要树立网络教研一切的“研”都是为了如何“教”服务的理念;其次,要营造一个和谐、自主、良好的网络教研氛围,让网络教研在轻松愉悦中展开,发挥教研更大的作用;再则,就是要充分把握教研的主次,要把教研的设备、技术工作做在网络教研之先,确保在教研活动中不出差错,这样网络教研才会在更短的时间内发挥它更大的作用,不至于使网络教研成为徒有形式而无实效的花架子。
二、收放有度——规矩以成方圆
说到网络教研,我想很多教师肯定不会把它和常规教研等同起来,都认为网络教研的随意性强,于是不拘形式,不加约束,不予规范。其实事实并非如此,网络教研所借助的网络手段的确是多种多样的,网络教研的形式更可谓是五彩缤纷了,但正是因为它的多姿多彩,才更需要我们将网络辅助形式下的教研规范起来,甚至要比常规教研还要规范,如果稍微有些不到位,那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比如,我校在一次校级网络教研活动上,要求教师在听课以后,在网络论坛上发贴子,谈出个人想法。结果许多老师就到网络复制、粘贴了一些内容,网络成了教研“作假”的工具。这不得不让我们看到,像一些借助网络的“虚假教研”,复制、粘贴等极为严重现象是需要学校进一步用规范来杜绝的。甚至有的网络教研,不要说教案是拷贝,就连教后反思也是“网络再现”版的,这样的网络教研只会让教研的虚假成份增多,教师无形中会陷于应付网络教研的思想中。所以,网络教研决不能“放”而“不收”,必须规范化、制度化,需要学校至上而下的执行,就像常规教研一样,渗透到各个教研组,甚至每一个教师身上,让教师逐步养成严谨的教研态度,把网络和常规教研有机结合在一起。这样,网络教研才会从规范中得到更快的发展,从而变得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以研促教,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
2、《网络教研浓春意,其韵依依尽芳》
3、《如何才能把激情注入教研?》
关键词:网络教研;两个关系
网络教研是一朵随着时代孕育而生的教研奇葩,打开了一线教师与名师对话的窗口,为教育教学研究注入了许多新鲜的血液。网络教研真正让老师们感受到了每一人都是实践主义的开拓者,勇于探索的挑战者,享受成功教育的受益者。面对传统的教研模式,我们该如何剔除糟粕,吸取精华?在网络教研的过程中必须把握好以下两个关系:
一、网络与教研——本末不能倒置
网络教研,载体是网络,网络自然重要。要开展好网络教研,学校需要有网络硬件,教师需要有网络知识,要能适应“网络教研”环境。但如果过重地抓网络硬件建设,过多地开展一些网络培训等与网络有关的活动,把大部分的精力集中在网络设备和一些网络平台的研究上,那就忽视了教研“教”和“研”的根本,步入了重“网络”轻“教研”误区,从根本上与“网络辅助教研”的初衷背道而驰了,那么网络教研它只能是一种教研形式上的改变,它所带给教研的真正核心作用根本得不到发挥。有时还有可能会造成教研方向偏离,阻碍教研效率的提高。
借助网络媒体进行辅助的教研形式,其“研”为“教”服务的本质意义是不变的,它同样需要很强的目的性,如果利用网络开展教研,不能提高“研”的实效,那网络教研就是徒有形式,而没有意义。所以,在开展网络教研中,首先要树立网络教研一切的“研”都是为了如何“教”服务的理念;其次,要营造一个和谐、自主、良好的网络教研氛围,让网络教研在轻松愉悦中展开,发挥教研更大的作用;再则,就是要充分把握教研的主次,要把教研的设备、技术工作做在网络教研之先,确保在教研活动中不出差错,这样网络教研才会在更短的时间内发挥它更大的作用,不至于使网络教研成为徒有形式而无实效的花架子。
二、收放有度——规矩以成方圆
说到网络教研,我想很多教师肯定不会把它和常规教研等同起来,都认为网络教研的随意性强,于是不拘形式,不加约束,不予规范。其实事实并非如此,网络教研所借助的网络手段的确是多种多样的,网络教研的形式更可谓是五彩缤纷了,但正是因为它的多姿多彩,才更需要我们将网络辅助形式下的教研规范起来,甚至要比常规教研还要规范,如果稍微有些不到位,那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比如,我校在一次校级网络教研活动上,要求教师在听课以后,在网络论坛上发贴子,谈出个人想法。结果许多老师就到网络复制、粘贴了一些内容,网络成了教研“作假”的工具。这不得不让我们看到,像一些借助网络的“虚假教研”,复制、粘贴等极为严重现象是需要学校进一步用规范来杜绝的。甚至有的网络教研,不要说教案是拷贝,就连教后反思也是“网络再现”版的,这样的网络教研只会让教研的虚假成份增多,教师无形中会陷于应付网络教研的思想中。所以,网络教研决不能“放”而“不收”,必须规范化、制度化,需要学校至上而下的执行,就像常规教研一样,渗透到各个教研组,甚至每一个教师身上,让教师逐步养成严谨的教研态度,把网络和常规教研有机结合在一起。这样,网络教研才会从规范中得到更快的发展,从而变得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以研促教,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
2、《网络教研浓春意,其韵依依尽芳》
3、《如何才能把激情注入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