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升小学生的美术创新能力关键在课堂教学,在平常的课堂中我们就必须在教法、手段和评价上进行创新,让学生学习到丰富的美术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从而产生出某种新颖而独特的新见解、新方法和新设想。
【关键词】阳光评价;美术;小学生;创新能力
《广州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实施中小学教育质量阳光评价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穗教发〔2014〕47号),明确指出实践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智力水平、创新能力等的提升,培养学生在文学、科学、体育、艺术等领域里的特长。而创新能力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提出的两个方面之一。新时代的学生除了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外,更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指出:“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而美术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所以我们在美术课的教学中就应在教法、手段和评价上进行创新,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随其心理、生理、认识的发展,创新能力也逐渐提升,从而产生出某种新颖而独特的新见解、新方法和新设想。
一、创新教法
要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你的教学中我们必须改变以往的教法,立意创新教法。那就要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从正确的引导,紧系其兴趣来提高创新能力。
1.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我们的教育,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因此教师的传统观念要转变,必定要抛开以往的“填海”战术和“填鸭式”教学方法,而换而言之的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正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独立思考,并大胆地去展示自己。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自己就是课堂的主角,让学生满怀信心去演绎自己的角色,令学生有更出色的表现。在学习《名人漫画》一课时,我课前让学生先预习,一上课我就让学生互相讲述自己最喜欢、崇拜的名人,一下子学生就被这新鲜的话题吸引住了都情不自禁地、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霎时间教室里就像热锅里的蚂蚁——炸开了锅;然后我便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先尝试动手画,顿时教室内又鸦雀无声,学生们都在稀里哗啦地埋头苦干,那股积极与专注令我惊讶。很快学生的作品出来了,效果出奇的好,完全出乎自己的想象,有些学生采用夸张和变形的手法来描绘更是美得妙不可言。紧跟着我就扮演“导”的角色,引导“主角们”进行认识、欣赏、评价自己的“杰作”,再引导学生之间互相欣赏、交流讨论以及分析评价,同时讲述自己在绘画时的想法和感受,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用简练的手绘线条夸张表现人物的外貌特征。作为教师不用有太多的顾虑,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大胆地投入到学习中,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相信学生一定能感受到美术课堂的乐趣,被它的魅力所吸引,创新能力的提升也跃然于纸上。
2.运用小组学习教学模式
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在美术课堂中运用小组合作教学,合作是以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解决问题的目的。生生互动的形式,凝聚了集体的智慧,“人人教我,我教人人”,有利于优势互补,缩小个体差异。在小组讨论中学生要学会倾听、交流、分享。在此过程中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各抒己见,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更加充分和自由地获取到知识,也能从别人的身上得到启发。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应运用小组学习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的小组空间、宽松融洽和谐的小组氛围,提供可说、可做、可学习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自主表达、交流和评价,独立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学习《艺术小收藏》一课,我让学生自由组合,用课前收集的材料制作作品。老师一声令下同学们就主动地相互交流开了、在达成共识后,马上就进行分工,那种学习的氛圍真的好浓烈,不需教师太多的言语。这样的合作制作出来的作品真的让人大开眼界。然后是让学生互相之间观摩“杰作”、交流创意、对“杰作”进行评价,每个学生的脸上都洋溢着满满的自豪。学生学得乐趣无穷,创新能力也大大提升了。
二、创新教学手段
过去的教学方法墨守常规,使学生的思想僵化而不开窍,以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同时还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所以,课堂教学的教学手段必须进行创新,使得美术课堂既生动又鲜明直观。
1.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
充分发挥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手段,使同学们更直观的感知客观事物,这样会达到事半功倍、身临其境的效果。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采用声音、图像和音乐的刺激教学,通过一些生动的素材展示和教学演示可以直观地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如多媒体的动感音乐、五彩缤纷的图像、各种操作软件、丰富的互联网内容等,使课堂教学显得既生动活泼又趣味性强,从而增强学生美术感知能力。
2.了解、接触美术大师的作品
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可以通过教师的努力去提高。学生了解、接触美术大师的作品,感悟大师的创造性思维。一样大的的笔墨、朴实稚嫩的线条和发自内心的强烈情感。让学生用心去领略大师们的风采,从内心渴望自己能像大师一样出色,激发学生创造美的灵感,提升创新的能力。
3.融合音乐、文学、影视作品的艺术特点
其实美术和音乐、文学、影视作品之间有许多的地方是可以融合的,而且一但融合其效果又是出奇的好,如文学作品会给人深远的意境,能给学生带来广阔的想象空间;音乐则令人置身于其中的旋律、节奏,这些在美术中与同样强调节奏和韵律的美感。所以在美术的教学中插入适宜的音乐、文学、影视作品能营造轻松、愉快、活泼的氛围,同时激发和扩展学生的想象力、创作力。
4.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
发散思维是一种无规则、无限制、无定向的思维,具有灵活性、流畅性、多变性、新颖等特点。美术课中许多教学目标的达成都是通过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启迪学生的创造想象和创作构思才可实现。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去独立探索,学生一旦达到自由自在、随心所欲作画的心理状态,主题性的创作也就可以实现了,一幅幅具有鲜明个性和独特风格的作品也就由此产生了。如在命题创作中,首先引导学生理解命题的含义,然后启发他们对各种材料的选择、思考构图的方式和表达的手法,进行灵活地处理,以创作出新颖独特的美术作品。而在实际的美术教学中这样的例子却比比皆是。
三、创新对学生作品的评价
小学美术教学并非是专业教育,最终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画家,而是培养艺术素养,众所周知,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存在个体差异的,有的思维活跃,想象比较丰富,有的则较狭窄,想象力较差,如果老师都一视同仁去评价的话就会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创新能力的提升又从何谈起?因此,对学生的评价要科学合理,这样才可以促使提升其创新能力。
1.从学生对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方面进行评价。如对学生作业的技巧、构图能力、想象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作业特点分别设立“最佳创意奖”“最佳色彩奖”“最佳造型奖”等来鼓励学生。
2.从学生作业态度方面进行评价。作业虽然没画完,线条却用的很讲究;构图虽然不是很饱满,但涂色的态度却很认真;画面内容虽然凌乱,却蕴含着丰富的想象等等,对这些作品作为老师要尊重孩子,及时给孩子充分的肯定,以致保护学生创造的积极性。
3.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评价。每个学生对于自己的作业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和标准来评价孩子的作品,应多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鼓励他们自己向别人介绍我画的画是什么意识,为什么要这样画等。用欣赏的态度评价孩子的作品,给孩子多一些鼓励,多一些引导,让孩子在自己的作品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应该学会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对教学方法和手段大胆地进行创新,让学生学习到丰富的美术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兴红.搞活美术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2]《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
[本文是广州市阳光评价改革专项研究课题《阳光评价背景下提高小学生实践能力策略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ZJY2015-124]
【关键词】阳光评价;美术;小学生;创新能力
《广州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实施中小学教育质量阳光评价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穗教发〔2014〕47号),明确指出实践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智力水平、创新能力等的提升,培养学生在文学、科学、体育、艺术等领域里的特长。而创新能力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提出的两个方面之一。新时代的学生除了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外,更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指出:“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而美术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所以我们在美术课的教学中就应在教法、手段和评价上进行创新,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随其心理、生理、认识的发展,创新能力也逐渐提升,从而产生出某种新颖而独特的新见解、新方法和新设想。
一、创新教法
要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你的教学中我们必须改变以往的教法,立意创新教法。那就要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从正确的引导,紧系其兴趣来提高创新能力。
1.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我们的教育,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因此教师的传统观念要转变,必定要抛开以往的“填海”战术和“填鸭式”教学方法,而换而言之的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正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独立思考,并大胆地去展示自己。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自己就是课堂的主角,让学生满怀信心去演绎自己的角色,令学生有更出色的表现。在学习《名人漫画》一课时,我课前让学生先预习,一上课我就让学生互相讲述自己最喜欢、崇拜的名人,一下子学生就被这新鲜的话题吸引住了都情不自禁地、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霎时间教室里就像热锅里的蚂蚁——炸开了锅;然后我便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先尝试动手画,顿时教室内又鸦雀无声,学生们都在稀里哗啦地埋头苦干,那股积极与专注令我惊讶。很快学生的作品出来了,效果出奇的好,完全出乎自己的想象,有些学生采用夸张和变形的手法来描绘更是美得妙不可言。紧跟着我就扮演“导”的角色,引导“主角们”进行认识、欣赏、评价自己的“杰作”,再引导学生之间互相欣赏、交流讨论以及分析评价,同时讲述自己在绘画时的想法和感受,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用简练的手绘线条夸张表现人物的外貌特征。作为教师不用有太多的顾虑,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大胆地投入到学习中,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相信学生一定能感受到美术课堂的乐趣,被它的魅力所吸引,创新能力的提升也跃然于纸上。
2.运用小组学习教学模式
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在美术课堂中运用小组合作教学,合作是以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解决问题的目的。生生互动的形式,凝聚了集体的智慧,“人人教我,我教人人”,有利于优势互补,缩小个体差异。在小组讨论中学生要学会倾听、交流、分享。在此过程中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各抒己见,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更加充分和自由地获取到知识,也能从别人的身上得到启发。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应运用小组学习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的小组空间、宽松融洽和谐的小组氛围,提供可说、可做、可学习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自主表达、交流和评价,独立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学习《艺术小收藏》一课,我让学生自由组合,用课前收集的材料制作作品。老师一声令下同学们就主动地相互交流开了、在达成共识后,马上就进行分工,那种学习的氛圍真的好浓烈,不需教师太多的言语。这样的合作制作出来的作品真的让人大开眼界。然后是让学生互相之间观摩“杰作”、交流创意、对“杰作”进行评价,每个学生的脸上都洋溢着满满的自豪。学生学得乐趣无穷,创新能力也大大提升了。
二、创新教学手段
过去的教学方法墨守常规,使学生的思想僵化而不开窍,以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同时还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所以,课堂教学的教学手段必须进行创新,使得美术课堂既生动又鲜明直观。
1.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
充分发挥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手段,使同学们更直观的感知客观事物,这样会达到事半功倍、身临其境的效果。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采用声音、图像和音乐的刺激教学,通过一些生动的素材展示和教学演示可以直观地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如多媒体的动感音乐、五彩缤纷的图像、各种操作软件、丰富的互联网内容等,使课堂教学显得既生动活泼又趣味性强,从而增强学生美术感知能力。
2.了解、接触美术大师的作品
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可以通过教师的努力去提高。学生了解、接触美术大师的作品,感悟大师的创造性思维。一样大的的笔墨、朴实稚嫩的线条和发自内心的强烈情感。让学生用心去领略大师们的风采,从内心渴望自己能像大师一样出色,激发学生创造美的灵感,提升创新的能力。
3.融合音乐、文学、影视作品的艺术特点
其实美术和音乐、文学、影视作品之间有许多的地方是可以融合的,而且一但融合其效果又是出奇的好,如文学作品会给人深远的意境,能给学生带来广阔的想象空间;音乐则令人置身于其中的旋律、节奏,这些在美术中与同样强调节奏和韵律的美感。所以在美术的教学中插入适宜的音乐、文学、影视作品能营造轻松、愉快、活泼的氛围,同时激发和扩展学生的想象力、创作力。
4.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
发散思维是一种无规则、无限制、无定向的思维,具有灵活性、流畅性、多变性、新颖等特点。美术课中许多教学目标的达成都是通过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启迪学生的创造想象和创作构思才可实现。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去独立探索,学生一旦达到自由自在、随心所欲作画的心理状态,主题性的创作也就可以实现了,一幅幅具有鲜明个性和独特风格的作品也就由此产生了。如在命题创作中,首先引导学生理解命题的含义,然后启发他们对各种材料的选择、思考构图的方式和表达的手法,进行灵活地处理,以创作出新颖独特的美术作品。而在实际的美术教学中这样的例子却比比皆是。
三、创新对学生作品的评价
小学美术教学并非是专业教育,最终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画家,而是培养艺术素养,众所周知,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存在个体差异的,有的思维活跃,想象比较丰富,有的则较狭窄,想象力较差,如果老师都一视同仁去评价的话就会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创新能力的提升又从何谈起?因此,对学生的评价要科学合理,这样才可以促使提升其创新能力。
1.从学生对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方面进行评价。如对学生作业的技巧、构图能力、想象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作业特点分别设立“最佳创意奖”“最佳色彩奖”“最佳造型奖”等来鼓励学生。
2.从学生作业态度方面进行评价。作业虽然没画完,线条却用的很讲究;构图虽然不是很饱满,但涂色的态度却很认真;画面内容虽然凌乱,却蕴含着丰富的想象等等,对这些作品作为老师要尊重孩子,及时给孩子充分的肯定,以致保护学生创造的积极性。
3.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评价。每个学生对于自己的作业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和标准来评价孩子的作品,应多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鼓励他们自己向别人介绍我画的画是什么意识,为什么要这样画等。用欣赏的态度评价孩子的作品,给孩子多一些鼓励,多一些引导,让孩子在自己的作品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应该学会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对教学方法和手段大胆地进行创新,让学生学习到丰富的美术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兴红.搞活美术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2]《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
[本文是广州市阳光评价改革专项研究课题《阳光评价背景下提高小学生实践能力策略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ZJY2015-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