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使用对驾驶行为影响研究综述

来源 :青年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qad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驾驶中使用手机存在安全隐患,是近年造成交通事故率上升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揭示使用手机对驾驶行为的影响,采取更有效的措施,结合近十年来相关研究,综述了使用手机引起驾驶分心從而影响驾驶行为的四个方面:横向侧移、反应时延长、行车间距、行车速度。回顾国内外近年来的研究并对其结论进行总结。
  关键词:手机使用;驾驶行为;驾驶分心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交通事业已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近几年来车辆总数和手机用户也大幅度攀升。据工信部统计数据,截至2014年2月,我国共有手机用户约12.4亿户,用户数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2%。与此同时,开车打电话的人群也在迅速增加,在驾驶时打电话已成为一种普遍的行为,这种行为会造成注意分散和重要信息加工能力降低,引发道路交通事故逐年上升。据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统计显示,25%-50%的车祸都是由于驾驶员分心、注意力不集中所引起的。
  一、手机的使用与驾驶安全
  我国道路事故分析表明,因驾驶员观察不足或操作不当等因素造成的交通事故占到事故总量的90%以上。观察不足会造成驾驶员不能及时获取到必要信息,导致影响后续决策及车辆的操控行为,增加事故风险。驾驶期间接听或拨打电话会导致驾驶员不同程度的注意力下降。国内在使用手机对驾驶行为影响的研究还处于起步的阶段。国外使用手机对驾驶行为的影响开展了大量的研究。White(2010)等的研究指出:驾驶员在驾驶中使用手机的行为是比较普遍的。通过对反应时、车道位置以及速度变化、行驶距离、情况变化的意识等研究,发现使用手机损害了驾驶任务的执行。此外,Strayer(2006)等的一项研究对比了使用手机者和血液中酒精浓度为0.08%的饮酒者的驾驶行为。结果发现,两者的驾驶行为都受到了负面影响,而在驾驶中使用手机和酒后驾车两者的交通事故风险率相当。
  二、驾驶分心与认知负荷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估计,每天至少有9人因开车分心而死。而无论是手机对驾驶行为的影响,还是对理论机制的阐述,都是围绕驾驶分心这一概念展开的。近期的一些研究成果也表明,驾驶时打电话交谈会对个体产生认知负荷。Lin, Chen(2006)的研究发现,驾驶时使用手机交谈会对言语和认知造成影响,从而降低了驾驶表现。结果表明,被试的车辆与前车的驾驶间距变短,事故率上升,刹车反应时延长。国内在手机对驾驶分心的影响也有一些研究,李平凡(2010)等在研究手机分心对脑力占用时,选取心率变化的曲线作为研究指标,分析了不同场景对话内容下驾驶员的心率、行为变化,指出驾驶时使用手机脑力负荷增加,认知资源下降,驾驶员在获取外界信息和对外界反应能力上明显降低,为安全驾驶带来隐患。
  三、分心使用手机对驾驶行为的影响
  1、横向侧移
  Klauer(2006)等在研究自然驾驶实验中发现,相对于支持语音输入的手机,使用手机键盘键入号码时,驾驶员对车辆的横向控制,包括车道位置变化及产生车道偏离的次数明显增加,且该影响程度大小与换车道场景本身没有特定的内在联系。Reed 和Green(1999)以车辆的横向偏移速度作为指标进行测量,发现驾驶员在进行拨号操作时,其偏移速度显著增加,由控制条件下的0.049 m/s 增加到0.07m/s,进一步验证了驾驶中使用手机对驾驶分心的影响。
  2、反应时延长
  Dean Sugano的分析报告不仅对前人研究做了总结,还针对影响问题的实际情况做了说明,指出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延长,制动距离就会延长,如果制动距离是大于车头间距,可能发生碰撞。制动反应时间增加会使驾驶员避险操作的时间减少,发生车祸的几率增加。Bellinger(2009) 等考察了使用手机和听音乐引起的分心对驾驶员反应时的影响,并从2 个方面考察反应时:一是觉察到刺激的反应时,即刺激出现到脚松开油门的时间; 二是踩下刹车踏板的移动时间,刺激物为模拟的刹车灯,当灯亮时,要求驾驶员快速作出反应。研究发现,使用手机导致驾驶员反应时延长,而听音乐对驾驶员的反应却没有造成任何影响。研究还发现,使用手机时虽然时间延长,但是移动时间缩短。研究者据此推断,这可能是因为被试觉察到反应时延长而采取的补偿策略,即更快速的制动。
  3、行车间距
  驾驶时使用手机交谈,会使行车间距增大,作为对反应时延长的补偿策略。如Strayer(2005)等的实证研究,当驾驶员使用手机时,行车间距会增加12%。然而,Sagberg指出,使用手机会导致更频繁的汽车追尾事故,增加行车间距并不能弥补反应时变长对驾驶安全的负面影响。对此,研究者提问了一个问题,即驾驶员能否意识到驾驶行为的降低。由此可以推断,驾驶员并没有采取补偿策略。跟车距离能否座位驾驶行为安全的客观有效指标,仍需学者们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4、行车速度
  分心使用手机对驾驶行为的影响还表现在行车速度的变化上。Collet等(2010)回顾以往研究,普遍发现驾驶员使用手机会造成行车速度减慢。同时也指出,行车速度的减慢是由于操作次任务造成的认知负荷增加,而不是自我意识控制条件下的补偿策略导致。在Drew等(2008)的研究中,驾驶员使用手机交谈的行车速度与单任务驾驶员之间并无速度上的变化。所以,将行车速度作为手机对驾驶行为影响的有效指标是不充分的,需要学者们进一步的深入探索。
  四、总结
  本文回顾了国内外近十年来手机使用对驾驶行为影响的研究,并对其结论进行了如下总结:
  (1)驾驶过程中使用手机会对驾驶员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包括:反应时延长;横向侧移增大。而行车间距和行车速度的研究,研究者们观点不一,还需进一步探索。
  (2)驾驶过程中使用手机带来的事故风险率增加,但使用手机不是事故发生的原因,而是谈话造成的分心程度。
  以上结论为今后手机使用对驾驶行为的影响的研究具有启发作用,但由于驾驶员的注意力分散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仅仅禁止驾驶员使用手机或某种特定的干扰源并不能保证驾驶员不去寻求其他的干扰源。因此,一方面要对驾驶员进行教育,另一方面,应将手机与其他车内设施用更加智能、安全和符合工效学的方法整合起来,从而最小程度的占用驾驶员的各种信息通道和动作资源。这将会成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李平凡,王殿海.,驾驶中拨打手机对驾驶人脑力负荷及驾驶行为的影响分析[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0,(4).
  [2]Caird J K,Willness C R,Steel P,et al.A meta-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cell phones on driver performance.Accident Analysis & Prevention, 2008,40,1282-1293.
  [3]Lin C J,Chen H J.verbal and cognitive distracters in drving performance while using hands-free pgones. Percept Mot Skills,2006,103(3):803-810
  [4]Strayer D L,Drews F A,Crouch D J.A comparison of the cell phone driver and the drunk driver. Hum Factors,2006,48(2):381-391
  作者简介:李焱琪(1990.7-),女,河北保定人,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2013级应用心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临床心理咨询与治疗。
其他文献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巩膜及黏膜黄染的临床症状.在新生儿时期最常见,发病率高达34.94%[1].新生儿为什么比较容易
本文依据情感过滤假说,列举分析了影响外语习得和外语教学的情感因素,并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提出如何在外语教学中促进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
瓦斯是一种气态地质体,易燃、易爆、无色、无味。瓦斯已成为我国煤矿生产的最大灾害源。在煤炭生产过程中瓦斯灾害严重威胁着煤矿安全生产。研究如何及早预防和识别瓦斯灾害
摘 要:在数字化和网络化日益发展的今天,新型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成为了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种趋势下,利用数字化模式更会好的为读者提供服务就成为了图书馆管理者的重要研究課题。  关键词:数字化 网络化 图书馆 读者服务在世界进入数字化、网络化时代的今天,作为重要的文化阵地。图书馆的数字化趋势已经成为不可阻挡。在数字化环境下,各类的图书馆可以为读者提供先进,方便,快捷的数字化环境,还可以利用
我国每年生产7亿多吨农作物秸秆,但仅有30%左右被作为造纸业、建筑业及手工业的原料利用,5亿吨秸秆被焚烧或废弃,不仅浪费,而且污染环境,使土壤矿化,甚至带来其他社会损失。
《语文课程标准》对朗读教学非常重视,四个学段的阅读部分都强调:“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教学建议部分也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
情境创设相当于给予学生各个感官上一个刺激,从而引起心理上的反应与活动.并不是自然伴随物,需要教师精心地去营造和设计,所以难免会遇到意料之外的阻碍.在面对如今情境教学
对于小儿而言,割包皮是青春期必须要经历的过程之一.因为包皮过长会引起炎症,不仅会导致早泄,且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在泌尿外科中华常见的小手术就是小儿包皮环切术,这种手术
期刊
摘 要:随着现代家庭用火,用电量正在逐年增加,家庭火灾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火灾烟雾报警器也随之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误报时有发生,本文主要探讨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误报以及预防措施。  关键词:报警器、误报率、预防措施  1 引言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监视安装场所火情的安全装置,是人们为了尽早发现和通报火灾,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扑灭火灾而设置在建筑物中或其他场所的一种自动消防设
作家创作,总是由内而外,即先有客观现实的感发而产生的内在情态,这种情态通过辞章表达出来,阅读文章的人通过文辞来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沿着文辞找到文章的源头,即使是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