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教学改革“西陵答卷”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c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12月6日,宜昌市体育馆内展台林立,人头攒动,西陵区首届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简称“教博会”)在这里隆重举行。“县(市、区)级单独举办教博会,这在全国少见。我没有想到,西陵教育人投身教学改革的热情如此之高!西陵区这些年来的教改成果如此丰富!”北师大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副院长郑琰说。
  西陵区是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区,是湖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区。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学校办学条件根本改善,校园建设一流,教学设施、设备先进。在此背景下,西陵教育怎么办?“全面推进教学改革,向改革要质量,用改革求公平,让改革成为助推新时代西陵教育发展的强大引擎!”西陵区教育局局长、党组书记田俊生说起西陵的教学改革,充满自信与坚定。
  这些年来,西陵教育人勇于投身改革,用行动向社会、向新时代交上了一份有质量的“西陵答卷”。
  做有思想的改革者
  教学改革,时下教育的热门话题。纵观当今的改革,很多具有运动式特征——都是对别人、外地改革的一种简单模仿或复制。因此,许多改革雷声大雨点小,开始轰轰烈烈,不久便销声匿迹。
  西陵区的教学改革有自己的一套认知体系:要么不改,要改就是系统变革;要么不改,要改就是持续进行,一改到底。这里的改革,虽然也学习别人、外地的经验,但绝不照搬照套;这里的改革,丝毫没有跟着改、跟风改、被动改的现象。
  西陵区的教学改革,为什么能形成这种局面?“这些年来的西陵教学改革,我们首先强调在一定思想指引下改革,因为我们深刻认识到,没有一定的思想指引,教学改革必定失之浅薄,走不远。”西陵区教科院院长刘春林道出了破解教学改革困局的办法。“做有思想的改革者,实际上是要求改革者先理解教学,再改革教学,先形成一定的教学思想,然后在思想的指导下开展改革,遵循的是思想主导行为的法理。”刘院长补充说。
  做有思想的改革者,首先吸引记者的是“西陵教育思想”。
  作为宜昌市的中心城区,西陵教育人矢志不渝追求的是“首善教育”。它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办最好的教育。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西陵区的规划是:教育理念先进、硬件现代、团队优良、资源丰富、质量一流,让西陵教育成为鄂西渝东地区最新教育理念的生发中心、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示范中心、优秀教育人才的聚集中心、教育信息的资源拓展中心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验中心。这一规划落实到学校、教师和学生层面,就是要让每所学校充满生机,让每位教师充满智慧,让每名学生充满活力。二是让学生得到最好的人生起步。“首善”,始善也。“首善教育”的这种内涵,回答了西陵教育要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在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前提下,西陵教育培养的人有什么特别之处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生力军。”西陵区的回答十分响亮。“生力军”原指新投入作战的战斗力很强的队伍,现在比喻新投入某种工作或活动能起积极作用的人员。西陵教育就是要培养这样的人。
  “首善教育”折射出西陵教育人对教育的炙热情怀和美好追求,是西陵教育思想的生动外显,而不只是一个空泛的口号。这些思想大致包括——
  区训:兼容 求索 大气 和美
  教训:学为第一,教助学成
  学训:敢为天下先,勇争天下强
  研训:坚持 坚守 坚定 反思
  区域办学理念:
  祖国在我心中,祖國利益高于一切(政治观)
  教育需要创新,更需要遵循常识(基础观)
  润物无声,静待花开,让教育独具魅力(艺术观)
  教育是着眼未来的事业,未来已来(发展观)
  西陵教育发展战略:
  前瞻(站在发展的前沿,超前思考,超前规划)
  向内(向内使劲,走内涵发展之路)
  坚守(认准了的事一抓到底,不放弃,不折腾)
  西陵教育发展战术:
  均衡 规范 特色
  现代 精细 个性
  西陵教研策略:
  严活并举
其他文献
在汉川市城隍镇农利小学(以下简称“农利小学”),这样的场景司空见惯:课堂上,小组成员聚在一起,要么激烈而低声地争论着,要么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井然有序地发言;课间,小组长找到没有按时完成任务的组员,督促他们及时完成学习任务;放学后,个别小组长还留在学校或者到组员家里帮他们补习功课。  自从2014年10月开展生本课堂建设以来,学校把小组合作学习作为重要抓手,开展了深入持久地研究。农利小学校长颜七荣用“
随着社会意识多元化,加强品格教育已成为当今时代的必然要求。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学校对学生进行品格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学校在进行品格教育时,要注重细节渗透。比如,在课前集会、班会课、成长课、礼仪活动中渗透品格教育等,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平时在学校,班主任要不厌其烦地对学生进行细致的生活指导,让他们从入学之日起,就接受礼仪、品德、意志、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
来凤县民族小学(以下简称“民小”)面对留守儿童多、班额大、教学质量不高的实情,致力于课堂教学改革,构建了“三三六”和乐课堂教学模式。其核心理念是:自主,合作,探究,和谐,快乐。  一、基本构架  “三三六”指三大板块、三大要素、六大环节。  1.三大板块  “三大板块”是就教学结构而言,具体指课前导学、课中探学、课后延学。课前导学指学生课前运用导学案自主预习,解决基础性和衔接性的问题。课中探学指学
她是武汉市第一所站在儿童立场创办的书院式小学。  她开创性地传承了中国传统书院文化中“止于至真,止于至善”的思想精髓,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确立了“人人可立,立德求真”的办学理念。  她就是武汉市育才可立小学。虽建校时间不长,但学校的碑刻亭廊、国学讲堂、善本藏书无不彰显书院之氛围、精神、气质。虽教师平均年龄不到27岁,但求真务实,积极探索求真学科课程,开设实践“书院·立德”校本课程。学校勇于创新,孜
空间观念是儿童数学学习和回归生活必备的核心素养。要让学生真正理解面积、测量的意义,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让他们走进生活,探究生活中真实可感的面积测量的全过程,因此,我决定设计一次“好玩的测量:探学校足球场的面积”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成为探究者,变静态乏味的书面解题为一次奇妙有趣的研究之旅。  第一层次:方案讨论课  1.问题情境,引发预测  一年一度的“葵园杯”足球联赛就要开始了。最近学校总务处发现足球
“生活化”是《品德与社会(生活)》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这种理念决定了品德课教学中,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处理还是教学活动的设计等,都应立足学生生活,贴近学生生活。  着眼学生生活确定教学目标  品德课标指出:“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的密切联系。”因此,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教师要整体把握教材观点,明确教材设计意图和价值取向,并以学生生活实际为起点,动态生成教学目标。
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图形思维工具,由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东尼·博赞发明,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传入中国。它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关联的图示表现出来,让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链接,对揭示事物规律、开发大脑潜能、增强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武汉市武昌区三道街小学是一所对农民工子弟开放的学校。为了让“流动的花朵”也能平等地享受最优质的教育,学校把思维导图作为课改的抓手,持
2016年12月16日,“江汉区学科基地校展示活动”在武汉市江汉区前进二路小学(以下简称“前进二小”)举行。师生们通过微课、网络教研、课间表演等方式展示了学校在个性化教学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武汉市教科院陈丽华博士高度评价这次活动,认为前进二小的研究真正做到了“适应每一个,激活每一个,指导每一个,发展每一个”。  “个性化教学”的实质是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兴趣、特长、需要进行教学  俗话说,“冰
宜昌市实验小学从“十二五”开始,抓住“首善文化”这一主题,孜孜不倦追求办学管理的理想境界,成功打造了一所首善文化学校。  文化的提出  宜昌市实验小学隶属宜昌市首善之区——西陵区,学校集区域实验性、示范性和辐射性于一体,长期承载着社会各界的殷切期盼和宜昌市小学窗口效应。宜昌实小人坚持高举教育实验和改革大旗,以“创办一流学校,打造一流师资,培育一流人才”为目标,先后成为“全国文明校园”“全国中小学心
“数学模型思想”是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十个核心概念之一。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数学模型理解和建构的过程。笔者结合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用6、7的加法解决问题》的教学,谈谈如何通过数学模型的建构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新旧勾连,找出知识“生长点”。学生在之前学习加法时,已经有看图的经验,因此在引入环节,笔者出示这样一幅图:  学生看图列式说信息,在看图的过程中回忆大括号的意思表示合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