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 ”逐渐应用于各行各业,以“动态网页与制作”课程为例,指出了该课程在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此,提出了“互联网 ”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并将其应用于“动态网页与制作”课程进行教学设计,从考勤、过程考核、期末考试三方面对学生进行公平、公正的综合评价,“互联网 ”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适应了新时代教学改革的要求。
[关键词] 互联网 ;任务驱动;教学改革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互联网技、无线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上订餐、网上订票、网上购物、网上看病、网络教育等快捷地服务给人们带来了新体验,新视角。智能家具、智能手机的广泛运用,使得人们受教育的形式更加灵活。现如今,“互联网 ”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而将“互联网 ”与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并应用于高职教育教学中,其灵活性、快捷性、多样性、交互性的特点为高校教育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笔者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越性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将其应用于“动态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学,为“互联网 ”背景下的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依据。
一、“动态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在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动态网页设计与制作”是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计算机类专业的一门实践环节较强的课程,本课程在学生学习了计算机文化基础、图形图像处理、程序设计语言、网络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授课,共64课时,包含静态网页和动态网页两部分内容,教学任务的提出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同学们在学习该课程时,认为静态网页较易理解和掌握,但对于动态网页的设计部分较难理解且课堂完成效果不理想,在传统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学手段单一、知识陈旧
在传统教学中“动态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资源多以教材配套光盘、课件为主,授课过程中,教师通过极域电子教室广播教学,虽然老师能倾尽所能讲解知识,但陈旧的教学案例与视觉酷炫、操作便捷的新媒体形成强烈对比,学生认为所学知识没有视觉冲击力,所讲内容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互联网 ”带来的冲击
随着“互联网 ”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的举行,各大高校也掀起了“互联网 ”教学改革的热潮,为了在互联网背景下脱颖而出,各行各业对高校培养的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方便、快捷的教学App也应运而生,慕课、Moodle平台、智慧职教等网络平台被广泛运用到教学当中,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互联网 ”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对传统教学带来了巨大冲击。因此,基于“互联网 ”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互联网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提出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抛锚式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该教学方法在于教师如何结合教学知识点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提出关键任务,让同学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围繞任务去自主探究,自主学习、整理相关知识。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启发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把枯燥、单一的课堂转变为信息量大、资源丰富的知识氛围,师生之间相互交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参与度。而任务的提出是基于资源丰富的互联网环境,因此将“互联网 ”与务驱动的授课模式有机结合是我们高校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新方向。
三、“互联网 ”任务驱动的教学设计
(一)基本情况
课程:“动态网页设计与制作”。教学单元:动态网页环境的配置。学时:2课时。授课对象: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大二学生。学生基本情况:学生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兴新职业技术学院数媒182班学生,民汉混班,国语授课,班级总人数32人,其中汉族21人、维吾尔族9人,哈萨克族2人,考虑到学生文化差异,授受新知识的能力不同,教学以民汉混合的小组为单位,每组6~7人,共5组,小组成员要考虑民汉比例及接受适度,合理划分小组。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
1.课前提出任务。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各种交互平台,教师借助QQ群、微信群或教学平台提出任务,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课前预习,让学生对所学新知识有一定了解。根据教学重难点及本章知识点,提出任务让同学们思考:用户注册及登录界面如何实现?同学们可登录教学平台查看课件、案例、视频等资源,亦可通过百度或学习网站搜索相关知识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资源共享、分析、探讨知识点。
2.教学实施。教师通过极域电子教室控制学生端进行授课,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的登录与退出抛出任务,通过点名小程序点名让学生回答问题来检查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补充,进而引导学生进入核心内容的学习。教师演示用户登录.asp页面的制作,Web服务器的配置,数据库的绑定等操作,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全新的认识,教师下达练习任务,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练习,学生之间可以相互探讨,亦可通过微视频边学边练,在遇到困难时,学生可向组员、教师或在线求助以及时解决问题。而教师可能通过教师端观看每位同学的操作过程,做到心中有数。在课堂小结阶段,教师可通过思维导图进行知识的归纳和总结,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并要求学生将作业提交至教学平台便于作业的存储和管理。课后,教师通过教学平台布置作业,学生亦可通过平台进行系统复习,对于一些疑难问题,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可以随时随地探讨,共同进步。
(三)教学评价及反馈
1.教学评价。打破传统以期末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互联网 ”任务驱动更注重过程考核,考核方式为平时成绩占50%,期末成绩占40%,考勤占10%,学生成绩分配表如表1所示。
过程考核根据完成每项任务的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分:(1)根据小组合作情况,做出贡献大小由组长打分(20%);(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表现及参与情况打分(20%);(3)教师可根据本章知识点在教学平台中制作试题库,由系统打分(30%);(4)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作业情况打分(30%)。过程考核评价表如表2所示。 注重过程教学的考核机制,更大限度地让老师了解每位学生性格特点,参与教学的情况,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对学生评价便全面、直观。
2.教学反馈。教师可以借助教学平台设置教学反馈表,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教学评价,教师可根据教学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四、注意的问题
“互联网 ”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在“动态网页与制作”课堂教学中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化教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加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同时,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增加,课后学习也可借助各种教学平台来完成自主学习,避免了课后无老师的现象,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改善。然而,“互联网 ”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也存在一系列问题。
对于老师而言,不但要掌握专业知识,还要与时俱进,掌握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提升信息化的教学能力;教学任务的设计和提出不仅要巧妙结合教学重点和难点,而且要贴近生活实际,这就要求老师即要熟悉课程内容,又要对当今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有所了解,才能精准地把握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因此,基于“互联网 ”教学模式对教师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学生而言,在“互联网 ”的环境下,虽然大部分同学参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但面对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有的学生抵挡不住诱惑,不能专心地参与教学,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达不到预期效果,如何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是大家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互联网 ”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从考勤、教学过程、期末考试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考核更加具体,更加全面,但考核过程比较复杂,需要消耗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五、結语
“互联网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高职教育教学中还处于发展阶段,针对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特征,如何利用教学平台的各个模块设计出合理的教学设计,形成科学、系统的课程体系,对于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而言都是一个巨大考验,“互联网 ”下的高职教学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学习、研究和探讨更多更好的适应新时代的教学模式并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古奋飞.基于“互联网 ”理念的《动态网站建设》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7,13(3):208-209.
[2]刘辉.“互联网 任务驱动”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评价[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8,34(11):115-117.
[3]张中秋,韦金洪.基于“移动互联网 ”的高校“速课”模式与应用探索[J].中国地质教育,2019(1):61-65.
[4]边晶,于秀霞.高校多元化融合型“互联网 ”教学模式探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7,31(5):50-53.
[5]刘伟钦.“互联网 ”时代高职会计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3):46-47.
[6]李晶.“互联网 ”背景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以钢琴集体课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9(2):66-71.
[7]赵文杰,冯侨华,张玉萍.基于构建性学习的“互联网 ”混合式教学理论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9(4):24-26.
[8]章君.“互联网 ”人工智能视域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改革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1):58-63.
[关键词] 互联网 ;任务驱动;教学改革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互联网技、无线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上订餐、网上订票、网上购物、网上看病、网络教育等快捷地服务给人们带来了新体验,新视角。智能家具、智能手机的广泛运用,使得人们受教育的形式更加灵活。现如今,“互联网 ”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而将“互联网 ”与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并应用于高职教育教学中,其灵活性、快捷性、多样性、交互性的特点为高校教育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笔者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越性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将其应用于“动态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学,为“互联网 ”背景下的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依据。
一、“动态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在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动态网页设计与制作”是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计算机类专业的一门实践环节较强的课程,本课程在学生学习了计算机文化基础、图形图像处理、程序设计语言、网络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授课,共64课时,包含静态网页和动态网页两部分内容,教学任务的提出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同学们在学习该课程时,认为静态网页较易理解和掌握,但对于动态网页的设计部分较难理解且课堂完成效果不理想,在传统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学手段单一、知识陈旧
在传统教学中“动态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资源多以教材配套光盘、课件为主,授课过程中,教师通过极域电子教室广播教学,虽然老师能倾尽所能讲解知识,但陈旧的教学案例与视觉酷炫、操作便捷的新媒体形成强烈对比,学生认为所学知识没有视觉冲击力,所讲内容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互联网 ”带来的冲击
随着“互联网 ”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的举行,各大高校也掀起了“互联网 ”教学改革的热潮,为了在互联网背景下脱颖而出,各行各业对高校培养的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方便、快捷的教学App也应运而生,慕课、Moodle平台、智慧职教等网络平台被广泛运用到教学当中,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互联网 ”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对传统教学带来了巨大冲击。因此,基于“互联网 ”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互联网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提出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抛锚式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该教学方法在于教师如何结合教学知识点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提出关键任务,让同学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围繞任务去自主探究,自主学习、整理相关知识。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启发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把枯燥、单一的课堂转变为信息量大、资源丰富的知识氛围,师生之间相互交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参与度。而任务的提出是基于资源丰富的互联网环境,因此将“互联网 ”与务驱动的授课模式有机结合是我们高校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新方向。
三、“互联网 ”任务驱动的教学设计
(一)基本情况
课程:“动态网页设计与制作”。教学单元:动态网页环境的配置。学时:2课时。授课对象: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大二学生。学生基本情况:学生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兴新职业技术学院数媒182班学生,民汉混班,国语授课,班级总人数32人,其中汉族21人、维吾尔族9人,哈萨克族2人,考虑到学生文化差异,授受新知识的能力不同,教学以民汉混合的小组为单位,每组6~7人,共5组,小组成员要考虑民汉比例及接受适度,合理划分小组。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
1.课前提出任务。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各种交互平台,教师借助QQ群、微信群或教学平台提出任务,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课前预习,让学生对所学新知识有一定了解。根据教学重难点及本章知识点,提出任务让同学们思考:用户注册及登录界面如何实现?同学们可登录教学平台查看课件、案例、视频等资源,亦可通过百度或学习网站搜索相关知识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资源共享、分析、探讨知识点。
2.教学实施。教师通过极域电子教室控制学生端进行授课,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的登录与退出抛出任务,通过点名小程序点名让学生回答问题来检查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补充,进而引导学生进入核心内容的学习。教师演示用户登录.asp页面的制作,Web服务器的配置,数据库的绑定等操作,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全新的认识,教师下达练习任务,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练习,学生之间可以相互探讨,亦可通过微视频边学边练,在遇到困难时,学生可向组员、教师或在线求助以及时解决问题。而教师可能通过教师端观看每位同学的操作过程,做到心中有数。在课堂小结阶段,教师可通过思维导图进行知识的归纳和总结,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并要求学生将作业提交至教学平台便于作业的存储和管理。课后,教师通过教学平台布置作业,学生亦可通过平台进行系统复习,对于一些疑难问题,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可以随时随地探讨,共同进步。
(三)教学评价及反馈
1.教学评价。打破传统以期末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互联网 ”任务驱动更注重过程考核,考核方式为平时成绩占50%,期末成绩占40%,考勤占10%,学生成绩分配表如表1所示。
过程考核根据完成每项任务的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分:(1)根据小组合作情况,做出贡献大小由组长打分(20%);(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表现及参与情况打分(20%);(3)教师可根据本章知识点在教学平台中制作试题库,由系统打分(30%);(4)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作业情况打分(30%)。过程考核评价表如表2所示。 注重过程教学的考核机制,更大限度地让老师了解每位学生性格特点,参与教学的情况,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对学生评价便全面、直观。
2.教学反馈。教师可以借助教学平台设置教学反馈表,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教学评价,教师可根据教学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四、注意的问题
“互联网 ”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在“动态网页与制作”课堂教学中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化教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加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同时,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增加,课后学习也可借助各种教学平台来完成自主学习,避免了课后无老师的现象,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改善。然而,“互联网 ”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也存在一系列问题。
对于老师而言,不但要掌握专业知识,还要与时俱进,掌握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提升信息化的教学能力;教学任务的设计和提出不仅要巧妙结合教学重点和难点,而且要贴近生活实际,这就要求老师即要熟悉课程内容,又要对当今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有所了解,才能精准地把握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因此,基于“互联网 ”教学模式对教师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学生而言,在“互联网 ”的环境下,虽然大部分同学参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但面对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有的学生抵挡不住诱惑,不能专心地参与教学,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达不到预期效果,如何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是大家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互联网 ”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从考勤、教学过程、期末考试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考核更加具体,更加全面,但考核过程比较复杂,需要消耗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五、結语
“互联网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高职教育教学中还处于发展阶段,针对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特征,如何利用教学平台的各个模块设计出合理的教学设计,形成科学、系统的课程体系,对于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而言都是一个巨大考验,“互联网 ”下的高职教学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学习、研究和探讨更多更好的适应新时代的教学模式并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古奋飞.基于“互联网 ”理念的《动态网站建设》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7,13(3):208-209.
[2]刘辉.“互联网 任务驱动”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评价[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8,34(11):115-117.
[3]张中秋,韦金洪.基于“移动互联网 ”的高校“速课”模式与应用探索[J].中国地质教育,2019(1):61-65.
[4]边晶,于秀霞.高校多元化融合型“互联网 ”教学模式探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7,31(5):50-53.
[5]刘伟钦.“互联网 ”时代高职会计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3):46-47.
[6]李晶.“互联网 ”背景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以钢琴集体课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9(2):66-71.
[7]赵文杰,冯侨华,张玉萍.基于构建性学习的“互联网 ”混合式教学理论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9(4):24-26.
[8]章君.“互联网 ”人工智能视域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改革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1):5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