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竞争”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代著名教学家孔子说过:“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学生具有学习上的竞争意识。古代教育家都有学习竞争这样的思想,那么现在呢?发展到竞争年代的今天,与时俱进,有什么理由不把它作为一种学法肯定下来而加以推广?在一年多的英语教学中,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了如下的尝试。
  由于自己所教的班级是刚接触英语的两个三年级班,所以,我主要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开展学习竞争。我着重抓了两点:一是要选准学习竞争的时机,即教学反馈时、基础知识复习时、听说读写技能训练时以及综合考查时。二是要开启学生内心赶超的闸门。在组织学生学习英语时,我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常常用如下的话语激发他们:“看谁书写得最端正。”“看谁读得最流利。”“看谁发音发得最准。”等等这种我们平时经常能听到的最简单的话。这些话语对学生进行了“比一比”的暗示。在这种暗示的影响下,学生产生了一种驱动力,一种超越别人、争创第一的欲望油然而生。这时的学生精神特别饱满,信心特别充足,一种不甘落后的氛围开始形成。比如进行到一个单元的复习时,我对学生说,在我们学过的这个单元里有许多英语单词,请你们来归归类。话一出口,学生纷纷举手,个个争先恐后,第一个学生说出了3个英语单词,第二个学生说出了4个,第三个学生说出了6个,一个比一个多,直到最后竟说出red, green, yellow, black, white, orange, blue, brown这一个单元的8个单词。这时候,课堂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我把一张上面写有“真厉害”的小贴纸贴在了他的书上,他真有一种夺了冠军似的感觉,那種成就感、愉悦感激励着他,也激励着全班同学。我真没料到“比”出了这么一个结果,“比”出了这么一个高潮。还有一次,是进行读的训练。当时,我提示了一下要求,然后就说这次“看谁读得最好”。学生忽地一下站了起来争着读、抢着读。第一个学生读得很规范,我领着全体学生为他鼓掌,向他表示祝贺,第二个学生毫不示弱读得更好,第三个学生不仅读得有语感,而且还根据角色对话加上了一些表演动作,我立即表扬了他这种创新精神,并为他发了一张“我真棒”的小贴纸。通过这件事,我领悟到,这种“比一比”对学生的激励作用真是不可估量。
  总之,从我自身的实践来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开展学习竞争的确是一种培养学生主动进取的有效方法。它能使优者更优,弱者变强,先进更先进,后进赶先进!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金港镇港区小学
其他文献
小学生学语文最怕的是什么?写作文。一写作文,学生就会愁眉苦脸,唉声叹气。造成这一窘境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不会选材,觉得无米下锅;不善表达,觉得无从下笔;不会修改,难以润色。所以,选材、表达、修改,是学生通向作文之路的三道“难关”,而多媒体的介入能有效地引导学生闯过这三关。  一、望远镜——拓展时空,提供素材  学生写作文的首要问题是题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况且学生不是“巧妇”,动炊之“
期刊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关键一环。多数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注重教读、辅读,而忽视自读的教学,学生的阅读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高。那么对自读课文应该怎样教,如何使学生在学了讲读课文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地进行知识的巩固、加深、融合、勾连和拓展?笔者的回答是:只有突出阅读,注重思考,加强练习,才能上好自读课。  一、激发自读兴趣,培养好读习惯  上自读课时,如果教师仅叫学生多读几遍,那么学生只会感到枯燥无味。怎样才
期刊
一、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养成“在生活中换个角度看问题,多方面思考”的思维习惯。  2.教学重点:会画立方体及其组合图形的三视图。  3.教学难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二、案例实录  2009年4月上旬的一天上午第一节课正好上数学,探讨“如何将立体图形分解成平面图形来表示”,即“三视图”。一走进教室,同学们很快就被黑板上的一首诗吸引了。(这是
期刊
“老师,我们初中的英语课和你在小学上的英语课一样,上课时,我们可以大胆地表现自己,从不担心有错,英语课真是我们表演的舞台。”这是上初中的同学回母校的时候见到我说的第一句话。听到学生的心声,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我感到成功了。  小学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他们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
期刊
古典诗歌是一座巨大的艺术宝库,众多诗词名句,宛如一粒粒珍珠,放射着迷人的光芒;又如陈酿千年的美酒,散发着醉人的芳香。这些诗歌或飘散出浓浓的清香,或流淌着如歌的岁月,或沾染着历史的烟尘,或蕴涵着深邃的思想。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对古典诗歌的解读总是存在着一定的障碍。那么怎样才能掀起罩在古典诗歌上面的红盖头呢?  一、从题目入手  题目是作品的眼睛,它可以给我们提供非常有价值的信息,我们可以据此推知
期刊
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化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历年高考热点之一。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的走向来看,出现了一种难度较大,以考查能力为导向的新题型: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的比;给出陌生的物质,判断反应后的化合价或是否是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等。尽管形式千变万化,但都离不开判断化合价的升降、电子的转移、电子数的守恒。  下面仅通过几个实例,谈谈电子守恒法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一、判断氧化产物或还原产物的化
期刊
摘 要:初三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学生的课业负担太重,学习力不从心。国家教育部强调要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作为一线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广大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一题多解》课能很好地把中学三年的相关知识网络在一起。  关键词:点线网;知识延伸;辐射;减负;提高记忆效率    学生在复习数学时,共同的感受是:知识点
期刊
网格问题是中考题中的常见类型题,也是学生的取分点,较之前几年的考查内容和形式,现在的网格题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下面针对2010年的网格试题进行分析说明。  一、平移与面积结合的问题  (吉林省)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A(5,1)为圆心,以2个单位长度为半径的⊙A交x轴于点B,C。解答下列问题:  (1)将⊙A向左平移y个单位长度与 轴首次相切,得到⊙A′。此时点A′的坐标为______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