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肩负着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的重任,而表达能力就是其中之一,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就是使学生能用科学、准确的语言或图表等形式解释、说明一些生物学问题。教师应该具有对学生进行表达能力培养的意识,有了这种意识。才可能在平时的教学中采取措施,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工作。
【关键词】生物教学 表达能力 阅读 提问 练习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8(a)-0072-01
分析近几年高考题会发现:一些生物学知识或能力的考查,是以考查学生的表达能力为载体的,同样当我们研究理科综合《考试说明》时会注意到:在能力要求这部分中,都无一例外的提到要能用适当的形式进行表达。
学生虽然能较好地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但在运用生物学上的概念、原理来解释、说明一些生物学问题时却显得力不从心,说不清、道不明、词不达意。学生们也常说,“心里明白,说不出来,说不准确”。因此,教师在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的同时,也应注意表达能力的培养。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肩负着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的重任,而表达能力就是其中之一,每一门学科都具有培养和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合理因素。教师应该具有对学生进行表达能力培养的意识,有了这种意识,才可能在平时的教学中采取措施,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工作。
1 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
教师应以科学、精练的教学语言影响学生。课堂教学仍是现行教学中的主要模式,课堂仍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必须通过自己的语言才能把信息传递给学生,引领学生一起学习,而学生也只有在理解教师所讲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加以消化才能掌握所学知识。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具有科学性、启发性、教育性、艺术性。
如果教师的语言不规范,或条理不清,那么,所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要求教师自身要有较高的语言素养。
如果教师的语言不规范、不严谨或条理不清,那么,除了让学生听起来很费力以外,还有可能传输给学生的只能是一些模糊信息,甚至是错误的信息,当学生把这些信息以语言或文字的形式反馈出来时,就难免会出现错误。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因此,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首先要求教师自身要有较高的语言修养,不但讲课时语言要准确规范,富有启发性,而且板书的设计也力求简练、严谨、有条理,并体现出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知识体系。只有树立良好的榜样,才能给学生以熏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表达能力。
2 重视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从教材中汲取语言营养
生物学教材是指导教师实施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学生获取生物学知识、汲取语言营养、训练表达能力的基本源泉。教材中的语言一般来说都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系统性,学生通过认真阅读教材。不但能加深自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能纠正头脑中已有的含糊不清、似是而非的概念,从而提高自身的语言水平。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时,除了要明确目的要求以外,还应强调如下两点:
2.1 要求学生边阅读,边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来正确的复述其中的某些内容;例如,在讲完“四分体”的特点后,指导学生阅读并复述:联会后,每对同源染色体出现了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四条染色单体,像这样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就称为一个“四分体”。这样,学生通过“咬文嚼字”的训练,在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的同时,表达能力也有了提高。
2.2 在生物学课本中有大量生动、形象、确切的插图。通过指导学生识图,不仅可发挥图表的形象、生动等特点,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而且通过看、想、说的结合,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3 通过课堂提问,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很多高中学生不喜欢课堂上举手回答问题,因此有的教师为了避免课堂上提出问题后出现“冷场”,就尽可能避免个别提问,而只是提出一些只要求学生回答是不是、对不对的问题来让全班同学集体回答,表面上看,课堂气氛很热烈,但这种做法的一个明显的缺点就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故教师首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师生心理相容理论,课后多与学生交流、沟通、交朋友,课堂上以平易近人的教态和丰富的语言情感使课堂气氛趋于融洽,使学生愿说、敢讲,在此基础上依据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并且让学生回答时不能只要求学生回答是不是、对不对,不要让学生说“半截话”或大概意思,而要让学生用已学过的知识,以准确的语言表达一个完整的知识。在一个学生答完以后,可以让其他学生互相补充,对不同的意见可以进行争辩。教师应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发现错误要及时纠正,以求得对问题的正确认识。这样,既帮助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表达口头能力。在提问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有实践练习和发展的机会。
4 适当增加一些有利于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练习
在生物学习题中,有些题型如简答题、分析说明题,具有综合性强、思维力度大的特点。既要求学生能熟练地掌握生物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又要求学生有较为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因而不仅在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而且在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方面都是十分重要的,在平时的作业或测试中,教师应适当多选择一些这类习题让学生去练习,并不断加强指导,指出解题的关键、准确的语言表述方法等。还可以通过写观察报告、写实验报告、写科学小论文、讲生物科学故事等多种形式来培养学生的生物学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不是一个短期工程,需要教师从“我”做起,经常坚持努力,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开展这项工作,并及时收集各方面的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12月第2版).
【关键词】生物教学 表达能力 阅读 提问 练习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8(a)-0072-01
分析近几年高考题会发现:一些生物学知识或能力的考查,是以考查学生的表达能力为载体的,同样当我们研究理科综合《考试说明》时会注意到:在能力要求这部分中,都无一例外的提到要能用适当的形式进行表达。
学生虽然能较好地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但在运用生物学上的概念、原理来解释、说明一些生物学问题时却显得力不从心,说不清、道不明、词不达意。学生们也常说,“心里明白,说不出来,说不准确”。因此,教师在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的同时,也应注意表达能力的培养。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肩负着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的重任,而表达能力就是其中之一,每一门学科都具有培养和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合理因素。教师应该具有对学生进行表达能力培养的意识,有了这种意识,才可能在平时的教学中采取措施,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工作。
1 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
教师应以科学、精练的教学语言影响学生。课堂教学仍是现行教学中的主要模式,课堂仍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必须通过自己的语言才能把信息传递给学生,引领学生一起学习,而学生也只有在理解教师所讲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加以消化才能掌握所学知识。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具有科学性、启发性、教育性、艺术性。
如果教师的语言不规范,或条理不清,那么,所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要求教师自身要有较高的语言素养。
如果教师的语言不规范、不严谨或条理不清,那么,除了让学生听起来很费力以外,还有可能传输给学生的只能是一些模糊信息,甚至是错误的信息,当学生把这些信息以语言或文字的形式反馈出来时,就难免会出现错误。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因此,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首先要求教师自身要有较高的语言修养,不但讲课时语言要准确规范,富有启发性,而且板书的设计也力求简练、严谨、有条理,并体现出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知识体系。只有树立良好的榜样,才能给学生以熏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表达能力。
2 重视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从教材中汲取语言营养
生物学教材是指导教师实施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学生获取生物学知识、汲取语言营养、训练表达能力的基本源泉。教材中的语言一般来说都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系统性,学生通过认真阅读教材。不但能加深自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能纠正头脑中已有的含糊不清、似是而非的概念,从而提高自身的语言水平。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时,除了要明确目的要求以外,还应强调如下两点:
2.1 要求学生边阅读,边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来正确的复述其中的某些内容;例如,在讲完“四分体”的特点后,指导学生阅读并复述:联会后,每对同源染色体出现了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四条染色单体,像这样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就称为一个“四分体”。这样,学生通过“咬文嚼字”的训练,在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的同时,表达能力也有了提高。
2.2 在生物学课本中有大量生动、形象、确切的插图。通过指导学生识图,不仅可发挥图表的形象、生动等特点,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而且通过看、想、说的结合,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3 通过课堂提问,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很多高中学生不喜欢课堂上举手回答问题,因此有的教师为了避免课堂上提出问题后出现“冷场”,就尽可能避免个别提问,而只是提出一些只要求学生回答是不是、对不对的问题来让全班同学集体回答,表面上看,课堂气氛很热烈,但这种做法的一个明显的缺点就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故教师首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师生心理相容理论,课后多与学生交流、沟通、交朋友,课堂上以平易近人的教态和丰富的语言情感使课堂气氛趋于融洽,使学生愿说、敢讲,在此基础上依据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并且让学生回答时不能只要求学生回答是不是、对不对,不要让学生说“半截话”或大概意思,而要让学生用已学过的知识,以准确的语言表达一个完整的知识。在一个学生答完以后,可以让其他学生互相补充,对不同的意见可以进行争辩。教师应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发现错误要及时纠正,以求得对问题的正确认识。这样,既帮助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表达口头能力。在提问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有实践练习和发展的机会。
4 适当增加一些有利于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练习
在生物学习题中,有些题型如简答题、分析说明题,具有综合性强、思维力度大的特点。既要求学生能熟练地掌握生物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又要求学生有较为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因而不仅在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而且在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方面都是十分重要的,在平时的作业或测试中,教师应适当多选择一些这类习题让学生去练习,并不断加强指导,指出解题的关键、准确的语言表述方法等。还可以通过写观察报告、写实验报告、写科学小论文、讲生物科学故事等多种形式来培养学生的生物学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不是一个短期工程,需要教师从“我”做起,经常坚持努力,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开展这项工作,并及时收集各方面的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12月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