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往届生就业难问题研究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d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探讨高职院校往届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认为往届生处于应届生与有工作经验者的“两不靠”的尴尬境地,又居于少有或没有工作经验与求职部分岗位要求高的恶性循环中。高职院校往届生就业难问题对往届生以及社会均有着一定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往届生的就业难问题,既有他们自身层面原因,也有社会层面原因,因此,应从个体、社会等多个层面出发,破解难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往届生;就业难
  
  2011届高职院校的学生即将毕业,踏上工作或者寻找工作之路,重复“先辈们”曾经演绎的故事。但是如果不尽快找到工作,他们将很快会由社会关注点变成社会遗忘人,因为,下一届的学生就要毕业了,万千宠爱将会转移到学弟学妹们身上。
  “由来只有新人笑,谁会注意旧人哭”。高职院校毕业证贬值是很快的,毕业三个月后开始贬值,到第二年七月基本“一文不值”,此时,还没有找到工作或工作不理想而频繁跳槽的人会成为往届失业生,与更早的往届失业生一起,形成失业群体。他们也曾是应届生,却因为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考村官或争取更高的学位等不理想而光环不再,优惠不在,渐渐地被社会遗忘,在被遗忘中沉默,在沉默中挣扎着寻找自己的发展空间。高职院校的许多学生也正沿袭如此“轨迹”,因错过了求职的黄金期,处境尴尬,成为了边缘人。
  一、高职院校往届生就业难状况
  通常一些单位聘人,有的要求有多少年工作经验,有的必须是应届毕业生。前者一般是外企、私企和中小公司,后者则多为机关和事业单位,两者经常泾渭分明。这种硬性划分,横空为就业增加了一道“门槛”。众所周知,户籍与一系列的社会保障紧密相连。因此,很多人不得不为了户口“委屈”就业。而一时无法就业的,户口会被迁走;而要找工作,很多单位又要求有本地户口,使很多毕业生陷入“两不靠”的恶性循环。据统计,过去两年,当年未就业大学毕业生都超过100万人,新的往届生还在逐年积累。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也是如此,存在着就业情况不容乐观的规模较大的一批往届生。人为设置的年限“门槛”,及由此衍生的“应届”“往届”硬杠,一方面使得一些有需求的单位难以选拔到所需人才,另一方面又使那些还没有找到工作的高职院校的往届生失去很多机会。这样逐年“淤积”,让就业形势显得更严峻。应、往届生无论从“出身”还是技能,都差不多,也没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或者本地户口的分别,可招人单位愣是对应、往届生厚此薄彼,分个三流九等来,搞得往届生“像后娘养的”,着实不公平;这无疑是一个双输的局面,也是另一种就业歧视。
  高职院校往届生就业难的尴尬主要体现在:其一,不是应届生。许多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都是应届生,往届生被自动的“过滤”。其二,没有或少有工作经验,无法满足用人单位对工作经验方面的要求,这同时又是一个关于工作经验和就业的恶性循环的开始。第三,社会关注少。社会关注的目光都集中在当年的应届生身上,作为往届生,无法吸引公众的眼球。第四,政策照顾不到。由于各种原因,毕业生供过于求,应届生的工作需求都无法满足,国家的倾斜政策很难惠及到往届生。第五,传统观念作怪,往届生本身妄自菲薄,以为自己不如应届生。
  往届生就业难的现状如果得不到有效改善,对其自身以及社会经济、文化方方面面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就其自身影响而言,其一,日复一日地处在“两不靠”的尴尬境地难以顺利就业,对往届生自身心理方面的打击是巨大的,他们易产生自暴自弃的消极观念,不思进取,进而影响长远的职业生涯的良性发展。其二,对于家境本就不富裕的往届生而言,无法顺利就业无疑直接影响了温饱问题,最基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更别提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了,而且也更加重了父母和家庭的负担。
  就其社会影响而言,其一,往届生难就业的问题对高职类院校高等教育发出了预警,促使其反思学生的就业培训和专业教育方面的不足。其二,这一庞大的往届生群体无法顺利就业直接加重了社会的负担,并有可能成为社会安定与和谐方面的威胁。其三,难以就业当然影响消费,也就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四,往届生的就业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无疑影响了一部分应届生的正常就业,从而从整体上影响了毕业生的顺利就业。
  二、高职院校往届生就业难的成因
  年复一年的毕业生就业一直是社会所密切关注的热点问题,处在“边缘地带”的往届生的就业问题当然也不容小觑。他们之所以处于如此尴尬的境地,有其自身层面和社会层面等多方面的原因。
  (一)往届生自身层面
  其一,许多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足,缺乏危机意识,没有利用好在校期间的实习机会或没有尽早地从自身出发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寻找工作积极性不够,错过了就业好时机。其二,就业观念守旧,对自身定位不够准确,眼高手低,不愿意先就业再择业。其三,自身素质有缺陷,心理耐压能力不够,缺乏受挫能力,致使用人单位看不上。其四,社会关系网薄弱,并缺乏人际交往能力,不能很好地完成从学校到就业单位的过渡。其五,缺乏资金场地或顽强拼搏精神,缺乏自主创业的物质条件或创业头脑。其六,专业冷门,在社会上无用武之地,又不能及时地调整方向,懒于学习不成文的从业经验。
  (二)社会层面
  其一,高职类院校的教育在与用人单位的衔接上做的还不够完善,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强调地不足以及在帮助他们更好地择业与就业方面的教育不够。其二,毕业生供求失衡,有效供给远远超过有效需求,工作岗位是“三叔捉鸭儿”——快手有,慢手无。反应慢一點,就只好成为往届失业生了。其三,竞争不过应届生。很多单位强调只招收“应届毕业生”,往届生受制于这一特殊的体制。说到底,就是一种计划经济的制度惯性。其四,招聘分应届与往届,背后的真正“推手”其实是户籍制度:应届毕业生可落户,往届毕业生则没门。其五,相关部门难辞其咎。有些主管部门的授意、授权、默许、纵容和不干预,致使往届生逐渐落入户籍与应届生身份的“两不靠”尴尬境地以及工作经验和失业的恶性循环。其六,政策不注重稳定性、连续性、普惠性,一刀切、图省事,不从治本上下功夫,而仅是从过度治标上做工作。结果问题积重难返,不能彻底解决。
  三、改善往届生就业现状的对策
  往届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利于他们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更是利于公平、公正的和谐社会的建设,同时也影响到接下来越来越多的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意义重大。以下分别从自身层面和社会层面提出一些改善往届生就业现状的对策。
  (一)往届生自身层面
  其一,往届生对考研、考公务员等要尤其慎重,需在明确自身优劣势的基础上,根据当前就业形势,制定符合自己的职业规划,有条件的可以考虑自主创业。其二,转变自身的就业观念,合理定位自己,避免盲目和“高不成低不就”的想法。其三,提高自身的素质。一方面在遭遇就业不顺境地时保持平常心态,另一方面在行业知识方面不断学习,积极进取,弥补专业知识的不足。其四,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懂得利用人脉关系寻找机会。
  (二)社会层面
  其一,逐步实现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的均等化,剥去附着在户口之上的各种重负,逐步拆除往届生就业的“门槛”,消除与户籍相关的各种就业歧视。据《中国青年报》的针对就业人群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2.8%的人期望在目前的就业形势下,应届生和往届生在落户问题上实现一视同仁。一些大城市应首先出台相关政策,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引导其他城市高效率地付诸实施并改善现状。其二,政府在日常生活中要高举公平正义的旗帜,以和谐思维、和谐理念、和谐态度做人做事,实现“民有所呼,官有所应;民有所怨,官有所解”,应该在各方面平等对待应届生和往届生。其三,有关部门和单位不要从自己工作方便出发,要从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角度出发,多办事、办实事、解难事,破除就业歧视。
  
  参考文献
  [1]朱秀华,俊玉.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对策研究[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2]易晓敏.高职院校就业择业问题调查分析[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3]陈然,红欣.高职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对策[J].职教通讯,2010(10).
  [4]屈善孝.以实践原则为指导 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0(18).
  [5]刘少阳.转变高职毕业生就业观念的途径探讨[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6]田广.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满意度的思考[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7]史雅静.实施全程化就业指导,提升高职学生职场竞争力[J].职业时空,2010(10).
  [8]92.8%的人期望往届生应届生一视同仁[J].凤凰网财经,2009-04-29.
  
  作者简介:蔡海飞(1979—),江苏苏州人,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其他文献
建筑工程项目中所包含的内容日渐丰富,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生活工作中的各种需求和变化,因此这就给概预算中对于工程量的审核与核算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不仅要准确针对工程量
陈以哲“不见了”    今天,第一节就是语文课,教学内容是《有趣的发现》。为了让学生对这节课感兴趣,我早就着手准备了。昨晚,为搞到达尔文的简介,我在网上转悠了两个多小时。  带着自信的微笑,我走进了教室。图片、音乐、老师生动的描绘,学生对着“达尔文”三字瞪大了眼睛,还不时发出啧啧声。我趁热打铁,“你们想知道达尔文的故事吗?”“想!”学生大声回答。“那就开火车读一读课文吧。”第1、第2自然段读得不错
期刊
201在5年12月22日,乙未年冬至,丹东市振兴区纤维街道福春六社区的党员活动中心,笔墨书香,社区内老党员们用手中的中国文化经典,诠释着他们对新颁布的《准则》和《条例》的理解。
第二届电子商务营销大赛宣讲会在华南农业大学启动        近期,在华南农业大学经管学院,第二届电子商务营销大赛高校系列宣讲会正式拉开了序幕。出席的嘉宾除了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华南基地市场营销中心经理张华宁先生等国航高管,还有来自暨南大学的资深电子商务教授,电商企业CEO及第一届“国航杯”的冠军队伍代表。可谓是多角度、深层次地说“国航杯”,道电商,是电商实战的第二课堂。  对于不太了解电子商务专业知
红领集团是一家非常传统的服装企业,但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们遇到了新的发展机会,年营收超过十几个亿。今天,我来分享一下红领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希望能给传统企业提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战场爆发时
一、 b、q和d、p    这四个声母都由一个半圆和一条竖线组成的,只是半圆在竖线的上下左右位置不同。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这四个声母的整体容易产生混淆,我就引导学生由b、q的形状分别联想到了6、9,而数字6和9却无人混淆,据此,我们创编了儿歌:  b像6,q像9,  d、p跟它们反着走。  就这样,只要记住b和q,这四个声母的区分难题便迎刃而解了。    二、 ie和ei、iu和ui    这两
期刊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投资控制作为其关键是建筑工程能否实现预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核心.随着改革发展,投资控制受人为原因影响较大,最终导致工程造假失去控制.本次研究过程
凡是教过拼音的老师,对拼读口诀,“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大概都不陌生,学拼音的孩子对此口诀也大都背得滚瓜烂熟。既然熟记了口诀,为什么有的孩子还是不会拼?为什么有些孩子在拼读音节时还是会:“播(b)啊(ɑ)——啊(ɑ)”?究其原因,我想最主要的是他们还没有真正掌握拼读的方法,特别是没有掌握怎样的“猛一碰”才能读正确的方法。  关于“猛一碰”,我的理解是“猛”是“碰”的前提,“碰”是“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