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师的情感因素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b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传统教学往往存在以学科为本位,重认知轻情感的倾向,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如何使教学内容为学生接受,至于学生接受时的情感状态如何,一般不加考虑和关注,因而未能使教育真正以发挥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的品格、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作用。通过教育,学生应当懂得人生的价值,对生活产生热烈的感情,形成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自我情感调控能力,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全面发展学习者。
  关键词: 英语教学 情感因素 应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许多学生英语学习不好,不愿学英语,关键是他们对英语没有兴趣。因此,作为英语教师,首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直接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爱、期望和鼓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更有效地学好英语。心理学的研究和教学实践表明:采用生动的、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教学方式,可以成功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英语教学中的言语活动需要学生以广泛热情和兴趣,积极主动地运用智力进行操练,教师的爱起到了促进或抑制学生智力活动的作用。情感是打动人心灵的秘诀,是人们行动的内在动因,它在英语教学中具有推动、强化等功能。教师温和的声音、微笑的面孔、理解的表情会给课堂带来愉快的气氛,学生会感到老师亲切可信,上课时遇到困难也不可怕了,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态度、说话的语气,能够起到给学生提供安全感,减少学生焦虑,进而激发学生兴趣的功能。
  英语教学中有一个倾向,部分教师一般注意传授知识,解决疑难问题,而对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往往很少注意,教学中多采用听、说、读、写诸多方面的训练,对达不到要求的学生一般采用批评甚至惩罚等消极的手段,而较少考虑情感因素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德国教育家第思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可见这种充满情感的激励、唤醒、鼓舞,对于每一个教师,尤其是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具有非凡的意义。
  情感因素是学生成绩两级分化的原因之一。学生的成绩好,学习上有成就感,老师赞扬他,同学羡慕他,学习上更是有动力。而那些成绩差的学生,家长不满意,老师不喜欢,同学也不重视他,所以他的情绪处在抑制状态,这种抑制反过来更制约能力的发挥,以致形成恶性循环,于是两极分化日益明显。
  学生心理尚不成熟,感情也十分脆弱,如果教师能关怀、爱护、尊敬学生,使他们柔弱的心理都能得到爱的滋润,学生怎能不报之以出色的表现、优异的成绩呢? 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消除或抑制消极的情感呢?
  一、建立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明确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长期以来,教师把自己更多地定位为管理者和控制者。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地位难以得到保证,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关系难以建立。为了建立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要转换角色。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成为师生良好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流机会的提供者、积极师生互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因为教师对学生的作用和影响只有通过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和反应才能产生积极作用。教师要树立起“一切为了学生”的观念,尊重学生,全方位为学生的发展服务,通过教师的“教”唤起学生的“学”,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只有建立起师生之间沟通的绿色通道,才会有教与学之间的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帮助者,要吃透大纲、教材,把握重点、难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课堂教学的互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活动参与者,既是信息的发送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和加工者。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师生保持单向交往,教学效果较差。在课堂上教师应与学生保持双向交往,同时也允许学生之间的交往。当然最佳的交往模式是多方位的,即从教师到学生,从学生到教师,从学生到学生,从个体到群体,从群体到个体,从个体到个体,从群体到群体等。
  教师应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提高他们的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的兴趣不仅能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而且能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而现在教师大都把英语作为考试中所必须通过的科目,而大量的单词、语法、发音规则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安排,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条件和环境,使他们在英语的运用中得到乐趣,如:开英语联欢会,开展日常英语对话,学唱英文歌曲,讲英语故事等。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不再感到学英语是个包袱,而是有声有色、有滋有味的。
  二、重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由于教学活动是一种特定情境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师生双方在共同参与教学的过程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交流情感。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等向学生传递自己的情感。学生对教师的情感也会流露在他们的语言、动作、表情中,并被教师所感知,彼此间情绪交融,相互调适,相互影响,相互交流。温馨的师生关系正是在师生间的情感互动和共鸣中建立起来的。同时,在应用英语完成各项任务的合作过程中,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十分活跃,任务完成顺利时会产生和感染、疏导、协调、愉快、融洽的情感,任务活动受挫时会有紧张、失望等情绪。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豁达乐观的性格,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当今学生思想活跃、进取心强,我们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要使他们认识到人生是美好的,但却充满着艰难与曲折、斗争与矛盾,人就是要在这些矛盾的斗争中磨炼自己,使自己日趋成熟。只要有坚强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就能尝到胜利的喜悦。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他们的心理素质,正确对待失败与挫折,善于从失败中锻炼自己。特别是一些“双差生”学习英语,是让很多老师头疼的一件事。学好英语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而“双差生”缺乏的往往就是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如果只是从正面向他们大谈学好英语的种种好处,恐怕收效甚微。如能迁移学生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把这些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兴趣迁移到学英语中来,则可事半功倍,对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大有裨益。如果采取比较粗暴的手段或是干脆置之不理,则最终只能导致学生放弃老师,对于这个老师的课完全失去兴趣,从而不能学好英语。
  三、平等地教育学生,把握学生自尊的情感特性
  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和成长的过程中,能感受到各种“不平等”的存在。一般来说,学校教育可概括为: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给予充分的教育和越来越多的照顾,对于学习差的学生给予不足的教育或很少给予照顾。教育学生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能以成绩好差这个标准来区分优劣并偏袒或歧视学生,以免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受到溺爱,产生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导致自尊心的畸形发展,心理耐挫力减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遭受“遗弃”而产生自卑感和逆反心理,对老师甚至学习好的学生产生怨恨,诱发各种异常行为,形成“破罐子破摔”的心态。
  教师对一些学习上比较困难、从不或很少提问的学生,要充分予以关注,分析和了解其原因,不能漠视。如果漠视这些后进生,则不仅会打击他们的主动性和进取心,而且会引起他们对教师的不满和对优秀学生的排斥,使他们既不愿意与教师交流,又不愿和别的同学交流。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后进生同样有进取心,让他们获得某一种成功,设法满足他们的成功欲,不仅可以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潜力,增强进步的信心和勇气,而且可以激起他们对更大成功的追求,并由此引发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毅力。这种积极肯定的态度,会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暗示,使学生减少胆怯心理,充满自信地投入到各种教学活动中去。
  四、热情地期待学生,拓展学生憧憬的情感通道
  教师的期待是学生进步的一大因素。美国当代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对一所学校的部分学生进行智力测验后,随机地抽取一些学生的名单交给任课老师,声称这些学生具有很大的学习潜力,其智力与学习渴望得到进一步提高。八个月后,他再次测试时,发现这些学生真的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权威人士的告知使教师产生了期待,使学生在期待中感受到了信任,对教师也产生了好感,在学习上作出了更大努力,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对这种教师的期待结果,罗森塔尔称之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很显然,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教师的期待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在日常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同时也要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这种期待,教师良好的期待会使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觉得学习上生活中越来越有奔头。
  总之,制约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和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情感因素的运用应该重点考虑。只要教师对学生充满爱心、耐心和诚心,再加上坚实的业务基础、娴熟的教学技巧,那么就能充分发挥这一教学策略的有效作用,就有利于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庭芗.英语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2]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职业学校,英语作为文化基础课,一直都是学生比较薄弱的科目。如何帮助学生学好英语,增强他们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呢?教师要结合职业学校大纲的要求与学生的具体情况,帮助学生尽快完成初中到职业高中的过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顺利步入职业高中的英语学习。  关键词: 职业学校 学习过渡 英语学习习惯 学习方法 自学能力    英语是世界通用语言之一,是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
一、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定义  交际中我们常常需要引述别人说的话,一种是一字不差地直接引用别人的话,放在引号内,称为直接引语(The Direct Speech),另一种是间接地引述别人的话,称为间接引语(The Indirect Speech)。  二、例句加总结突破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的转化的“七关”  (一)标点符号关。这一关容易过,多数学生能迅速掌握。  (二)语序关。不管直接引语中是陈述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