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其仁:到底该如何理解“收入差距”

来源 :财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858119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次讨论,涉及收入差距的度量。我问了一句:“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有些人饿死了,有些人没饿死,基尼系数该怎么算?”问题脱口而出,自己也知道很突兀。好在那天参会的多是行家,不以为意。小结的时候,长期研究收入分配问题的赵人伟教授点到“从财产的角度研究收入”是了,他知道我说的意思了。
  收入就是收入,怎么扯得到饥荒饿死人?怎么又扯得到财产?过瘾的讨论就是这样,大家知道在说什么,可以跳得很快,在互相激发中直逼问题的根本。但是,事后清理一下,把跳过的环节补一补,对自己,也对关心本题的读者有个细致的交代,也是好的。
  先把概念打通了再论其他。夫收入者,盖财产(资产、资源)提供的服务也——这个理念的原创人是欧文·费雪,当年耶鲁大学的教授,应该是20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费雪阐释说,财产别无他用,惟一的用途就是能把“收入”源源不断生产出来供人们享用。土地、果树、楼宇、机器、设备、银行存款,甚至人本身以及依附于人身的种种能力,无不如此。就是说,财产是源,收入是流。离开了财产谈收入,不过是在说无源之水。
  是的,人本身和人具有的种种能力也是“财产”。理由不是别的,就是因为人和人身的能力也一样能够带来收入。早就如此,不过到了现代才被看清楚。于是才有人力资产和人力资本的概念大行其道。不必说,人力资产有生命。因为生命一旦停止,人力财产再也不能创收,收入流就永久地枯竭了。17世纪英国思想家洛克把“财产、生命、自由”当作三位一体的处理,现在看,道理不浅。
  这也是度量收入不能离开财产的道理。要是我们讨论的恰好是人力资产,度量收入当然也就不能离开生命。回到我那看似突兀的问题——当一些生命由于胡闹的体制而“非正常地”结束,这对我们考察、度量收入及收入差距,究竟有什么意义?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处理那些本来不应该结束的生命?是把这些被饥荒剥夺了生命的人无情地从统计册子上一笔除名,从而以全部活下来的人口创造的收入为准,从而得出一个或一串基尼系数?还是把非正常死亡的人恰当地看作被剥夺的财产,并在这些本来还应该在服务年限内的资产收入的科目下,更加无情地记下零、零、零……从而得出另外一个或一串完全不同的基尼系数?
  不问源、只看水的收入度量办法,在“正常”条件下可能无大碍。但是,遇到生命不正常死亡、财产被剥夺的情况,不免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了。事实上,要不是1981年夏季有机会到安徽定、凤、嘉三县农村调查,直接接触到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人口减半村庄的农民,我对收入的度量绝不可能想到这个层面。不是我愿意的,但是比较中国收入分配状况的长程变迁,谁又可以把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教训一笔勾销呢?
  类似的问题,“自由”又怎样算?在讨饭也要拿介绍信的体制下,人们得到一笔收入;在可以自由流动和择业的条件下,人们也得到一笔收入。即便这两笔收入的数目完全一样,它们带给当事人的“幸福”也一样吗?我说不一样,你要怎样反驳我?
  还是要搬费雪。他说,形形色色的“收入”——货币的、实物的、观念的——只在一点上相通,就是它们都给人带来享受。因此,最准确的收入概念是“享受性收入”(enjoyableincome)。他还说,工资不是收入,用工资换来各式享受的时候才是收入。这是至理名言。问题是,“享受”是个人的主观感知,又从何度量?“子非鱼,焉知鱼之乐或不乐”,怎么办?只好退而求其次,以人们为某种享受付出的货币代价来衡量收入。
  从这个观点看,虽然“自由”代表着很高的收入,可是以当期货币收入来衡量,自由却无价!在不同的经济之间,或者在同一个经济的不同时代,如果人们的自由状态非常相似,不管自由之价的基尼系数,也许还可以说明问题。但是,在自由状态很不相同,或者前后变化很大的情况下,拿“科学”的基尼系数说事,却得一个“讲”字。
  这么说,把生命财产和自由的状况放进去,人民公社时代的基尼系数应该是人类的一个记录,高不可攀!不是说公社体制改革后就万事大吉,从此一切美妙。没有那回事。比如矿难牺牲的工人,几乎全部是农民,人数,人民公社时代绝对没有现在这样多。也是生命财产的永久失去,也是当下基尼系数的计算里没有得到反映的真实。不过,以“非正常死亡”人数的数量级来衡量,收入分配状况要比1959-1961年代人民公社还要恶化的可能性等于零。这绝不是说矿难问题无须面对,而是说正确的收入概念及其度量,才会把社会的注意力引到正确的、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方向。
  当期货币收入当然是收入,但那只不过是“最耀眼的收入”,只不过是收入的部分,而绝不是收入的全部。非货币收入,包括实物、福利和名誉性的收入,则是隐蔽的、常常容易被漏看的收入。无论货币还是实物,收入又分合法、非法两部分;而介于合法非法之间,还有“灰色收入”。我还是坚持,如果收入的各个组成部分比例大体不变,我们以局部收入的度量替代全部,可能误差不大。但是对于一个制度变化急速的社会经济体来说,麻烦就大了。举一个尖端的例子,那么多大贪官以权谋财的数目惊人,可是好像没有一个是从所得税环节上被发现的。仅以当期(合法)货币收入为基础算基尼系数,能反映这个转型经济的实际分配状况吗?
  还有,我们讨论收入或收入差距的时候,究竟衡量的是“总收入”,还是“净收入”?要是后者,还要涉及各种各样的“成本”扣减,麻烦又很不少。其中一个问题,风险成本怎样算?比如两个都可以带来月入千元的工作机会,一个稳定性很高,几乎等于铁饭碗;另一个朝不保夕,很容易“炒鱿鱼”。如果我们不考虑风险贴水而加以区别,一概以填到调查表上的当期收入数目来算,那样得出来的基尼系数,真的可以让分析者心安理得?
  其实不难观察到,无论哪一类财产都可以在很长久的时间内提供多次收入。这也就是费雪的“永久收入”(permanentYincome)概念。既然收入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像潺潺流水般的一个长流量,我们当然要顾及当期收入与长久收入之间的关系。抽刀断水,抽取一个时点瞬间的截面数据算出来的基尼系数,可取;但是我们自己总要知道,这个瞬间收入并不一定代表收入流的性质。薛兆丰注意到婴儿的体重与成人体重的差距很大,但是婴儿终身的体重与成人的差距就小得多。我给他提供的证据,是当中国城乡隔绝的体制被改革冲开,巨量农村“剩余”劳力进入城镇从事工商业的时候,市场里一下子涌入无数收入方面的“婴儿”。在这个瞬间,收入差距很大,基尼系数很高。但是,假以时日,这个因素造成的收入差距会降低。当然,如果对农民工进城的歧视消除得快一点,这方面的改善可以加速。
  目前流行的“收入差距”分析,以“当期货币收入”收入中的一部分为基础,不考虑风险和其他贴水(例如生活费用指数)、也没有对实物的以及非法和灰色的收入有足够的统计或估计。在这个基础上得出的基尼系数及其变化趋势,并没有反映“收入差距”的全部,而顶多只是局部。这样的度量,有“best available”的好处。不过拿来讨论经济和社会问题、决定相关政策的时候,我们应该知道这样得出的信息,与实际的收入、收入差距及变动趋势,还有不小的误差。作为一个迅速转型的经济,从事跨国比较和历史比较,尤其要当心中计。
其他文献
“产业政策”这个词又火了,这一次不是因为两位经济学家林毅夫和张维迎的争论,而是因为国家推出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其后的一系列措施成为关注热点,记得上次受到如此广泛的关注还是八年前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那么就让我们借着八年前的产业规划了解一下当下规划的战略意义。  从产业选择上看,当年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分别是钢铁、有色、电子、汽车、船舶、石化、物流、轻工、纺织、装备制造;而当下提
贵金属交易在中国是一个新名词,也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个金融投资行业。贵金属交易,是指投资人在对贵金属市场看好的情况下,低买高卖赚取差价的过程。也可以是在不看好经济前景的情况下所采取的一种避险手段,以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由于世界上的贵金属储量是一定的,所以贵金属可以作为一种保值的工具,具有很好的避险功能,可以用来对抗通货膨胀;同时黄金世界通行,在市场上很难被操控,不易造成崩盘的现象;更没有折旧的问
再生资源行业具有战略价值  在上古神话里,每当拂晓,一位名叫羲和的女神就驾驭着六条龙拉动的车,载着太阳从东海的扶桑起飞,直至西极的崦嵫坠落,形成从朝阳到落日的转换。屈原有诗称:“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是希望上天延缓朝晖变夕阳的过程;李白则更发奇句:“吾欲揽六龙,回车挂扶桑”,想象以人的意志把落日挽做朝阳。  在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也有一只绿色生态之手画出“挽落日为朝阳”的壮阔图景:将那些
对于准备在境外上市的企业来说,固定资产是企业的骨干和躯体,无形资产是企业的思想和灵魂。  背景  科技进步、经济全球化等环球大趋势的出现令企业资产的组成变得丰富及多样化,无形资产也逐渐发挥作用,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资源。研究结果显示,无形资产与企业经营绩效有着很强的相关性,尤其涉及消费品牌、科技、网络和服务相关的行业。无形资产无论在质或量方面,均被视为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民企若要进行境
阿里巴巴、淘宝、百度、QQ、微信等等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互联网背景下,社会的交往形态、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已经被改变甚至颠覆。天罗地网,网罗一切,已经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真实写照。  互联网 来了,这个世界已经深深地刻上了互联网的标记。  互联网 必须要和传统行业结合,而不是互联网自己玩。但是如果理解互联网 就是简单的相加,任何一个传统行业,做了一个网站,开通了微信功用就叫互联网 了,这样的互联
摒弃斑斓的色彩,以淡雅的黑白作为山水轮廓的基调,加以淡黄表现崎岖的山路,赋予了大自然无穷的生命和活力。强烈对比的色彩组合,把景物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回味无穷。  虚与实的意境  李志坚的艺术创作特点主要是以虚实结合来表现大自然的壮美,并大量运用黑白效果,使其所画的山水给人一种古朴、典雅之感。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独特的山水情怀,表现为对自然山水之境的向往,由此产生的审美趣味影响深远,这种情怀
积极推进本质安全型和高产高效型现代化矿井建设——    煤炭是世界能源供给的重要来源,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未来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能源保障。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大大带动了煤炭行业的快速发展。然而,近年来煤矿企业矿难事故频发、资源浪费大和环境污染严重等现象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07年能源蓝皮书》指出:我国煤炭资源回采率一直十分低下,目前
伴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能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尤其是当下的传统能源紧缺,使得步入汽车社会的中国面临着沉重的能源之殇。  人类生态足迹中50%以上是碳足迹,构建新能源城市,应对气候变化,减少碳排放,节能减排的意义非常重大,一方面通过节能可以把短缺能源需求降下来,另一方面还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出于对未来能源安全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考虑,国家能源局将新能源城市建设纳入十二五可再生能源规划,
推进“中国制造2025”不仅需要解决同质化问题、转型升级,还需要进一步出台各种配套政策支持  ● 导语  据媒体报道,“500强亏损榜”,是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最新缩影。统计显示,“世界500强”榜单中一共有50家公司在2013年出现亏损,其中中国企业独占16席。大而不强的关键症结,就是产能过剩、同质化问题严重。深陷同质化困局中的“中国制造”如何突破?一个正在酝酿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
2016年的国际国内农业形势严峻  很多观点认为,2016年应该是中国经济下滑到底的一年,产能过剩的话题这几年也一直在讲。在中国没有完全开放农产品市场的条件下,以国内的粮食生产为主来保证国内的需求,如果粮食在短期内连续增产,就会出现过剩。1990年代出现过粮食四连增,曾经导致库存费用过高、财政补贴、银行占压等一系列宏观问题。  进入新世纪,当我们开始强调“三农”问题、加强农业投入时,又出现了粮食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