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学期我担任四年级(2)班的语文老师,开学的第一节习作指导课,内容是写一写《春天的校园》。我把课堂搬到了教室外,让学生先现场参观校园,再写习作。从孩子们积极踊跃的参与状态和他们的一篇篇充满灵气与智慧的习作来看,这节课无疑是成功的。下面是他们作文中的一些片断:
你看餐厅门前的那三棵山茶花,一棵已开出了红的花,配上绿的叶,真是“绿树红花”;另一棵已结出了白色的花骨朵,真是“一青二白”;还有一棵既有花骨朵儿,又有花和叶子,真可谓是“三国鼎立”啊!
——王文麒
校园内那一棵高大的香柚树,被风儿一吹,就发出了“沙沙”的响声,香柚树底那一棵棵杜鹃花,则像一个个乖巧的“小弟弟”,正在侧耳倾听“香柚树”哥哥的演奏呢!
——刘伟
繁花似锦的紫荆,娇艳迷人的蔷薇,高大挺拔的樟树,破土而出的小草,都已经在春姑娘的召唤下苏醒啦!唯有校园一角的那棵低矮的槐树,依然是浑身光秃秃的,哈哈,一定是小槐树太淘气啦,冬爷爷为了惩罚它,把它剃了一个“大光头”吧!
——童莹
[案例反思]
当我在批阅本次习作的时候,我非常庆幸我没有让学生坐在教室里闭门造车,而是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在整个过程中,他们时而细心观察,时而侧耳静听,时而用手轻抚,时而喃喃自语。有人说儿童是本能的“缪斯”,他们用他们的灵性触摸到了春天,并用他们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眼中的春天,这个春天可听,可看,可感,多姿多彩。正是有了这样多角度的体验,才能从笔尖流淌出他们心底的语言。就像学生写道:哈哈,一定是小槐树太淘气啦,冬爷爷为了惩罚它,把它剃了一个“大光头”吧!这样的句子多么富有儿童味,这就是儿童最纯真的情感和最丰富的想象,而这一切来自于这一次心灵的触摸。
(责编韦淑红)
你看餐厅门前的那三棵山茶花,一棵已开出了红的花,配上绿的叶,真是“绿树红花”;另一棵已结出了白色的花骨朵,真是“一青二白”;还有一棵既有花骨朵儿,又有花和叶子,真可谓是“三国鼎立”啊!
——王文麒
校园内那一棵高大的香柚树,被风儿一吹,就发出了“沙沙”的响声,香柚树底那一棵棵杜鹃花,则像一个个乖巧的“小弟弟”,正在侧耳倾听“香柚树”哥哥的演奏呢!
——刘伟
繁花似锦的紫荆,娇艳迷人的蔷薇,高大挺拔的樟树,破土而出的小草,都已经在春姑娘的召唤下苏醒啦!唯有校园一角的那棵低矮的槐树,依然是浑身光秃秃的,哈哈,一定是小槐树太淘气啦,冬爷爷为了惩罚它,把它剃了一个“大光头”吧!
——童莹
[案例反思]
当我在批阅本次习作的时候,我非常庆幸我没有让学生坐在教室里闭门造车,而是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在整个过程中,他们时而细心观察,时而侧耳静听,时而用手轻抚,时而喃喃自语。有人说儿童是本能的“缪斯”,他们用他们的灵性触摸到了春天,并用他们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眼中的春天,这个春天可听,可看,可感,多姿多彩。正是有了这样多角度的体验,才能从笔尖流淌出他们心底的语言。就像学生写道:哈哈,一定是小槐树太淘气啦,冬爷爷为了惩罚它,把它剃了一个“大光头”吧!这样的句子多么富有儿童味,这就是儿童最纯真的情感和最丰富的想象,而这一切来自于这一次心灵的触摸。
(责编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