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句法的大学校园室外公共空间可达性研究

来源 :城市住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_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校园室外公共空间的可达性是对校园基础设施有效配置的衡量标准,也是实现公共空间高效使用的重要保障.以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为例,运用空间句法Depthmap软件对其室外公共空间进行分析,通过计算校园室外公共空间的连接值、全局整合度、局部整合度及可理解度等,探讨校园室外公共空间的可达性,以期为大学校园公共空间的规划建设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其他文献
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背景下,社会治理力量在参与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立足于当前中国社会治理的行政、法律、媒体和社会四个方面的力量,分析了四大主体力量的力量特点、作用范围以及运行的困境,对各社会治理力量的运行机制进行研究和探讨.最终提出了完善社会治理力量的四大举措,即推进行政应急体系的优化、加快防控法制化的建设进程、强化媒体力量的舆论引导力、整顿和改革社会公益事业.以期突破社会治理面临的难题和挑战,增强全社会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反应能力,减轻事件带来的社会危害.
海绵城市建设可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同时通过雨水资源的二次回收利用,缓解城市水资源缺乏现状,促进城市持续稳定发展.然而,我国海绵城市设计发展较晚,很多技术尚不成熟,因此,需要深入研究海绵城市设计理论以及相关技术,提升市政工程排水规划设计水平.为此,就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市政工程给排水规划设计进行探讨.
群际信任是疫情防控时期医患和谐关系建设的初始动力源,其动态建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社会心态嬗变与舆情传播是医患信任危机的外源性动力,群际认知偏差与群体认同错位是医患信任危机的内源性动力.依据人口统计学指标、应激源和疾病影响程度,建立医患信任危机三级评估与预警体系.在此基础上,借助沟通与信任修复归因模型,对医患信任危机干预体系进行动态建构.后续研究可从3个方面推进:(1)根据实验和测量数据,围绕案例分析、行为干预和临床干预3条路径,开展医患信任关系重构与维护的对策研究,最终确立和谐医患关系的一般信任感;(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居家养老仍是目前我国社会养老的主要模式.智能化家居逐步进入人们的生活,并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将智能化家居系统与居家养老相结合,能有效提高居家养老的质量.为此,深入分析老年人的生理、心理需求,解读智能家居概念,并将其融入居家养老空间设计中,提出智能化养老空间设计的原则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