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opula函数的沿海城市雨潮复合灾害风险研究

来源 :自然灾害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ke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沿海城市极易受到极端降水和风暴增水引发的复合洪涝灾害影响.定量分析极端降水和风暴增水之间的结构依赖,准确评估雨潮复合洪涝灾害风险,对沿海城市防洪除涝及应对措施的制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以上海市为例,利用研究区1979-2014(36a)年日累积降水与吴淞口风暴增水数据,通过K-S、AIC和BIC检验方法优化边缘分布函数,并采用Copula函数定量评估了不同联合重现期下降水和风暴增水组合的复合洪涝风险.研究表明:(1)上海市36a最大日降水量和吴淞口相应风暴增水均适合运用GEV分布进行拟合,Frank Copula函数对雨潮遭遇联合分布特征拟合效果最好;(2)上海市在5、10、20、50和100a雨潮联合重现期下,降水风暴增水遭遇的联合概率是同现概率的4.12、7.51、14.21、34.27、67.72倍;(3)100a联合重现期下的降水与风暴增水分别约为276 mm和3.5m,说明上海市沿海地区要预防百年一遇的强降水或风暴增水,须在考虑天文大潮的基础上,设计构筑至少3.5 m的防汛墙.此研究表明二元Copula函数能够较为准确地计算出不同联合重现期下的设计降水和风暴增水,为优化防汛工程的设计标准、设计科学复合洪涝灾害情景提供了可能.
其他文献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由PRRS病毒(PRRSV)引起的严重危害养猪业的传染病,主要以猪的呼吸道症状、新生仔猪的高死亡率以及母猪繁殖障碍等症状为主.疫苗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猪群,但PRRSV易变异、临床流行的病毒基因型较多等问题导致疫苗保护效果并不理想.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以防控PRRS.
期刊
为了有效降低建筑运维阶段风险水平,丰富我国在该领域风险可接受性研究成果,实现安全与成本最优化,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在其他工程领域的可接受风险标准研究,并依此对建筑运维阶段可接受风险标准从生命、经济、环境以及社会稳定4个方面进行研究且制定出了相应的标准.在个人生命可接受风险标准基础上,对改进的生活质量指数模型中3个参数w、β、△e的取值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三者在建筑运维阶段的建议取值.基于此模型确定的避免死亡隐含费用,建立了在建筑运维阶段便于决策者使用的最优安全投资方案,并计算了2019年上海市应支付在围护
雪崩是极具灾难性的山地自然灾害,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发展.然而,当前的雪崩防治能力和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格局之间的矛盾依旧突出.提高防灾减灾基础需弄清区域孕灾环境和本底数据.因此,利用现场踏勘和访问方法在中国天山开展了雪崩灾害调查工作.结果 证实天山山区的雪崩类型多为沟槽型、坡面型和湿雪崩,大小以小型、中型和大型雪崩为主,形态呈舌形且表面粗糙.在空间上主要分布在那拉提镇、巩乃斯镇、尼勒克县、果子沟和独库公路沿线.时间上,在1-2月频发,3-4月有所减少,5-9月极少发生,10-12月偶发小型雪
利用GDS三轴试验系统,对洞庭湖结构性软土进行K0固结下的三轴排水蠕变试验,分析洞庭湖软土的蠕变特征,基于试验结果建立适用于描述洞庭湖区软土蠕变特性的经验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洞庭湖软黏土具有非线性蠕变特征,应力-应变关系为双曲线函数关系,Singh-Mitchell模型适用于描述K0固结下洞庭湖区软土蠕变特性,发现模型中的归一化双曲线拟合参数与围压呈线性递增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考虑围压影响和固结状态的5参数修正Singh-Mitchell模型,模型适用范围广,能更好地描述湖相软黏土的蠕变特性.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是人口聚集、经济发达的区域,但附近海域存在有多个潜在海啸源,海啸灾害风险不容忽视.基于灾害系统理论,本文应用概率海啸危险性分析(PTHA)模拟沿海地区在不同重现期下的最大海啸波幅分布.同时构建了东南沿海地区承灾体暴露性和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考虑海啸危险性以及承灾体暴露性和脆弱性的分析结果作为海啸灾害风险评估方案.结果 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沿海城市处于海啸高风险,如香港、澳门,重现期为2000年时,最大海啸波幅接近3m,承灾体的暴露性属于最高水平,脆弱性水平较低.靠近台湾海峡的福建省区域
震后对网络舆情信息的监控、分析、处置和引导,对于相关部门开展震灾应急救援和稳定社会情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研究基于新浪微博数据,以云南大理漾濞县6.4级地震为例,对震后24 h微博文本、发布时间、地理位置三方面进行信息提取与挖掘,研究本次地震的舆情时间、空间分布和情感极性分布特征,并结合震后时间序列,交叉分析微博热搜词条对舆情产生的影响,挖掘微博舆情与时间、用户所在地以及当前热点事件的相关关系.结果 表明:在空间分布上,发博数主要集中在云南和四川;中东部地区网络舆情信息传播量也较大,中西部地区相对较少.在
本文通过回顾活动构造的研究历史、活动构造的定义分类,综合大量已有研究资料,总结了中国地震及地质灾害的主要特征,以及不同尺度的活动构造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中国大陆地震具有频率高、震源浅、西强东弱、分块成带的特征,同时空间分布、类型分布与总体危害程度存在明显地区差异性.对岩石圈流变学、岩石圈的垂向分层模式、特殊地区中部地壳的应变局部化等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地震的发震机制.活动断裂与地震及其地质灾害之间联系紧密,主要体现在活动断裂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断裂间的相互作用、分段性、多期次与周期性、与地震的耦
基于2005-2019年西安市下属气象站气象要素日值数据集中的气温数据,以中国气象局颁布的高温强度等级划分标准,计算了西安市2005-2019年高温频次和高温有效积温.采用辐射传输方程法对Landsat80LI_TIRS系列遥感影像进行温度反演,分析了西安市高温热害空间分布特征.利用统计年鉴数据,计算了2010-2019年西安市高温热害人口暴露总量及人口受灾指数.以高温有效积温为致灾危险性指标,人口受灾指数为暴露性指标构建高温热害人口暴露脆弱性曲线.结果 表明:2005-2019年西安市共有360个高温日
地震动的空间相干性是构建大跨度空间结构的多点地震动输入的关键环节.但由于大震近场地震动记录的匮乏,使得研究地震动空间相干性中的震源影响较为困难.本文基于地震动合成的运动学模型,合成由不同震源机制引起的地震动场,并借助Loh模型对合成地震动场的相干系数进行拟合,分析震源机制变化对地震动空间相干性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合成地震动场的相干系数,随两点间距离、频率的增加而降低,与基于密集台站记录的地震动空间相干性的普遍认识相符,表明用合成的地震动场研究空间相干性是可靠的.断层走向、倾角和滑动角中,断层走向与倾角对
目的 探究生防细菌DS-R5施入丹参植株后根际和根表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变化.方法 向丹参植株根部施入生防细菌DS-R5,以未施用细菌为对照组,分别采集根际和根表土壤样品提取总DNA,扩增样品总DNA的V3-V4区,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对PCR扩增产物进行双端测序分析,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解析丹参植株根际土壤和根表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及多样性.结果 菌株DS-R5处理后增加了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和丰度,降低了根表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和丰度;高通量测序得到的根际和根表土壤的有效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