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从激发兴趣入手开展小学道德教育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ferhip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向小学生开展的道德教育活动,要想收到切实的效果,就需要首先从激发学生对道德教育活动的兴趣入手。道德教育工作者要了解小学生的内心想法,通过各种形式的理论宣讲和实践活动,让小学生们在潜移默化当中,得到道德教育的熏陶,进而促进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健康发展。【关键词】德育兴趣激发思想道德素质面向小学生开展的道德教育活动要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长期以来,道德教育活动之所以在实践中遇到了效果较差的现实问题,其根本原因还在于道德教育的方式和教学理念出现了问题。因此,为了解决目前小学教育中道德教育的困境,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具体需求。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心理特点,在小学生当中开展的一些道德教育活动,要更加富有趣味性,这样学生的注意力才会被吸引过去,通过体验,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自然会得到积极的寻找和培养。一、面向小学生开展道德教育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本方法当前,我们开展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要围绕着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而展开。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不仅仅是相关学科老师的责任,同样也是各学科老师的责任。如果把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算作一项学习的话,教师就要首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管是在哪一门学科的教学中,教师都要将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作为重要任务来抓。教师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中的榜样,无论是在学科知识的学习,还是在生活习惯的培养方面,学生都会非常自觉的将教师作为自己的榜样。在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科知识用有趣的方式表现出来,让学生感到轻松有趣,在学习上表现出更浓厚的兴趣。教师要充分的尊重学生,要让学生因为老师的尊重,而感到心里面暖洋洋的,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们也会发现,教师首先发自内心的尊重学生,学生也会更加爱的老师,师生之间就会形成一種互相尊重的积极关系。这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塑造,是非常有利的。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言传身教,这一道德教育的基本方法,要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从而让老师的教育活动发挥更好的效果。二、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活动,要结合学习兴趣开展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良好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可以让学生更加自觉的完成各项学习活动,也会非常友善自觉的与老师和同学相处。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表现出更加积极愉悦的情绪,他们在与人交往方面就会表现出更多乐群互助性。相反,如果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了困难,他们的情绪表现出更多消极的特点,这也直接会导致他们在社会属性方面更多表现出一些负面的特点。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时候必须具备的基础,当然,我们对学生开展道德教育活动,同样也是需要学习兴趣的,在前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之后,教师就要在巩固兴趣这个问题上多下功夫,让学生一直保持对学科的学习和思想道德素质修养的兴趣和热情。如今,在与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的学科教学要充分的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参与性,越多的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学生的自主性就会更强。所以,在教学实践中,为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教师可以力争每节课都要拿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如在开始五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时事政治讲演。教学过程中要么留出时间让学生自学;要么让学生参与问题的讨论,讨论中可以是师生进行对话,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辩论;另外也可以让学生充当教师对这一些主题进行讲解。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并享受其中。这样一来,既巩固了他们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科教学和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三、在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面向小学生开展的各种德育活动,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加以渗透之外,同时也要结合课外活动来加以开展。相对来说,小学生对课外的各种教学活动兴趣会更加浓厚,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表现出更强烈的兴趣和热情,因此,在发展学生的兴趣方面,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外实践这样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每一位任课教师都可以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来组织一些课外实践活动,班主任老师也可以在组织一些课外活动的时候,将道德教育的元素糅合进去。在兴趣小组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学习有关报刊,让大家了解、熟悉国内外大事、社会热点,并开展时事知识竞赛、新闻背景分析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很多同学已养成了读书看报、关心国内外大事、积极思考的好习惯。总之,面向小学生开展的各种道德教育活动,要充分结合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来开展。只有围绕学生的发展这一基本的核心,小学生德育工作才能更加有效地持续开展下去。参考文献:\[1\]顾卫红.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2\]刘楠.小学生心智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3\]刘刚.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2.
其他文献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国家示范校建设单位,重庆市机械高级技工学校以重点专业建设为契机,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突破口,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出“校企三动,阶段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校企三动阶段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
【摘要】“青蓝工程”,取《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之意。目的在于“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共同提高”。“青蓝工程”是学校全面提升青年教师素质,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营造学习型学校的一项长期而深远的举措。学校组织师徒结对,表明了学校领导对青年教师的重视和殷切期望,同时也促进了老教师进一步发展。正是这样的薪火相传、厚积薄发,才使得学校与时俱进,蒸蒸日上。  【关键词】统一 以身示范 “三精”
摘要:校园文化的建设体现出一个学校的精神面貌、学习氛围、校风校貌和学校的文化底蕴。所以,校园文化建设也是学校教育教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引导人、鼓舞人、激励人的一种内在动力,又是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催人奋进的一面旗帜,它还能塑造出一个学校在社会公众中的良好形象。  关键词:校园文化 班班通 学校形象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教学组成部分之一。现代教育信息化又推动了现代的校园文化建设。我校从建校
摘要:2013年1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出了重要批示:高校思想政治课必须办好。怎样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教学方法的改革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环节和突破口,也是实现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径。许多高校纷纷探索思政课的教学方法改革的道路,形成了一个相对较完整的教学体系,其中实践教学是其探索的主要方面。但是,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摘要】在教学中要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让所有新知识的学习都以相关问题情境的研究作为开始,作为学生了解与学习知识的有效切入点。通过有激发性的问题情景,鼓励学生多方面探求各种知识的新意义,分析探索知识的功能,去发现新知识和新事物。  【关键词】生活情景实践活动数学游戏  一、从生活中来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理解数学和感受数学,都是数学来源于生活的具体化。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小学语文测试命题的方向也越来越倾向于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分析问题的能力、眼界、知识面等内容。基于此,从基础题、阅读题、习作题三个方面来探讨小学语文测试命题的几点思考,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参考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 测试 命题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让一张试卷反映出教学内容、教学方向等,是值得深思的问题。从目前小学语文测试题目来看,多数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面、
【摘要】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是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以来治国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大学生开始让中华民族树立文化自信,从而形成文化心理与身份认同,建设文化强国是新时期高校思政工作者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一是以历史厚重感和神秘感为基础,增强认同感,建立规范管理体系,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宣传传播提供组织保障;二是以主流文化为导向,开展形式新颖、内容多变校园文化活动,营造熏陶氛围,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土壤和滋
【摘要】随着全面依法治国的推进,有关大学生法律信仰的研究逐渐增多。法律信仰作为全民法治教育的最终目标,能够指引公民从内心感知法律、敬重法律。而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主力军,更应该首先做到信仰法律。目前,大学生的法律信仰形成状况相差较大,虽然国内对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培育日渐重视,但专门针对独立学院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培育研究基本没有。对此,以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为例,阐述独立学院大学生法律信仰培育
【摘要】如何在生涯规划教学中将学科优势转变为人生的职业选择,还需要教师进行钻研与尝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依据自己本人的兴趣、能力、性格恰当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与职业。与此同时,各科老师也要在本学科课堂上渗透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是如何在课堂上融入生涯规划教育,以“设计旅游活动为例”进行阐释。  【关键词】职业生涯地理教學渗透  基于很多大学生读大学时才知道自己选错了专业,基于新高考模式下学
【摘要】语言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背后必定隐藏着使用该种语言的民族固有的文化底蕴。英语教学作为一种语言教学,也必然会与民族文化相联系。各种文化的差异都会不同程度地体现在语言上。由于当今时代处在一个多元化时期,语言和文化的交流也频频发生,地球村的形成让学生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接触到其他国家的文化和语言。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也必然会受到各种文化的影响,如何通过正确、适当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学习英语中理解并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