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食与被捕食

来源 :第二课堂(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00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丽丽是只小鸟,她有个一起长大的好朋友诺诺。
  诺诺是只巨蜥,身形巨大,样子有点儿吓人,可丽丽就是喜欢同诺诺一起玩。除了猎食,其余时间两个好朋友几乎形影不离。
  这天,丽丽吃饱后站在树梢上看好朋友捉蛇。树下,诺诺全神贯注地与一条花斑大蛇对峙着。花斑大蛇的头高高竖起,黑黑的蛇芯子突突地来回伸缩,眼睛闪着寒光,嘴里还不断地发出咝咝声。
  丽丽觉得那声音很恐怖,浑身的羽毛都竖起来了。可诺诺却不害怕,他嘴里也发出了咝咝声,而且比花斑大蛇发出的声音更大。
  对峙时间长了,花斑大蛇累了,蛇头晃了一下。抓住这个机会,诺诺扑上去,一口咬住了花斑大蛇的七寸。花斑大蛇的身子剧烈地扭曲翻转,可饿了的诺诺压根儿不在乎,几口就将花斑大蛇吞进了肚子里。
  “诺诺,你好厉害!”丽丽夸赞道。
  “哈哈,厉害什么呀,只是为了填饱肚子而已。对了,你吃了什么?”诺诺歪着脑袋问丽丽。
  “我去菜地里吃了大青虫。一会儿想去哪儿玩?”吃饱了的丽丽就想着玩。
  “我吃饱了,可我的同伴还饿着肚子。咱们去水泽那边看看吧,希望能帮到他们。”诺诺说完,扭动身躯向远处的水泽爬去。
  “吃饱了正好喝点儿水,还能陪你探望同伴,一举两得,不错不错!”丽丽飞在空中,高兴地说。
  突然,旁边草丛里蹿出一只金钱豹。他高高跃起,险些把低空飞行的丽丽吸进了嘴里。“啊!”丽丽吓得拼命地往高处蹿,身上还掉落了几根羽毛。
  金钱豹开始攻击诺诺。别看诺诺块头大,动作却很灵巧,金钱豹扑了个空。金钱豹很生气,掉头再次展开攻击,但还是被诺诺躲开了。第三个回合,金钱豹似乎没多少力气了,可他不愿放弃到嘴边的美食。金钱豹开始围着诺诺转圈,希望能找到机会逮住这只难对付的年轻巨蜥。
  诺诺张大嘴巴吐出长长的舌头,脖颈鼓起来了,身体也变得粗壮了,嘴里还发出了刺耳的咝咝声。金钱豹见眼前的猎物变大了,有些发蒙,眼睛里充满了疑惑。
  双方正僵持着,丽丽飞了回来,这次她可没敢离太近,毕竟金钱豹太厉害了,一跳一跃就可能让她没命。
  “诺诺,小心身后!”丽丽在高空提醒自己的好朋友。原来,金钱豹绕到了诺诺身后,想咬住他的尾巴。只听啪的一声,诺诺的尾巴像钢鞭一样朝金钱豹抽过去。金钱豹虽然躲开了,但被狠狠吓了一跳,窜出很远,再也不敢靠近诺诺。
  美食诱惑力大啊!金钱豹逮不到诺诺,却也舍不得放弃。诺诺走,金钱豹也跟着走;诺诺爬树,金钱豹也爬树;诺诺去游泳,金錢豹也跟着往河里走。诺诺急了,哇哇地吐起来,结果把刚吞进肚子里的花斑大蛇吐出来了。
  金钱豹以为诺诺使用了什么秘密武器,于是跳跃着躲开。趁这机会,诺诺拔腿狂奔而去。金钱豹心想:这花花绿绿的是什么呀?难道是什么秘密武器?他好奇地小心翼翼地走过去,一看,哟嗬,原来是条花斑大蛇。那蛇似乎还没有死,在一堆污秽中弯曲扭动着。
  “啊呜!”饥饿的金钱豹大口大口地吃起蛇肉来。看到这儿,丽丽感觉很恶心,忙飞走追诺诺去了。
  科普一下
  巨蜥生性好斗,技能很多,能爬树、能游泳,还会发出噪声威吓对方。鼓脖子,使身体变粗壮,也是它的对敌绝招。危急时刻,它还会把吞下不久的食物吐出来引诱对方,以便趁机逃脱。
  科普儿歌
  关食不分大小,
  只要营养足够。
  巨蜥虽能捕蛇,
  遇敌也得想辙。
其他文献
1929年缔结的《关于战俘待遇之日内瓦国际公约》规定,“交战国必须给各自的战俘以良好的人道主义待遇”,其中还规定:“战争结束时战俘应该毫无迟延地释放并遣返。”  作为这项国际公约的签字国,美国却在朝鲜战场上可耻地违反了有关战俘问题的一切规定,不但不愿意全部、无条件地遣返中朝被俘人员,而且还大肆虐杀中朝被俘人员。    一    在朝鲜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的被俘人员最初被关押在釜山美
在侗族人民的生命哲学里,“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和“天界、人界、地界”诸者之问的关系是紧密相连而融为一体的,敬畏自然、崇拜祖先、网结友爱、唱歌跳舞等生命行为构成的“与万物为邻”意识成为族群神圣的审美追求。神圣性需要通过一种仪式展现它的真善美,仪式行为让侗族社会成就数不清的节日形式。在侗乡,春天的庙会、夏天的尝新、秋天的秋礼、冬天的冬节,一年四季十二月,月月有节有庆典,无论何时,勤快欢乐的侗族
一个人的胸怀,在两种境遇下可以一览无遗:一是极乐时,二是极悲处。极乐时得意到忘形,那是小人;极悲处沉沦到厌世,那是俗辈。苏东坡大才粲粲,然而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尤其遭遇“乌台诗案”,深陷“文字狱”,几次濒临灭顶之灾,九死一生。面对这种人生极悲,苏东坡的心态如何呢?  北宋建国以来,鲜有“文字狱”。宋太祖在太庙寝殿立了“誓碑”,有“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的祖训。宋仁宗非常痛恨罗织材料、陷人以罪的行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乘机加强对中国的侵略,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中国人民的反日情绪日渐增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这是一场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五四”爱国运动,又称“五四风雷”。  一  1919年4月底
在日军入侵、全民抗战的伟大斗争中,在艰苦卓绝、血雨腥风的峥嵘岁月里,冀鲁边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救国之志,英勇不屈,无所畏惧,积极投身于波澜壮阔的抗日斗争。在这血与火的抗日斗争中,该地涌现出许多忠于党、忠于人民,感人至深、可歌可泣的英模个人和群体。笔者从中选取了几个典型故事,以飨读者。  一门双烈士  李毓祯,乳名龙村,山东省利津县十六户南村人,该县早期共产党员之一,抗日烈
突如其来的电话  1982年夏日的一天,时任南宁市文化局戏剧工作室副主任的我听到值班员的一声叫唤:“北京有长话找你!”  我先是一怔:我在北京无亲无故,首都还有谁会来找我?  拿起话筒,只听一声开门见山:“我是陈漫远。”  这一惊更是非同小可,在蒙山县度过童年的我,很熟悉这个名字,知道是个“老革命大人物”。在我心中,级别的距离就跟南宁到北京的途程相仿。因此,对于我来说,这一声“我是陈漫远”简直是天
《辞海》“春节”条:“今以夏历元旦 ,即正月初一为‘春节’。”中国人过春节的历史,可以上溯到远古时代。据说,传说中的三皇五帝里的颛顼以农历(阴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这就是“春节”的最早由来。但从那时起一直到民国时期,这个传统节日都被称为“元旦”,并不叫“春节”。直到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时,“元旦”才正式确定在公历1月1日,同时还确定将农历
1934年,红七军团受命组成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东征闽浙皖。随后,在征战途中被国民党军重兵围攻遭受严重损失,司令员方志敏被俘。在狱中,方志敏坚贞不屈,英勇就义,他的鲜血染红了东南半壁江山。叶剑英为纪念方志敏写下诗句:“血战东南半壁红,忍将奇绩作奇功。文山去后南朝月,又照秦淮一叶枫。”  方志敏是红军长征时期中国局部抗战阶段牺牲的唯一的中共中央委员。他是如何陷入绝境,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斗争
一人向众夸说:“我见一首虎诗,做得极好极妙,只得四句诗,便描写已尽。”旁人请问。其人曰:“头一句是甚的甚的虎,第二句是甚的甚的苦。”旁人又曰:“既是上二句忘了,可说下二句罢。”其人仰头想了又想,乃曰:“第三句其实忘了,还亏第四句记得明白,是狠得狠的意思。”——清·石成金《笑得好》
“集团结婚”,顾名思义就是许多夫妇集体举行婚礼。这种婚礼形式并不是中国古已有之的,它是受西方文化礼俗的影响,于20世纪30年代才在国内兴起的。这种“集团结婚”一般由政府号召并主办,当然在某些经济发达的地方,也有商会、工会及其他社会团体单独举行的,比如上海、天津等地。在今天看来,这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可是当时的人们思想保守,在传统婚姻习俗根深蒂固的影响下,这确是一件“破天荒”的事。    “集团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