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区豆野螟发生规律及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minnp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了上海地区豆野螟的生物学特性和近似消化率。该虫每年发生4~5代,以蛹越冬,幼虫期总食豆荚量为34.36mg。田间落花调查1龄、2龄、3龄、4龄、5龄幼虫比率分别为51.23%、18.83%、19.44%、6.79%、3.70%。蛹重、蛹长、蛹宽平均分别为0.04±0.01g、11.13±0.45mm、2.84±0.13mm。雌雄成虫寿命分别为6.00±1.22d和5.58±0.59d。雌雄性比1:0.54。
其他文献
目的:进一步验证成熟精子中是否存在H—Y抗原的mRNA,并探讨精子mRNA的保留机制。方法:采集健康男性志愿者的精液,通过上游法纯化精子,使用多克隆抗H—Y抗原的IgY抗体和FITC标记的
在农业水权转让研究基点的基础上,介绍了农业水权转让制度的公法规定和农业水权转让的私法构造,从而提出了债权形式物权变动模式下,农业水权转让合同是农业水权转让的原因行为,对
农业观光温室项目是观光农业和设施园艺业发展的结合体,是集农业观光、农作物、农业技术、园林景观以及文化等于一体的新型农业景观形态与旅游景点,近年来在国内发展方兴未艾
采用人工气候室作物群体光合作用测定分析体系研究了CO2、温度等环境因子对巨峰葡萄花期、膨大期群体总光合速率(Pgc)的影响。无论花期还是膨大期Pgc都随CO2浓度及温度升高呈线
川人社办发[2010]656号为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公安等部门和工会组织的职能作用,建立相互协调配合的长效工作机制,协力解决好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拖欠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