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离婚”将带来一代人的悲剧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12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马上要进行‘驱除杂念,终止离婚’的艰难谈判,今晚的采访恐怕要改期了。”4月5日晚,当环球人物杂志记者正准备按约定拨打舒心的电话时,却接到了他的短信。事后记者得知,这场谈判一直持续到深夜,夫妻双方终于排除外界的干扰——即不再以非常规手段购买二套房,暂不离婚。
  2001年,舒心创办了维情连锁公司,专门解决各种婚姻问题,更多的人习惯把这儿叫“婚姻医院”。迄今为止,舒心已经处理过1万多起离婚案例。作为“婚姻医院”的院长,替婚姻关系中的各类人化解矛盾,是舒心再熟悉不过的了。“我的工作就是离婚劝和,保家卫婚。”
  为卖房离婚,丈夫却不想复婚了
  来找舒心的人中,有的是离婚前希望专家能给自己把把脉,看婚姻还有没有得救;有人是离婚中怕吃亏,前来咨询相关事宜;还有人是离婚后孤独、自闭,产生了报复心理,等等。说起离婚的原因,千奇百怪,外遇、经济问题、教育问题……但问及近日的工作重点,舒心毫不犹豫地回答了3个字:“假离婚。”
  今年2月“国五条”出台后,各地“假离婚”的报道层出不穷。“已经有上百人打电话咨询为买卖房子而‘假离婚’问题。”据统计,咨询“假离婚”的电话占了所有咨询电话的10%。“这些人中80%是女性,年龄集中在35岁左右。”
  今年3月,舒心接到扬州的王女士打来的求助电话。王女士说,自己和丈夫结婚20多年,共同拥有2套房子。年初,丈夫说想卖掉其中的一套房子,但为了能够避税希望办“假离婚”,王女士同意了。双方约定其中一套房子归王女士和孩子所有,“等卖房的事解决了,双方中有任何一方提出复婚,则另一方必须同意。”离婚后,丈夫依然每天回家,生活也没什么异常。直到有一天,她去丈夫名下的那套房子打扫卫生,居然发现了女士用品。没想到丈夫却告诉她,自己和一个女同事已经在一起很多年了,这次本来是为了避税才假离婚,但既然已经离了,他想不如索性就不复婚了。
  电话里,王女士哭得非常伤心,希望舒心能给自己出出主意。舒心告诉王女士,离婚只有真的,没有假的,双方之前约定的“复婚协议”根本不具备法律效力。“我们给王女士的建议是,先维情再维权。”维情是做丈夫的工作,希望丈夫明白妻子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盼他回心转意。如果维情的工作不起作用的话,王女士就只能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了。目前,舒心和他的团队还在为王女士的维情做最后的努力。
  “就在做这个事的同时,每天还有20多个热线电话打进来,都是咨询为了买房或卖房,先离婚然后再复婚的风险和规避方法。”对此,舒心只能如实回答:“没法规避!”
  房子成了婚姻的不稳定因素
  因为专门给人做离婚咨询,有朋友开玩笑让舒心干脆把公司改叫“离婚公司”,他坚决不同意。“虽然来的人都想离婚,但我这是劝和,不是劝离。人是情感动物,婚姻也要讲究情感。”办公司的同时,舒心又创办了维情网和离婚服务网。几年来,他所在的机构为110多万人提供咨询,挽救了很多人的婚姻。
  1968年出生的舒心,祖籍扬州,曾是一名家庭婚姻专栏作者。因为工作关系,他接触到很多婚姻出现问题的读者,开始意识到婚姻对社会的重要性。“2001年新婚姻法出台之前半年,我在专栏里对这个问题也谈了自己的看法。2001年婚姻法一个总的制定原则是,法律只能管房门外边的事,管不了房门内的事。”舒心说,这是法律应该有的界限,但门里边的事并不是各家都能处理好,倘若能把夫妻矛盾及时化解在房门内,就不必非闹到离婚的地步了。“房门内外”被舒心形象地用来比喻社会组织和法律对婚姻问题的介入程度。说来也巧,在舒心处理的众多案例中,给他印象最深的两起也都和“房子”有关。
  2010年,一位年过八旬的吴先生拨通热线,说自己已经在医院里躺了3天了,3天里妻子和儿女都不肯去看他。他先是打电话给110和居委会,人家都说这事他们管不了。最后,他在别人的指引下才向“婚姻医院”求助。
  原来,吴先生早年丧偶,一直没有续弦。3年前,孩子们为他请了一个中年保姆。保姆对吴先生照顾有加,让老人感觉很温暖。一来二去,两人的感情逐渐升温。有一天,保姆请假回了趟老家,再回来时告诉吴先生,自己已经和老家的丈夫离了婚,愿意照顾他一辈子。吴先生非常感动,不顾儿女的反对和保姆结了婚。没想到,结婚之后妻子态度大变,不仅不再照顾他,还要求他用全部的80万存款给自己老家的儿子在上海买套房。吴先生没有答应,妻子便对他不理不睬,儿女们也埋怨父亲,不离婚就不去看他……无奈之下,舒心只好安排同事轮流去医院照顾吴先生,然后再慢慢做他妻子和儿女的工作。
  没有房子的婚姻不顺,有了房子的婚姻也不一定和谐。2008年,一位女士找到舒心,说怀疑丈夫在外面有外遇,想要跟她离婚。舒心找到男方时,那人不耐烦地甩下一句话就走了,“那个房子我没法再回去!”一开始,舒心以为是两人感情淡漠,男方不愿回家。可去那家里看了之后,舒心才明白了:家里四处都摆着供炉,墙上贴满了各式各样的符咒。好不容易找了个干净的地方,舒心坐下来和女方聊应该怎么对待自己的丈夫,女方也很认真拿笔把意见记下来。正说着,她接了个电话,然后说:“舒老师对不起,我要和姐妹们一起去听讲座了,上帝会惩罚那些对爱不忠诚的人。”
  再次和男方交流时,舒心才知道,原来夫妻俩早年间吃了不少苦,后来生活好了,妻子就不上班了,整天和一帮太太团炒房、炒股,夫妻俩的交流越来越少。女方也因此疑神疑鬼,怀疑丈夫总有一天会跟自己离婚。
  和中年夫妻相比,如今,对房子问题危机感最重的是年轻的“80后”、“90后”们。舒心的客户中也不乏这些年轻人。不久之前,一位20多岁的年轻女士就告诉舒心,她3年前勇敢地和丈夫“裸婚”,想着以后攒下钱再贷款买房,尽管他们平时很节省,甚至连孩子都不敢生,但还是攒不够钱付首付,再加上工作压力大,经常吵架,最后走到了离婚这一步。“‘裸婚’真的无法带来幸福吗?”女孩的问题让舒心很忧虑。    60年来已有7次离婚高峰
  有媒体在南京做调查发现,近年来,房价和离婚率总体上在一起走高,而房价一旦稍有回落,离婚率也会有所降低。近日,还有网友披露,北京2009年至2011年的商品房均价从16057元涨到23818元,离婚率则对应地从20.6%涨到40.2%。上海这3年间,商品房均价从10574元升至25778元,离婚率也从23.9%升至44%。尤其是因为买房、卖房催生了“假离婚”之后,房子和婚姻的关系就更加复杂了。
  环球人物杂志:最近,不少媒体曝出,有夫妻通过“假离婚”等非常规方式寻求避税、获取优惠房贷利率。您经手的案例里,有这样的事吗?
  舒心:这种事确实发生过。套用现在流行的一句话:楼市有风险,离婚需谨慎。我把这种为了规避风险而进行的所谓的“假离婚”叫做“政策性离婚”。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已经发生了7次政策性离婚高潮。
  环球人物杂志:都是哪7次?
  舒心:第一次高潮发生在1950年。当年5月,《婚姻法》颁布实施。规定实行一夫一妻制,而过去残存的三妻四妾的关系必须解除,由此引发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离婚潮。第二次是在“文革”,通常是一方成了“阶级敌人”,另一方要与他划清界限。第三次是改革开放初期,人口大流动,很多夫妻因异地分居而最终选择离婚。第四次是改革开放的后期,随着下海、创业,人们的生活态度变了,婚姻没那么重要了,离婚率再次升高。
  还有两次离婚潮则和《婚姻法》的修改有关。1980年修改后的《婚姻法》在离婚的条件中写道:双方自愿离婚的,准予离婚;如果夫妻感情破裂,调解无效,准予离婚。过去有句话说,好人不离婚,离婚没好人。可这次婚姻法修改之后就不一样了,离婚是个人的自由。2001年修改后的《婚姻法》则对离婚时夫妻财产分割做了更明晰的规定,离婚的难度降低了。这两次修改之后,过去被压制的离婚需求都集中释放了。
  现在我们正在经历的是第七次。这次有些不一样,以前的离婚都是“真离婚”,更多是政治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可这次是“假离婚”,我不得不说,经济对婚姻的影响更大了,而人们对婚姻的态度也变得更草率了。
  环球人物杂志: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人的婚姻和房子扯上了关系?
  舒心:中国人的婚姻里其实一直都离不开某些特定的物件。过去结婚,讲究“三大件”:缝纫机、自行车和收音机;生活稍好一点,要“三金一木”:金项链、金耳环、金手镯和木兰牌摩托车;再后来,要钻戒,慢慢发展到结婚必须买房子。结婚的目的是要生活好,生活好的标准是什么?难道就是对稀缺物件的占有?
  环球人物杂志:那在您看来,高房价和高离婚率之间有必然关系吗?
  舒心:说高房价导致了高离婚率,恐怕不科学。毕竟,离婚涉及多种因素,而且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离婚率本来就比大多数内陆城市高。但从我们接触的案例来说,房子确实是相当一部分夫妻离婚的导火索。
  婚姻的功能被弱化了
  环球人物杂志:婚姻本来是一种牢固的契约关系,现在却变得如此不稳定,因为房子就可以分手。为什么我们的婚姻会变得如此脆弱?
  舒心:因为人们对婚姻的认识变了。上世纪60年代的人对待婚姻很单纯,同床就要同甘共苦;70年代的人则开始觉得爱情不是面包,经济要有保障;“80后”的爱情是可以零售,婚姻可以出租,一双皮鞋一个吻,离婚也要算租金;“90后”就更加敢爱敢恨了,求爱不求婚,留情不留种,单身不独居。过去人们认为婚姻是神圣的,结婚之后才可以一起生活,但现在婚姻的功能被弱化了,婚前同居、生子普遍化了,让离婚的成本变得很低。
  环球人物杂志:敢爱敢恨不好吗?
  舒心:单纯从追求个性的角度来讲,敢爱敢恨无可厚非,但如果把它用在夫妻感情上,就会出现很多问题。个性的需求被夸大之后,看上去是社会进步了,人比以前幸福了,但婚姻关系却变得毫无安全感。很多人认为结婚、离婚是个人的事,其实它是个社会问题。我们统计过上海居民晚上打110的报警记录,70%是因为婚姻家庭等情感问题。所以说,家庭管理不好,会给国家和社会的管理带来很多麻烦。
  环球人物杂志:那如何才能让婚姻不那么脆弱?
  舒心:现代婚姻出问题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不容,不懂得欣赏对方的好;二是不妥,对别人上纲上线,对自己则搞自由主义。所以解决的办法也有两个,一是低头,多想想自己不对的地方;二是抬头,多看看对方的优点。
  环球人物杂志:您刚才提到婚姻功能的退化是整个社会环境变了,那要捍卫婚姻,是不是也不能光靠个人努力?
  舒心:婚姻观的背后,实际上是整个社会的家庭观和道德观。过去我们衡量婚姻的标准就是感情,感情好就结婚,感情不好就离婚,这当然是对婚姻的基本尊重,但也是对自我个性的放纵。我想我们在探讨婚姻自由的同时,也应该更多考虑一下婚姻忠诚的问题。
  而说到近期为了房子出现的“假离婚”现象,更要引起整个社会层面的重视。这说明中国人的婚姻正面临社会经济因素的严重冲击,倘若只顾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婚姻的质量,那这场“中国式离婚”将带来一代中国人的婚姻悲剧。
其他文献
有一种画面总在梦里重现,有一种欢颜总在记忆中绚烂,在那蜻蜓掠过的河岸,在那彩蝶翩跹的梦园,笑在风中摇摆,泪在雨中蔓延……  有一颗红豆曾把夏季点燃,有一张手帕镌刻着此情永远!  有一条山路延伸到很远,有一条恋河泛滥成灾!  有一种心潮总在清晨澎湃,有一种煎熬总在深夜难眠!  有一首歌总让我们心照不宣,有一首诗总让我们泪流满面!  有一片心叶被时光裁剪成岁月的书签,有一朵玫瑰被寒风雕刻成伤痕的眷念!
他来的时候,我们一定知道。他挑着一担行头,边走边摇着串铃儿,当啷啷……他的背有些驼,弯下的腰让他的头永远向着地面倾斜,加上那副担子,他走得很慢,手里的串铃儿却摇得欢实。老头的脸像突然受潮的皮子,涨开了,却堆积着一层层的皱纹,那些皱纹很深,密集却整齐,不凌乱,没有交叉的可能。他走进了我们的村庄,挑着他捏出的一挑红红绿绿的面人儿。红脸绿袍的关公、黑脸黑袍的包拯、红红绿绿的樊梨花和穆桂英、白袍粉脸的薛丁
@叶槿馨:并不觉得是玩,我认为是给足球发展打造更坚实的基础,未来人才选择也会更多。这就是草根足球。@op大帅: 我的初中母校现在就跳足球舞,初一学生人手一个足球,踢球的人多了不知多少倍,也帮助提升了同学们的兴趣,让我们已经毕业的羡慕得要死。@Jutizplus: 我认为足球操对提升孩子们的技战术素养作用有限,但保证孩子在学校里人手一个足球已经是进步了,因为这些孩子至少可以接触足球了,真有喜欢的就可
〔关键词〕家访;家庭治疗;问题学生  原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袁振国教授在《当代教育学》一书中指出:“问题学生是由于个体发展潜能及发展需要没有得到应有的张扬,不能或基本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教育对象。”这样的学生往往表现为:思想品德低劣,或有违法乱纪行为,或经常违反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或学习成绩差,等等。  问题学生一般在思想、认识、心理、行为、学习等方面偏离常态,需要在他人帮助下才能解决问题。每个人都
2002年春节过后,我们带领一批中学生到澳大利亚考察,参观了几个学校,听了一些课,了解了澳大利亚中学教育的一些情况。在考察过程中,双方学生交往的有些现象令我们尴尬,也值得我们思考。  中澳双方学生见面时,澳方学生大胆热情,主动向中方老师问好,向中方学生打招呼,包括帮助提行李、带路、安排座位等。中方学生表现得胆怯、腼腆,象怕见陌生人的小孩总是要扯着妈妈的衣角躲在妈妈的身后一样。当澳方学生再三追问原因
思品课堂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前沿阵地,是发挥才智、谱写华章的立体舞台,是创造奇迹、挖掘潜能的广阔时空,是心灵对话、点燃智慧的巨大火把。这是一个师生共同探究、发展、成长的生命历程,这一历程是生机盎然、波澜迭起、活力无限的。罗杰斯说过:“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导致心理自由,也才能导致学习的创造性。”只有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构建和谐课堂,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培
〔摘要〕紧跟教育部提出的核心素养要求,依托学校的“自主教育”办学特色,认真审视班级管理现状,初步建构了班级自主管理制度,并通过班级管理岗位人才的选拔来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从而为实现学生“自主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班级自主管理;小学中年级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21-0074-02  一、引言  新时代
读大块文章大长句子读概念翩跹跋扈太久了,就搬过几本笔记来消遣,想来古人不会“名词轰炸”我吧?其中一本就是《古今笑》,这书是冯梦龙的游戏之作,是“不堪复读《离骚》”(韵社第五人《题》)而自娱的东西,想来和我今日的情绪毫无二致,但还是不行,读了半天竟难能一笑,想起《共产党宣言》中的那句有名的反问,“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
〔关键词〕家庭教育;母亲;优秀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在小说《林哈德和葛笃德》中,塑造了一位优秀母亲葛笃德的形象。读罢这部小说,不由得引发了我关于怎样做母亲的思考。葛笃德生活于西方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虽然与那时相比,现代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虽然东西方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葛笃德的教育生活中蕴含的哲理,却是永远不会改变的。正如裴斯泰洛齐在前言中所说的那样:“我从不因为人们的见解而与人争
尽管市场经济对人类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但当面对危机的时候,人们却或多或少发生了对市场经济的怀疑。重读斯密,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市场经济,与市场经济和谐相处。  一、市场经济是人类富裕和谐的康庄大道  迄今为止的历史证明市场经济是人类富裕的康庄大道。斯密认为这是唯一的。  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格互尼特曾在其《市场经济读本》中指出:“历史的记录其实就是对生存和饥荒的势均力敌的较量的写照,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