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河南省举办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专题培训活动,采用经验分享、专家引领和现场教学相结合的形式,引导广大初中体育教师树立备战中招体育考试的科学理念,寻求合理的中招体育考试应对策略,把体育考试和体育教学有机融合,用好中招体育考试杠杆,促进体育教学质量提升。
关键词:中招;体育考试;体育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7)03-0017-03
2016年12月1日至2日,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在郑州市第96中学举办了以“用好中招体育考试杠杆,促进体育教学质量提升”为主题的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培训活动,来自全省各地的一千余名初中体育教师参加了这次培训。本次培训的内容主要由经验分享、专家引领和现场教学等三部分构成,参加培训的初中体育教师对培训内容与形式表现出极大兴趣和参与热情,培训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一、举办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专题培训的缘由
中招体育考试对于提升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保障初中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开足上好体育课以及增强学生体能等方面的重要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为了应对中招体育考试而带来的初中体育课“考什么,练什么”,以及锻炼方法单调乏味,过于单一等应试体育现象,也引发了不少学者与教师对中招体育考试的诟病。河南省基础教育教研室组织专家与部分体育教师研讨论证后认为,面对计入升学总分的中招体育考试,不让初中体育教师利用教学活动备战体育考试是不现实的,也肯定是学校、家长和学生不满意的体育教学。当前必须厘清的问题是,应试体育和“应试教育”的概念有着本质的不同,从生理学角度看,体育锻炼与文化学习的大脑工作方式完全不同,对于整天坐在教室从事繁重文化学习的学生来讲,体育锻炼可以转换大脑工作方式,起到积极性休息的作用,有利于减轻繁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所以,即便是应试体育,也在客观上起到了增加体育锻炼时间,冲击应试教育的效应。但是,“考什么,练什么”以及锻炼方法“单打一”等单纯的应试体育现象又确实客观存在,也确实对正常的体育教学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甚至导致发生过度训练以及学生害怕锻炼等现象的发生,是一种不科学、不正常的体育教学。在此背景下,怎样引导广大初中体育教师树立备战中招体育考试的科学理念,寻求合理的中招体育考试应对策略,把体育考试和体育教学有机融合,用好中招体育考试杠杆,促进体育教学质量提升,就成了目前初中阶段体育教学研究的现实课题和当务之急。于是,采用经验分享、专家引领和现场教学相结合的形式,用正确的理念和策略引领初中体育教师,为他们提供合理备战中招体育考试的解决方案乃至具体方法的培训设想便应运而生并付诸实施。
二、经验分享与现场教学并举,专家引领与教师参与同行
1.经验分享各显特色
本次培训活动约请了四所中招体育考试成绩显著的学校做经验交流,他们在备战中招体育考试方面的特色做法引起了广大初中体育教师的高度关注。
郑州二中把体育考试项目设计成专项课课练内容,每个专项都选择了丰富多样的锻炼方法,利用体育教学的课课练时间组织学生进行锻炼。这种日积月累的做法既不影响正常的体育教学秩序,又能引导学生长期坚持专项锻炼,有效提高中招体育考试成绩。他们还在校园内开发设置了一些新颖、安全、有效的锻炼器材供广大学生课外锻炼使用,取得良好效果。郑州二中“细水长流、积水成渊,自制器材、有空就练”的做法引发了广大与会教师的浓厚兴趣和一致好评。
河南省第二实验学校占地面积不到8亩,学生跑1000米就需要23圈,是个典型的小场地学校。但这所学校的体育教师硬是在螺蛳壳里做道场,因地制宜,想方设法,充分利用边角碎地,组织学生采用往返跑、接力跑、首尾接龙跑、跳远接力、连续跳障碍、对墙掷球等方法以及“错时锻炼”等形式科学锻炼,巧妙锻炼,学生体能素质和技能水平不断提高,每年的中招体育考试成绩在全市名列前茅。他们这种“小场地同样能有大作为”的实干精神和备考经验令与会教师受益匪浅。
郑州外国语中学三年规划的备考思路引起了广大与会教师的关注。他们基于初中学生特点和中招体育考试需求,提出了七年级“玩中学”,八年级“学中练”,九年“练中精”的思路,即七年级注重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使学生在充满乐趣的游戏玩耍中学会基本动作方法;八年级注重在学习运动技能的过程中加强体能锻炼,全面提高学生体能素质水平;九年级注重在锻炼过程中改进完善运动技术,不断提高运动成绩。相比有些学校“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的突击训练、临阵磨枪行为,外国语中學这种“三年规划,系统锻炼”的备考经验给广大初中体育教师以有益的启迪。
开封市金明中学应对中招体育考试的做法是课内课外双管齐下,教学应试两不耽误。他们广泛动员班主任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做法受到与会教师的格外关注。金明中学充分利用班主任的号召力、影响力和组织力,要求班主任教师参与组织大课间体育活动,并主动配合体育教师,利用早操和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和各种竞赛活动。班主任的参与大大提高了广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收到了良好锻炼效果。他们的经验表明,发动班主任教师参与学生体育锻炼,使班主任成为体育教师的无形帮手,其效果远远胜于体育教师的单打独斗。
与会专家在发言中把四所学校的体育备考经验归纳为“细水长流,积水成渊;因地制宜,小场巧练;系统规划,坚持不懈;寻求帮手,双管齐下”等,又对河南省近三十年中招体育考试的历程进行了简要回顾,对中招体育考试的价值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强调了“以多样化练习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在全面锻炼基础上促进成绩提升”的备考理念,提出了“三年有规划,有效提成绩;方法多样化,避免单打一;练习趣味化,增强吸引力;强化课课练,学练两不误;知识巧渗透,提高科学性”等策略建议。
2.现场教学开启思路
关键词:中招;体育考试;体育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7)03-0017-03
2016年12月1日至2日,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在郑州市第96中学举办了以“用好中招体育考试杠杆,促进体育教学质量提升”为主题的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培训活动,来自全省各地的一千余名初中体育教师参加了这次培训。本次培训的内容主要由经验分享、专家引领和现场教学等三部分构成,参加培训的初中体育教师对培训内容与形式表现出极大兴趣和参与热情,培训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一、举办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专题培训的缘由
中招体育考试对于提升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保障初中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开足上好体育课以及增强学生体能等方面的重要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为了应对中招体育考试而带来的初中体育课“考什么,练什么”,以及锻炼方法单调乏味,过于单一等应试体育现象,也引发了不少学者与教师对中招体育考试的诟病。河南省基础教育教研室组织专家与部分体育教师研讨论证后认为,面对计入升学总分的中招体育考试,不让初中体育教师利用教学活动备战体育考试是不现实的,也肯定是学校、家长和学生不满意的体育教学。当前必须厘清的问题是,应试体育和“应试教育”的概念有着本质的不同,从生理学角度看,体育锻炼与文化学习的大脑工作方式完全不同,对于整天坐在教室从事繁重文化学习的学生来讲,体育锻炼可以转换大脑工作方式,起到积极性休息的作用,有利于减轻繁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所以,即便是应试体育,也在客观上起到了增加体育锻炼时间,冲击应试教育的效应。但是,“考什么,练什么”以及锻炼方法“单打一”等单纯的应试体育现象又确实客观存在,也确实对正常的体育教学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甚至导致发生过度训练以及学生害怕锻炼等现象的发生,是一种不科学、不正常的体育教学。在此背景下,怎样引导广大初中体育教师树立备战中招体育考试的科学理念,寻求合理的中招体育考试应对策略,把体育考试和体育教学有机融合,用好中招体育考试杠杆,促进体育教学质量提升,就成了目前初中阶段体育教学研究的现实课题和当务之急。于是,采用经验分享、专家引领和现场教学相结合的形式,用正确的理念和策略引领初中体育教师,为他们提供合理备战中招体育考试的解决方案乃至具体方法的培训设想便应运而生并付诸实施。
二、经验分享与现场教学并举,专家引领与教师参与同行
1.经验分享各显特色
本次培训活动约请了四所中招体育考试成绩显著的学校做经验交流,他们在备战中招体育考试方面的特色做法引起了广大初中体育教师的高度关注。
郑州二中把体育考试项目设计成专项课课练内容,每个专项都选择了丰富多样的锻炼方法,利用体育教学的课课练时间组织学生进行锻炼。这种日积月累的做法既不影响正常的体育教学秩序,又能引导学生长期坚持专项锻炼,有效提高中招体育考试成绩。他们还在校园内开发设置了一些新颖、安全、有效的锻炼器材供广大学生课外锻炼使用,取得良好效果。郑州二中“细水长流、积水成渊,自制器材、有空就练”的做法引发了广大与会教师的浓厚兴趣和一致好评。
河南省第二实验学校占地面积不到8亩,学生跑1000米就需要23圈,是个典型的小场地学校。但这所学校的体育教师硬是在螺蛳壳里做道场,因地制宜,想方设法,充分利用边角碎地,组织学生采用往返跑、接力跑、首尾接龙跑、跳远接力、连续跳障碍、对墙掷球等方法以及“错时锻炼”等形式科学锻炼,巧妙锻炼,学生体能素质和技能水平不断提高,每年的中招体育考试成绩在全市名列前茅。他们这种“小场地同样能有大作为”的实干精神和备考经验令与会教师受益匪浅。
郑州外国语中学三年规划的备考思路引起了广大与会教师的关注。他们基于初中学生特点和中招体育考试需求,提出了七年级“玩中学”,八年级“学中练”,九年“练中精”的思路,即七年级注重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使学生在充满乐趣的游戏玩耍中学会基本动作方法;八年级注重在学习运动技能的过程中加强体能锻炼,全面提高学生体能素质水平;九年级注重在锻炼过程中改进完善运动技术,不断提高运动成绩。相比有些学校“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的突击训练、临阵磨枪行为,外国语中學这种“三年规划,系统锻炼”的备考经验给广大初中体育教师以有益的启迪。
开封市金明中学应对中招体育考试的做法是课内课外双管齐下,教学应试两不耽误。他们广泛动员班主任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做法受到与会教师的格外关注。金明中学充分利用班主任的号召力、影响力和组织力,要求班主任教师参与组织大课间体育活动,并主动配合体育教师,利用早操和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和各种竞赛活动。班主任的参与大大提高了广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收到了良好锻炼效果。他们的经验表明,发动班主任教师参与学生体育锻炼,使班主任成为体育教师的无形帮手,其效果远远胜于体育教师的单打独斗。
与会专家在发言中把四所学校的体育备考经验归纳为“细水长流,积水成渊;因地制宜,小场巧练;系统规划,坚持不懈;寻求帮手,双管齐下”等,又对河南省近三十年中招体育考试的历程进行了简要回顾,对中招体育考试的价值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强调了“以多样化练习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在全面锻炼基础上促进成绩提升”的备考理念,提出了“三年有规划,有效提成绩;方法多样化,避免单打一;练习趣味化,增强吸引力;强化课课练,学练两不误;知识巧渗透,提高科学性”等策略建议。
2.现场教学开启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