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后路双开门颈椎椎管成形术后十年以上的随访研究

来源 :中华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yangq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改良棘突纵割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spinous process splitting laminoplasty using coralline hydroxyapatite, SLAC)的长期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05年5月至2011年7月行SLAC手术治疗的患者,收集围手术期资料,并进行随访研究,共纳入病例165例。男115例,女50例;年龄(56.5±11.4)岁(范围26~84岁),随访时间(136.5±23.2)个月(范围108~182个月)。采用改良日本骨科协会(modified 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m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价患者临床疗效,影像学评估指标为患者的颈椎曲度和颈椎活动度变化,并记录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mJOA评分由术前的(11.4±2.9)分改善至术后早期(15.0±1.8)分,mJOA改善率为63.5%;但在末次随访时下降到(14.0±2.5)分(F=77.096,P<0.001),mJOA改善率降至50.8%。NDI由术前19.2%±14.4%,下降到术后早期的13.0%±15.0%,但末次随访时上升到14.0%±14.9%(F=6.915,P<0.001)。颈椎曲度方面,C2~C7 Cobb角由术前的14.8°±9.1°下降到11.1°±10.5°,至末次随访时维持在11.0°±10.1°(F=1.083,P=0.342)。颈椎活动度术后下降明显,主要是前屈时颈椎活动明显受限,前屈位C2~C7 Cobb角由术前的-19.8°±13.6°下降至末次随访时的-3.7°±10.6°(P< 0.001)。共72例(44.0%)术后发生并发症。6例(3.6%)患者在随访期间出现神经症状加重,mJOA评分下降3分以上。62例(37.6%)患者出现轴性症状,7例在术后6个月内得到缓解,余55例患者症状持续至末次随访,其中17例(10.3%)疼痛较为明显。术后出现C5神经根麻痹者10例(6.1%),9例在术后2年内缓解,余1例患者末次随访时仍未恢复。

结论

改良SLAC手术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神经症状,并长期维持疗效和颈椎前凸曲度。术后持续轴性症状的发生以及颈椎前屈活动度的丢失是SLAC手术术后长期随访的主要并发症。

其他文献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猛,艺术品投资已经与房地产、证券股票构成了中国目前三大投资热点。寿山石行业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必将抓住盛世契机,构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良性循环的寿山石产业链,在未来的市场中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题记    2006年,一部由中央电视台和福州市广播电视局联合拍摄的六集大型电视纪录片《中国寿山石》在央视第十频道《探索·发现》栏目首播。福建寿山石,这一颇具传奇色彩的石头逐渐被
目的探讨有髋部外伤史患者采用第四代陶瓷-陶瓷界面(ceramic-on-ceramic,CoC)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行第四代CoC界面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有髋部外伤史且随访8年以上的患者128例(132髋),男87例、女41例,年龄(49.26±14.18)岁(范围17~76岁)。病因为创伤性髋关节炎50髋、股骨头坏死74髋、股骨颈骨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