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资源要“围着企业转”

来源 :财经国家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bin1985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里的一句话,引起了海内外的关注: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
  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国内生产总值预期增长目标8年来首次低于8%,其传递的不是简单的调速信号,更多是中国坚定切换发展路径的时空抉择:告别“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粗放增长模式,从难以持续的路径之中抽身转型。
  发展的挑战,转型的紧迫,倒逼我们必须将发展的支撑基点置于“第一生产力”之上,让推动增长的动力从粗放低效投入成本要素驱动向科技创新驱动加速转变。这是实现产业强国路径无法排除的选择。
  要实现这一点,推动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迫在眉睫。正如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所强调指出的,“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
  回顾历史,过去的科技体制改革主要是局部的、单向式的,缺少全面部署和系统推进。计划体制下不少深层次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些已经实施的改革措施,由于推进不彻底、改革不配套,让衍生出的新问题新矛盾放缓了我国科技前进的步伐。
  比如,“产学研”未能实现有机结合,企业往往追求短期利润,不愿过多投入研发费用,创新动力不足;科研院所改革不到位,科研行为与市场脱节,竞争力较差,甚至有少数运转困难的转制院所重新回到事业体制内;科技资源宏观配置呈部门分割化局面,造成重复建设、效率不高。
  总体看,现行科技体制依然属于“半计划半市场”的混合体制。这种体制很难让科技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牵引力。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建立现代科技体制的关键,就需要在国家科技战略的“大安排”下,坚定让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让更多创新资源“围着企业转”。
  目前,产学研合作“三驾马车”存在“各拉各车”的现象,创新要素未能有效向企业聚合,集聚效应不强。高校无论基础还是应用方向,普遍存在用论文“一把尺子”量到底的状况;应用类科研院所改制后,与同行业企业形成某种竞争关系,难以有效为行业提供技术服务。这导致目前产学研合作随意性比较强,产业缺乏来自高校和院所这些创新源头的有效支撑,不少企业反映前沿技术储备不足,赶超发展缺乏后劲。
  科技项目选题机制不合理,企业缺乏话语权和主导权。近年来,国家明确要求科技项目必须以企业为实施主体,有产业化目标,并将科技项目投入逐步由院所和高校为主转向企业为主。而实际操作的情况并非如此。一些企业负责人曾向《财经国家周刊》表示,现在的科技项目中,由企业提出的立项不到20%,大部分来自院所和高校的专家。科技发展规划和项目选题机制大都由院所和高校牵头提出,容易出现专家从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偏好出发选题,对是否能与企业需求结合考虑得不太多,也往往体现不出跟踪产业技术和市场前沿的意识和能力,结果一起手就注定了研究成果与市场需要可能脱节的命运。企业主体地位被滞留在文件中、纸面上。
  在自身研发机构缺失或实力不强的情况下,一些企业对科技公共研发平台的需求十分强劲。从现实情况看,行业共性技术研发支撑还不够。不少企业虽然也建立了研发机构,但面对需要克服的行业共性难题时,存在分割、封闭现象,不能举全行业研究之力实现关键突破和技术共享。即使成立产业联盟,相当一部分也是貌合神离、各自为政。有关专家认为,从脱硫行业到LED产业,一开始企业都是蜂拥而入,争相购买国外技术,但购买后并没有很好地消化吸收,而且互相封闭,恶性竞争,最终反而导致整个产业落后。
  让创新资源围绕企业转,不该是一句漂亮的口号。要在科技立项上真正让企业牵头,“要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并充分肯定高校和院所科研人员的‘产业贡献’。”
  当务之急是要围绕国家战略方向,从重点行业中选择培养一批骨干企业、大型龙头企业,作为国家计划和产业技术方向的提出者,加强行业协同创新。可借鉴国外经验,在产业攻关中设立“国家课题制”,从国家战略层面,选择一批具备追赶和超越条件的重点领域,引导高校院所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合攻关,集中优势资源推动重大关键技术突破和成果转化。进一步推进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制定技术标准、产业规划和技术政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加强龙头企业的预研支持,完善人才激励等配套政策,为企业创新创造良好的政策与服务环境,是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另一重要支撑。这方面,政府部门要破除部门利益和山头考量,扎实为企业创新着想和服务,而不是一味等企业“求上门来”。
  如此,则科技兴国可期,产业强国可期。
其他文献
春节假期,中国赴夏威夷航线火爆异常,而游客往返选择,却多为一家韩国航空公司。  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在春节期间,从上海到夏威夷火奴鲁鲁一周有20多个航班,其中3/4为该航空公司,而东航从上海到火奴鲁鲁,每周却只有两个航班。  近年来国内主要航空公司,都在积极引进远程宽体机型,积极开拓国际航线,而类似夏威夷航线的情况,则凸显出国内航空公司“飞出去”所面临的尴尬:国内航空公司在产品设计、市场开发等方面
期刊
“我的性格是不伤害别人”,性格平和的宋志平,说话时语速平缓,语气温和。  身兼两家央企(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和中国医药集团)董事长之职, 麾下管理资产超过3000亿元的宋志平,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采访时,完全没有记者想象中的霸气。  2009年,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受命兼任国药集团董事长,此后仅用2年多时间,就将国药集团的销售额从400多亿元做到了1250亿元。2012年,国药集团销售额计划达到16
期刊
在丧失中高端汽车市场话语权后,自主品牌在低端小型车的优势阵地正面临危机。  3月31日,西雅特三款紧凑车型Leon Cuppa,Leon fr+,Leonfr在深圳上市,揭开了大众汽车“深耕中国A级车市场”的序幕。  主管大众汽车全球技术研发的乌尔里奇·哈肯伯格博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进一步透露,大众汽车现在已经具备一定的小型车研发能力,可以为新兴汽车市场提供更多小型化的产品。针对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
期刊
4月的舟山春意盎然。然而,身处舟山的船企却仍深陷严冬。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走访了多家浙江舟山造船企业,却很难找到船企老板的身影——船企老大们正四处奔波,找船东、跑订单是目前事关生存的首要任务。  金海重工是舟山市造船业的龙头企业,据该公司的员工介绍,现在不仅是负责市场的同事在外面抓订单,连公司老总都在外面拜访船东、了解市场需求。一些没有订单的小企业,已经停产或转产。  舟山五洲船舶修造有限公司
期刊
优雅是生长在人类生活富裕之树上的一道景致,是人类生活里可观可赏的一种徐纡浪漫的行为,也是极富人情味和生命艺术化之后的一种时风时尚。  我们曾有一个值得夸耀的盛唐时代,那个时期,曾产生过许多让我们后人不断追慕和习仿的优雅。大诗人李白,就是在这样一个能够优雅同时也需要优雅的时期进到宫里。不过,他进去后不久很快又被赶了出来,据说问题出在宫廷的倾轧。所以,优雅又是隐蔽在时代宫墙花树后的一支晴雨表。好的时代
期刊
中国已成名副其实的世界高铁大国。  截至2011年底,中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为9600公里,超过全球其他国家的高铁里程总和。2011年,共有4.2亿人乘坐高铁动车组列车出行,同比增加增长43%。    并非“一夜诞生”  “中国高铁并非诞生于‘一夜之间’”。在采访过程中,中国南车董事长赵小刚反复向记者强调这一点,目的是要澄清此前外界对中国高铁的一些错误认识。  “中国高铁的发展,从上世纪90年代初
期刊
广东佛山南海区最偏远穷困、规模最小的海寿小学突然“有钱”了。  不久前,这所不过11位老师、百余名学生构成的“麻雀小学”,第一次争取到了区镇两级88万元扶持资金。除正常教育经费外,这是该学校建校130多年来从政府获得的最大一笔扶持资金。  海寿小学校长张永辉在南海区“特色学校创建”预算分配竞争性项目现场答辩会中脱颖而出,为学校赢得了这笔急需而又多少有些意外的教育经费。  公开申请,公开答辩,专家评
期刊
一年前还满怀希望,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到海外并购的梁训暄,现在过起了家居的日子,2011年在海外的两起并购眼看就要成功了,却在最后关头被否决。“原因无外乎影响(他们的)国家安全。”  提起此事,梁训暄感觉有些无奈。梁训暄是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也是推动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积极倡导者。他曾参与了多起中国机床企业海外并购,包括北京第一机床厂并购德国瓦德里希科堡公司等。  现在,他把更多的工作重心
期刊
智能电网,已成“能源热词”。  今年“两会”上,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强用能管理,发展智能电网和分布式能源,实施节能发电调度、合同能源管理、政府节能采购等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  2011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曾提出,要“推进传统能源清洁利用,加强智能电网建设,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十二五”期间,以特高压为基本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或将成为中国电力行业最受追捧的投资对象。
期刊
中国证监会4月8日召开媒体通气会,通报了市场关注的中小企业私募债进展情况。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经过4个月的筹划,有关中小企业私募债的意见已基本达成一致,制度框架基本形成。  与此同时,多家国内券商发布报告,基于对工业产出以及三大需求的综合分析,预计第一季度经济增速将会继续放缓。此种情形下,有关部门开始寻找一个短期内行之有效的“抓手”,为实体经济注入一股上升的动力。  一系列信号显示,除了金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