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高中标准化实验教科书设计思路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oyongshe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科书融知识学习、能力培养、方法训练、过程体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于一体.同时,教科书设计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形式;版面设计做到人性化,力求活泼大方、美观优雅;文字尽可能精练流畅,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和可读性;适当以图代文,以表格代文,以增大信息容量,都起到了特别重要的作用.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关于对普通高中标准化实验教科书的设计思路有几点粗浅理解,在这里提出来,期求共同探讨.
  
  一、要落实“高中化学课程目标要达到全面落实”的目标
  
  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化学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情操;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影响,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因此,教师要围绕这个中心,全面落实教科书要达到的这些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角度出发,实现教科书的体系和意图,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要落实“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推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的目标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对教科书进行能动的实践创造的主体.教科书的设计力求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的积极性、自觉性、创造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尽可能为学生留有发展的余地,使编制过程本身延伸到课堂和学生的学习之中.改变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教科书设计,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潜能开发和智能的发展.
  因此,教师在实施过程中,要从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造天性出发,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创造性和个性化.要注意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索和创造的过程中,培养探索技能、反思能力、与人交流的能力、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三、要落实“教学内容要保证基础性,突出时代性,体现选择性”的目标
  
  教师要宏观把握教科书所选择的内容.
  1.必修模块教科书精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重点,既为全体学生的发展提供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为继续学习选修课程的学生打下必要的基础,也为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下基础.同时注意对学生进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2.选修模块教科书以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化需要为主,注意到与必修模块教科书的合理衔接,促进基础知识的深化,拓宽知识面,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3.教科书内容的选择力求反映现代化学发展的成就,积极关注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体现课程的时代特色.
  4.教科书中除正文外,还编有多种资料供学生阅读或选学,提供带有*号的习题,供学生做,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要落实“有利于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的目标
  
  科学探究是重要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教科书创设学生自主活动和积极探究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探究过程,获取知识,学会合作与分享;通对科学家的介绍、探究性实验的设计、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等,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和养成科学的态度.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实验在学习化学中的基础性作用,精心设计实验方案,积极开发探究性实验,鼓励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化学知识与技能,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
  学生在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观察记录现象、进行数据处理、获得实验结论的过程中,不仅能获取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探究能力,还能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五、要落实“反映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的目标
  
  教师要理解领会和掌握“教科书不仅提供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注意使学生了解化学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这个设计意图.要让学生知道化学在促进生产发展、资源开发、材料制造、保障健康等方面的巨大贡献;同时使学生知道其他相关科学如医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等与化学科学的密切关系.
  另外,教学中教师也要让学生知道,由于人类不恰当地运用科学技术成果而产生的负面影响,体现社会发展对化学科学提出的新要求,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