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t198807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及其标志物.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1日—2020年5月1日于我院就诊的96例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患者和体检中心35例健康体检者,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1.0 mm定义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ACIMT)组,CIMT<1.0 mm定义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正常(NCIMT)组,健康体检者定义为对照组.比较所有研究对象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吸烟饮酒史、合并糖尿病及高血压病史、收缩压、舒张压、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尿酸(UA)、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评分(PASI)和CMIT数值的差异.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分析,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患者CIMT≥1.0 mm的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NLR、hs-CRP、LDL-c和PASI评分诊断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患者CIMT≥1.0 mm的临床效能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NCIMT组和ACIMT组NLR、hs-CRP、TG、LDL-c、UA和CIMT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CIMT组比较,ACIMT组NLR、hs-CRP、TG、LDL-c、UA、PASI评分和CIMT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患者CIMT与NLR、hs-CRP、TG、LDL-c、UA和PASI评分均呈现显著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769、0.412、0.322、0.474、0.365和0.48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NLR(OR=8.015)、hs-CRP(OR=4.221)、LDL-c(OR=5.548)和PASI评分(OR=1.353)均是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患者CIMT≥1.0 mm的危险因素.NLR、hs-CRP、LDL-c和PASI评分诊断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患者CIMT≥1.0 mm的AUC分别为0.913(0.868~0.981)、0.688(0.591~0.785)、0.729(0.669~0.850)和0.694(0.595~0.7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患者CIMT数值显著升高,NLR、hs-CRP、LDL-c和PASI评分可作为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患者CIMT≥1.0 mm的标志物.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消银颗粒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4月—2019年4月我院的61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单用复方氟米松软膏,观察组联用复方氟米松软膏和消银颗粒.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3和6周的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白细胞介素(IL)-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消银颗粒联合复方
目的 比较并观察超脉冲CO2激光和微针联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凹陷性痤疮瘢痕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2016年10月—2018年5月诊治的64例痤疮疤痕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超脉冲CO2激光,治疗间隔3个月,连续治疗2次;试验组采用微针联合PRP,治疗间隔1个月,连续治疗3次.总疗程结束后6个月随访,由我科2名未参与治疗的医生进行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满意度分析.结果 患者接受治疗后6个月随访观察临床疗效,组内比较:对照组治疗前后V形瘢痕、U形瘢痕
目的 评价复色消斑汤联合火针治疗肝肾不足型白癜风的疗效.方法 75例白癜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308 nm激光照射治疗和他克莫司外抹,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复色消斑汤,并采用火针治疗.2组均治疗10周.结果 试验组有效率89.47%,对照组有效率75.68%,试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试验组下降程度更明显(P<0.05).结论 复色消斑汤联合火针治疗肝肾不足型白癜风临床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