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扎与苦闷后的消极皈依——论苏雪林小说《棘心》主人公杜醒秋的心路历程

来源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biba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雪林的长篇自传体小说《棘心》塑造了一个苦闷、彷徨、独具个性的"五四"知识女性杜醒秋的形象。她最终屈服于包办婚姻并投入基督怀抱的归宿却和当时多数受"五四"新文化洗礼、追求婚恋自由的知识女性迥然不同。探究杜醒秋矛盾、艰难的心灵挣扎,了解她的细腻、多面的心路历程,对于更深入地认识这部作品,进而加深对于苏雪林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其他文献
<正>金融动荡对世界经济带来了困难,全球经济发展速度放缓,放眼未来,不可否认,人们对未来全球经济发展速度形式依旧保持乐观,特别对来自中国的需求增长充满了信心。经济学专
丫鬟们——这些在畸形的社会制度下失去家庭保护的女孩,被剥夺了大部分的人生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她们的命运从来都不掌握在自己手上,即使这个群体中地位较高的丫鬟受到迫
自由思想是卢梭政治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卢梭认为,人的自由包括自然自由、社会自由和道德自由三种形态。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就表现为由自然自由到自由的丧失再到社会自由和
目的:对脊髓损伤合并截瘫病人膀胱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效果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脊髓损伤合并截瘫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15年2月至2016年1
高中阶段的历史学科教学过程中,全球史观的融入可以使学生们的视野更加广阔,能够从更高层次去学习、分析历史问题和事件,对于端正学生的态度、提高思想层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
"死亡哲学"是在具体的哲学流派与哲学断代史之外,重新开辟出的一门以"死亡"作为直接研究对象与理论关切核心的新的学科,是哲学在"死亡"这一专门问题上的延续与发展。本文是以
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经过长期地实践与探究,给后人留下许多宝贵的教育遗产。孔子的学生观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毫不夸张地说,要探究孔子教育成功之道,就必须窥探孔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