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艺术的传统形态在现当代的转型思考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veali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书法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艺术形式一直流传至今。书法不仅是古代艺术的重要精髓,更会对现代艺术的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目前,一些传统的艺术正不断地和西方艺术发生碰撞,促进了书法艺术的发展。文章重点分析书法艺术的传统形态在现当代的转型思考。
  关键词:书法艺术;传统形态;转型思考
  随着时代的发展,书法已经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载体,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多媒体的广泛应用使书法失去了实用性,使书法艺术不断向现代化的形态转变。因此,如何更好地将书法艺术传统形态向当代艺术形态转型成了大家都关注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重点分析书法艺术传统形态在现当代的转型策略。
  1 研究背景
  人们在提到中国文化时首先想到的就是以汉字为主的文化,也就是我们熟悉的书法。书法一直都在世界艺术史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具有实用性和艺术性的两重价值。我国的书法作为一种非常常见的造型艺术,从本质上看只是一种文字,是借助图像化表达来提升其艺术境界的。①文字只是书法的一种重要基础,文字的意义也不是首要的,多数人在欣赏书法时抱有看画的心态。也只有将传统书法艺术内部的形态和当代转型更好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够促进我国书法的顺利转型。
  2 古代书法和现代书法的关系
  2.1 传统书法和现当代的碰撞
  书法在古代一开始是指写文章,而后又被演变为写字。发展到今天,人们把书法发展为一种艺术,甚至被当成一门学问。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书法在人类社会中也可以很好地继承文化,有较强的独立性,可以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
  书法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艺术形式,其最早是受到了“少字派”和“前卫书法”的影响,最终追求的也是西方审美中的抽象概念和构图方式。②我国现当代的书法正不断地被融合在一起,并让更多新奇的作品发挥自己的作用。现代书法的转变和创新实际和画面的感觉也有着一定的关系。虽然现代书法沿袭了古代书法的一些基本特征,但是也同时对古代书法作品内部的基本元素进行了改变,最终也通过借用一些已经构成的观念来重新组合文字,从而高效地完成现代艺术品的创作。
  2.2 时代发展下的书法审美转型
  在传统书法背景下,书法艺术更多的是表现出书写者的情绪和具体的书写方式。而随着审美的不断转型,书法艺术已经不能够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层次,而是应该将内涵和对生活的追求更好地融合在一起,最终更好地升华个人的灵魂。
  虽然以前有很多人都认为唐代的草书是不靠谱的,但是从现在看来它是超前的。诸如邓石如、怀素和其他著名的书法家的成名并不是他们个人的不同字体有多么出色,而是因为他们敢于在打破常规的基础上寻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书写方式,从而形成较为独特的气势。③从这个角度讲,现代书法的审美其实和現代人自身的意识有着直接的关系,最本质就是在创作的过程中不断地求新、求奇。
  很多研究现代书法的人表示,现代书法内部的结构实际已经产生了变化,如果现代的书法家只是采用临摹的方式来学习书法,自然不会产生很好的效果。而且写好书法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事情,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练习才能够有所精进。传统的文化生态环境已经不能够适应当今书法的发展,现代书法一方面需要更好地延续传统内容,另外一方面则需要产生新的内涵。
  3 现代书法艺术家案例
  3.1 徐冰
  著名的当代艺术家徐冰就是以研究现代书法出名的,他的成名作《天书》中就展现了多个“新汉字”,这些新汉字不同于原始的书法,而是以符号性和图像性的方式来突破书法的新境界。仔细阅读这本书后,就可以发现甚至都不能够将里面的文字看作书法,其更多的属于一种版画。从“书”的角度来看这本《天书》,它不仅具有传统书籍的典雅美,更具有方形字的美感。而从“画”的角度看,《天书》中的每一个字都可以被当作是一个微型的画作,很多人甚至可以从这本书中发掘出作者内在的气质。
  值得注意的是,《天书》这本书在1989年就已经制作完成了,以徐冰的书法功底来说,这本书实际是对当时那个时代的视觉现象和文化现象的一种展示。他独特的展示方式也和作品的表达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但是正如“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有的人认为徐冰的《天书》是一部非常好的作品,有的人则认为他的作品显得非常糟糕。因此,每个人都是从自己的角度欣赏现代艺术品。
  后来有人采访徐冰,他坦言之所以要创作《天书》这本书,实际也是为了更好地通过现代艺术的方式来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所以他自己在创作《天书》这本书中的汉字时只是保留了文字本身的形式,却没有让人更好地感受文字内部的精髓,甚至他说自己这本书是展示了中文在外国人眼中的样子。不可否认,我国在发展的过程中确实受到了外国文化的影响。因此,笔者认为徐冰的创作为的就是将中国文化和外国文化更好地融合在一起,顺便向每一个读者展示一下现代书法艺术的发展概况。
  3.2 王冬龄
  与徐冰类似的另外一名现代书法艺术家叫作王冬龄,他为了让自己的书法作品变得更加丰富,多次去往韩国、法国和其他国家进行参观。他一直非常热爱研究现代的书法,从而使他的很多书法充满创造性。但是与徐冰不同的是,他在创作的过程中并没有想着去违背书法的传统,所以他的作品不仅显得创意十足,还延续了传统书法的一些风韵。
  王冬龄还试图将自己的草书推向国际,为此他曾经试图和“苹果”进行合作,并取得了成功,更多的人看到了他所创作的草书。他的作品虽然都显得非常抽象,但也不是毫无依据的,很多人从他苍劲的笔力中看到了他多年的艺术功底,将他的草书定名为“乱书”。他这种不同类型草书的出现不仅打破了原有的章法和形式,更让书法具有很强的抒情性,最终也就会激发书写者的心理能量。①王冬龄还为人称道的是他创作书法的形式,其内部的过程非常引人关注,实际创作的形式也更好地突破了原始书法的形式,甚至很多人认为他所创作的草书是前人很难进行尝试的。   《逍遥游》是王冬龄著名的书法作品,其不仅有效地诠释了西方语境中的主要景象,更喜欢用奔放的草书形式来更好地吸引大家的眼球,最终让中国书法迸发出新的生机。用他自己的话说,现代的书法精神实际也更好地传承了我国的道教和禅宗的精神。他这种独特的观点也让时代的发展和传统艺术更好地结合在了一起。
  4 未来现代艺术的发展趋势
  4.1 高效理解现代书法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不能一味地对书法创作提出各类反对意见,虽然实际也存在诸多善意的批评。当代的书法正面临转型的关键时期,需要更多人更好地探索其中面临的各种可能性。因此,未来需要在分析现代书法内在精神的基础上更好地对现代书法进行客观地评价,更好地分析内部存在的本质精神。
  现代的书法艺术实际一直都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甚至逐渐和古代书法的关系变得越来越淡薄。在唐朝和宋朝之后,我国的书法已经变成了一种艺术,并更好地将历史、美学和道德三种不同的科目交叉在一起。上述在书法领域内部反映出的问题也说明现在真正研究现代书法的人才较为稀少。
  王冬龄在《艺术当代》杂志中提出了传统书法发展的方式,这种发展方式势必会打破现在书法形成的规则。他认为传统书法在失去自身文化生存环境之后更需要有效地和现代的艺术语境相互融合。他的观念既可以打破对传统书法艺术的束缚,更可以有效地解决在现代转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另外一名研究现代艺术的陈振濂先生从一开始就对书法的现代化持反对意见,甚至列举了诸多观点来论证自己的主张,更提出了自己所支持的“学院派”书法是由技术、品位和手段三要素组成的。他指出,书法只有保持传统才能够不失去其本色,也只有深深将其根植于传统才能够更好地将其推向未来。
  虽然不同的人对于现代书法有不同的认识,但是大家在某些点上是可以保持一致的:第一,大家都将传统的书法更好地融入现代艺术发展中,并主张将其推向世界;第二,大家都想要对现代艺术多一些宽容和少一些责难,为的是给现代艺术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相信我国的艺术会更好地走向世界和走向未来。
  4.2 多元发展,活出精彩的自己
  当前的中国书法语境多数都是以大众文化语境为基础的。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生产的规模正变得越来越大,更多的人想要向大城市集中,最终也就可以更好地被更多的社会群体所整合。①大部分相似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情况会形成相近的文化形态,更多瞬间化和碎片化的文化形态势必也会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无疑对大眾文化主体和文化环境的影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大众化文化思潮为基础的文化思潮实际确实在书法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也属于时代发展的产物。即便所有的书法并没有转化为大众的文化,但是内部有着更加深刻的烙印,与书法相关的世俗化东西逐步多了起来。到最后,即便书法没有能够成为符合大众需求的刺激品,但是却也更好地为迎合大众做出了一些改变。当然,如果能够将“开放式书写”和“女性介入”等两个方面的世俗文化更好地融入当代书法人身上,不免会表现出一些功利的含义,这自然也反映出了以个人为中心和淡化理想主义的发展方向。
  书法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实际和跟风转型有着直接的关系,但是最终也不符合传统书法文化的特质和社会发展的动力。多数书法在发展的过程中主要是在寻找本质的基础上更好地尊重个性,从而更好地实现健康发展。当然,当代的书法家实际并不缺少创新意识,而是缺乏传承的一种深度,在创作书法时并不从基础着手,而是喜欢去随大流。这种功利的方式其实反映出其对书法未来的前景缺乏明确的认识。②未来只有在分析传统内容的基础上更好地创作多种具有个性的作品,才能够更好地满足现代人的实际文化需求,书法事业才能够更好地向前发展。
  4.3 尊重传统,走向现代
  在一切传统书法中更多的人看到了“传宗接代”的意识,实际也体现了对传统观念的不断认知,不同书法内部也确实是存在一定的冲突和分歧的。因此,在尊重书法传统和走向现代化的基础上需要遵循如下几个步骤:第一,注意在掌握传统书法流派的基础上更好地了解观众既有的视野和期待,为的是为现代书法的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注意让任何一幅作品和观众自身的审美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样才能够在保证书法“艺术性”的基础上来让更多的人理解书法中的精髓。可以看出,在“现代书法”这个大的试验场上,我们需要充分将符号、语言、构解主义、非本质主义和其他不同的艺术形式更好地表现出来,最终才能够将这些不同类型的书法艺术更好地融入现代化的大潮中。实践证明,更多的专业人员只有充分地尊重有关的传统才能够让书法更好地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5 结束语
  书法已经在较为漫长的历史中从实用性较强的艺术发展成了具有一定欣赏性的艺术。很多人喜欢从不同的书法作品中去寻找精神上的慰藉。但是艺术的本性并不是一个不断否定自己和创造新鲜的过程,在发展现代艺术时要充分尊重此类规律。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环境内部的创新型当代书法艺术正在不断地向前发展,但是这并不表明书法从此会直接消失,至少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并不会直接消失,所有不同类型的书法艺术创作都是以此为基础的。因此,未来只有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够学到更多先进的书法艺术形式,并让专业人员通过回顾经典来继续向前发展。
其他文献
博物馆建筑防火设计是一项全面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我国新一轮博物馆建设浪潮的来临,许多新建博物馆都具有建筑规模大、结构复杂且内部使用功能多样化、复合化的特点。而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已经成为了现阶段的一个世界性难题。在生产生活当中,人们在获取大量化学物质来满足作业需要的同时也将那些有毒有害的物
摘 要:嘉峪关始建于明朝洪武五年(1372),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被誉为“边陲锁钥”“天下第一雄关”。有着649年历史的嘉峪关关城流传着众多优美动人、引人入胜的故事传说。这些故事传说也从侧面体现了嘉峪关精湛的施工工艺、严格的修筑质量、缜密的防御设计。文章从多个方面概括、分析、总结了嘉峪关故事传说所反映的建筑特色和建筑智慧。  关键词:嘉峪关;故事传说;建筑特色  嘉峪关是我国明长城的西端起点
摘 要:文章以陕西恒大会展中心出土的一批汉代鎏金铜饰为研究对象,为了更好地保护这批鎏金铜饰,对比查阅相关文献明确此类汉代铜饰的用途、造型內涵,并对这批鎏金铜饰进行病害调查。通过前期的观察、取样,结合超景深显微和扫描电镜的检测分析,明确病害状况。通过对比相关鎏金铜器修复方法的优缺点,在前期病害调查的基础上,制订修复方案,最后进行修复示范研究。  关键词:鎏金铜饰;造型内涵;病害调查;保护修复  1
摘 要:文物保护是社会研究和人类历史研究中的重点领域,近年来兴起的三维扫描技术,在文物保护中有着积极的作用,逐渐成为数字化文物保护的重要手段。文章在研究分析三维扫描技术原理与核心设备的基础上,结合现阶段三维扫描技术的应用现状,重点探讨了该项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的技术路线与关键流程。  关键词:三维扫描技术;文物保护;点云;建模  我国是一个拥有着几千年灿烂文明的国家,留存至今的文物数不胜数,文物保护是
宋代建朝后,对当时混乱的度量衡状况进行整改和规范,使用全新的“分”“氂”“毫”“丝”“忽”十进制,其精密度大大提高。这都离不开北宋初年有司监内藏库崇仪使刘承珪创制
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建筑工程规模得以进一步的拓展,而就现实角度进行分析,我国建筑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其自身所有的高速发展往往会对当前经济形势及社会环境在
摘 要:博物馆文物藏品数字化展示是当前博物馆“让文物活起来”的一种重要形式。博物馆作为可移动文物的集中保管和展示地,已成为展示传统历史文化的最好舞台,而建立博物馆藏品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则是现代博物馆藏品对外开放展示工作的重要环节。我国现存可移动文物大多收藏在博物馆,在数字化管理下,博物馆藏品得到高效管理。数字博物馆的出现使博物馆更好地发挥出社会教育和公共服务功能。通过对张掖市博物馆馆藏文物数字化工作
实体摘要任务是从知识图谱中描述实体的大量三元组中选取最优子集作为摘要。现有实体摘要系统通常以较复杂的方式集成多种摘要技术特征。已开展的评测工作对现有系统进行了总
新媒体能够为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发展提供全新的平台作为支持,有利于实现文化环境的平等化。基于此,将博物馆自身的社会教育职能充分发挥出来,注重其自身服务品质的提升,加强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