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高校事业的发展,资金的增加,高校报账越来越难,通过分析高校经费来源多元化、资金收支激增、报账流程复杂、信息不对称、报账人和审核工作者的素质欠佳等原因,提出增加审核人员、加大宣传力度、加强财务信息系统建设、提高人员素质等对策,以改善报账难的困境。
关键词:高校;报账难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0-02
随着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高校资金流量日益俱增,收人来源呈现多样化,支出内容也日益复杂,这种情况下,财务部门的工作量成几倍地增长。高校财务报账审核是高校财务管理中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在报账业务量不断增加,而财务审核人员没有相应增加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的情况下,在当前全国的各大高校,财务报账成为师生们的一大难题,尽管各高校的财务部门想尽办法来缓解这一难题,但效果并不明显。
一、报账难的原因
1.经费来源多元化,报账趋于复杂化
伴随着政府对高校投入的增加、高校收费政策的实施以及办学规模的持续扩大,高校经费来源持续增加,不仅有财政拨款,还有学费收入、科研经费拨款、学校自筹收入、银行贷款、捐赠等收入,同时伴随着人才引进、重点学科建设、国际合作与交流,各种新业务层出不穷;多元化的经费伴随着多元化的经费管理办法,报账变得越来越复杂化。
2.经费收支激增,核算量大,财务人员工作压力突出
据不完全统计,很多高校在近5年的收入年增长比例在8-10%,而财务审核人员增加甚少,但人均工作量年增长率却达到10%左右。人员短缺,财务人员与业务量的严重不匹配,使财务报销变得越来越难。生理与心理双重压力和单调刻板重复的工作,使其普遍有过抑郁、焦虑、情绪稳定性较差等不良心理状态,难以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3.报账流程复杂,报账制度繁多
从上述流程来看,占绝大部分时间的是领导审批和报账阶段,由于高校领导一般身兼数职,公务繁忙,层层审批下来,耗费报账人员大量的时间;另外,由于报账的师生非常多,在财务处排队等候也要浪费很多时间。
学校财务管理中除执行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学校的内部管理规定外,还要执行各类经费的管理办法,由于报账制度繁多,给审核工作增加了难度。
4.信息不对称,导致报账时间成本高,与财务人员易产生矛盾
一方面由于很多高校财务部门不重视财务报账宣传,缺少报账指引,导致报账人员在办理几次业务后才知悉流程;另一方面经费负责人和报账人员缺乏报账信息,包括财经法律法规、学校的规章制度、财务部门的内部管理规定及细则,审核人员需花大量的时间反复讲解相关事项,影响了效率,报账人员也常由于手续不齐等原因造成的反复排队,积累了很多怨气。
5.经费使用周期不一致,出现报账高低峰期
政府财政拨款通常在每年的4-5月下拨,零余额部分在12月中下旬收回用款指标,相应地,校内预算下拨的经费通常在当年的上半年下拨,下半年集中使用,年底使用完毕。以上二类经费是学校最主要的经费,因经费下拨的时间问题,上学期末,下半年,特别是12月份是报账的最高峰期,每年的3-4月份是报账的相对低峰期。
除政府资金外,其他资金中占用审核工作量最大的是科研经费,几乎所有的科研经费在下拨时就已明文规定具体的结题或中期检查时间,报账时间集中在结题或中期检查前的一个月以内。
6.报账人员和审核人员素质不一
报账人员中有教师,科研人员,一般行政人员,研究生,本科生。由于大部分前来报账的师生都不是报账专员,缺乏必备的财务知识和报账技能,他们的素质直接影响报账有效率。
财务审核队伍中有半数以上是年轻的专业人才,但仍存在一些业务素质差、职业道德低的,年龄较大不能适应高强度工作的,有些老同志经常有许多“关系户”,没有严格执行排队纪律,经常出现熟人插队现象,倚老卖老,不利于科内团结。长期重复的业务操作,高校对财务人员的职称、待遇、晋升等方面的不重视,也导致财务人员的职业倦怠。
二、对策
1.增加财务审核人员,成立报账中心
争取学校领导的同意,增加办公场地,设立专门的报账中心,配备先进的办公设备,增加专门的审核人员,即使因为学校人事编制有限,也应该招聘一些合同制工作人员,甚至可以叫一些财会专业的学生前来实习。
2.完善规章制度,优化报账流程
对所有的规章制度明确化并且按章执行,所有业务要有统一的处理原则,不能出现“特殊处理”的情况。
对现有流程进行规范或者再造,以提高它的运作效率;在报账环节设定流程全程运转的流程团队,使报账的师生可以享受“一站式”的全面服务;建立相应的考核体系来激励财务人员,提倡协作的组织文化,提倡以“师生为中心、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理念。
3.大力宣传报账的相关规定及流程
印制各类宣传小册子,各科室整理出清晰的业务流程图,在财务部门的网页上提供各种财经法规,图文并茂地描绘各种业务的流程图,能够让人清晰地查询到具体某项业务到指定的某个柜台办理。报账大厅内设有专门的电脑供师生们查询财务信息,并有专门的人员作指引。
4.培训各部门报账人员,强化报账人员及经费负责人的责任意识
定期开展校内各部门报账员的培训工作,及时宣传报账的相关规章制度,传授报账的技巧。各类经费的申报及认领时就要加强经费负责人的财务责任意识,如一个新项目经费到账时,向项目负责人宣传该类经费的使用办法,注意事项,必要时候项目负责人签订合规使用经费的保证书。
5.完善财务信息软件系统,推出无现金报账制度、网上预约报账、个人收入网上申报系统
(1)无现金报账制度。开通银校互联系统,所有的支出均通过银行结算。异地或同城单笔交易在2000元以上的支出需通过银行转账方式结算,同城单笔交易在2000元以下的零星支出可直接转入师生的银行账户。
(2)网上预约报账系统。报账员自行在网上申请报账。申请前先分类整理并粘贴好票据,进入财务处网上预约报账系统,输入凭证的相关要素,如摘要、金额、附件张数,保存数据后系统自动形成一个流水号。将所有准备好的票据装入一个文件袋,交财务处票据投放处,专人初审密封后交由审核人员审核,扫描流水号,系统自动生成凭证,复核并由出纳付款后,短信平台将此次报账的结果通知报账人或经费负责人,结束整个报账过程。这种报账模式可省去报账人排队等候的时间,也可以改善报账大厅的吵杂环境。
6.利用“Dead line效应”,分散报账高峰期
根据经费管理办法,所有经费入账时就在财务系统内设定经费支出进度管理,将项目执行期间分成N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的最后一周或一个月为报账的最后期限,利用短信平台通知经费负责人资金的支出进度,以督促其及时报账。由于经费的使用期不尽相同,这种做法可以让习惯在“最后期限”报账的人均衡到不同时期,避免“扎堆”报账。
7.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利用激励机制调动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鼓励自学国家财经法规的同时,还要组织每年一次财务人员的继续教育,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具体的业务培训,每周进行一次科室内部研讨会,财务部门领导要经常在全体会议上作思想教育工作。
8.注重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
结合的方法,调动审核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引入绩效工资制度,打破现今的“大锅饭”薪酬分配制度,让工作能力强的人在工资待遇、晋升、评优等方面体现出优势。
参考文献:
[1]丁家源.就高校“报销难”谈财务服务体系的构建[J]会计之友,2012(3)(上):119-121.
[2]张润舒,刘金锋.打造高效和谐的高校报账中心的构想[J]. 2012(1)(中):112-114.
[3]林琴珍.试论高校财务报账流程优化[J].财会通讯,综合2010(11)(中) :69-71.
[4]林慧卿.浅析高校财务前台报账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财会研究,2009(6)41-43
作者简介:饶利芬(1979-),女,广东人,公共管理硕士,会计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关键词:高校;报账难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0-02
随着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高校资金流量日益俱增,收人来源呈现多样化,支出内容也日益复杂,这种情况下,财务部门的工作量成几倍地增长。高校财务报账审核是高校财务管理中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在报账业务量不断增加,而财务审核人员没有相应增加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的情况下,在当前全国的各大高校,财务报账成为师生们的一大难题,尽管各高校的财务部门想尽办法来缓解这一难题,但效果并不明显。
一、报账难的原因
1.经费来源多元化,报账趋于复杂化
伴随着政府对高校投入的增加、高校收费政策的实施以及办学规模的持续扩大,高校经费来源持续增加,不仅有财政拨款,还有学费收入、科研经费拨款、学校自筹收入、银行贷款、捐赠等收入,同时伴随着人才引进、重点学科建设、国际合作与交流,各种新业务层出不穷;多元化的经费伴随着多元化的经费管理办法,报账变得越来越复杂化。
2.经费收支激增,核算量大,财务人员工作压力突出
据不完全统计,很多高校在近5年的收入年增长比例在8-10%,而财务审核人员增加甚少,但人均工作量年增长率却达到10%左右。人员短缺,财务人员与业务量的严重不匹配,使财务报销变得越来越难。生理与心理双重压力和单调刻板重复的工作,使其普遍有过抑郁、焦虑、情绪稳定性较差等不良心理状态,难以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3.报账流程复杂,报账制度繁多
从上述流程来看,占绝大部分时间的是领导审批和报账阶段,由于高校领导一般身兼数职,公务繁忙,层层审批下来,耗费报账人员大量的时间;另外,由于报账的师生非常多,在财务处排队等候也要浪费很多时间。
学校财务管理中除执行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学校的内部管理规定外,还要执行各类经费的管理办法,由于报账制度繁多,给审核工作增加了难度。
4.信息不对称,导致报账时间成本高,与财务人员易产生矛盾
一方面由于很多高校财务部门不重视财务报账宣传,缺少报账指引,导致报账人员在办理几次业务后才知悉流程;另一方面经费负责人和报账人员缺乏报账信息,包括财经法律法规、学校的规章制度、财务部门的内部管理规定及细则,审核人员需花大量的时间反复讲解相关事项,影响了效率,报账人员也常由于手续不齐等原因造成的反复排队,积累了很多怨气。
5.经费使用周期不一致,出现报账高低峰期
政府财政拨款通常在每年的4-5月下拨,零余额部分在12月中下旬收回用款指标,相应地,校内预算下拨的经费通常在当年的上半年下拨,下半年集中使用,年底使用完毕。以上二类经费是学校最主要的经费,因经费下拨的时间问题,上学期末,下半年,特别是12月份是报账的最高峰期,每年的3-4月份是报账的相对低峰期。
除政府资金外,其他资金中占用审核工作量最大的是科研经费,几乎所有的科研经费在下拨时就已明文规定具体的结题或中期检查时间,报账时间集中在结题或中期检查前的一个月以内。
6.报账人员和审核人员素质不一
报账人员中有教师,科研人员,一般行政人员,研究生,本科生。由于大部分前来报账的师生都不是报账专员,缺乏必备的财务知识和报账技能,他们的素质直接影响报账有效率。
财务审核队伍中有半数以上是年轻的专业人才,但仍存在一些业务素质差、职业道德低的,年龄较大不能适应高强度工作的,有些老同志经常有许多“关系户”,没有严格执行排队纪律,经常出现熟人插队现象,倚老卖老,不利于科内团结。长期重复的业务操作,高校对财务人员的职称、待遇、晋升等方面的不重视,也导致财务人员的职业倦怠。
二、对策
1.增加财务审核人员,成立报账中心
争取学校领导的同意,增加办公场地,设立专门的报账中心,配备先进的办公设备,增加专门的审核人员,即使因为学校人事编制有限,也应该招聘一些合同制工作人员,甚至可以叫一些财会专业的学生前来实习。
2.完善规章制度,优化报账流程
对所有的规章制度明确化并且按章执行,所有业务要有统一的处理原则,不能出现“特殊处理”的情况。
对现有流程进行规范或者再造,以提高它的运作效率;在报账环节设定流程全程运转的流程团队,使报账的师生可以享受“一站式”的全面服务;建立相应的考核体系来激励财务人员,提倡协作的组织文化,提倡以“师生为中心、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理念。
3.大力宣传报账的相关规定及流程
印制各类宣传小册子,各科室整理出清晰的业务流程图,在财务部门的网页上提供各种财经法规,图文并茂地描绘各种业务的流程图,能够让人清晰地查询到具体某项业务到指定的某个柜台办理。报账大厅内设有专门的电脑供师生们查询财务信息,并有专门的人员作指引。
4.培训各部门报账人员,强化报账人员及经费负责人的责任意识
定期开展校内各部门报账员的培训工作,及时宣传报账的相关规章制度,传授报账的技巧。各类经费的申报及认领时就要加强经费负责人的财务责任意识,如一个新项目经费到账时,向项目负责人宣传该类经费的使用办法,注意事项,必要时候项目负责人签订合规使用经费的保证书。
5.完善财务信息软件系统,推出无现金报账制度、网上预约报账、个人收入网上申报系统
(1)无现金报账制度。开通银校互联系统,所有的支出均通过银行结算。异地或同城单笔交易在2000元以上的支出需通过银行转账方式结算,同城单笔交易在2000元以下的零星支出可直接转入师生的银行账户。
(2)网上预约报账系统。报账员自行在网上申请报账。申请前先分类整理并粘贴好票据,进入财务处网上预约报账系统,输入凭证的相关要素,如摘要、金额、附件张数,保存数据后系统自动形成一个流水号。将所有准备好的票据装入一个文件袋,交财务处票据投放处,专人初审密封后交由审核人员审核,扫描流水号,系统自动生成凭证,复核并由出纳付款后,短信平台将此次报账的结果通知报账人或经费负责人,结束整个报账过程。这种报账模式可省去报账人排队等候的时间,也可以改善报账大厅的吵杂环境。
6.利用“Dead line效应”,分散报账高峰期
根据经费管理办法,所有经费入账时就在财务系统内设定经费支出进度管理,将项目执行期间分成N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的最后一周或一个月为报账的最后期限,利用短信平台通知经费负责人资金的支出进度,以督促其及时报账。由于经费的使用期不尽相同,这种做法可以让习惯在“最后期限”报账的人均衡到不同时期,避免“扎堆”报账。
7.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利用激励机制调动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鼓励自学国家财经法规的同时,还要组织每年一次财务人员的继续教育,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具体的业务培训,每周进行一次科室内部研讨会,财务部门领导要经常在全体会议上作思想教育工作。
8.注重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
结合的方法,调动审核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引入绩效工资制度,打破现今的“大锅饭”薪酬分配制度,让工作能力强的人在工资待遇、晋升、评优等方面体现出优势。
参考文献:
[1]丁家源.就高校“报销难”谈财务服务体系的构建[J]会计之友,2012(3)(上):119-121.
[2]张润舒,刘金锋.打造高效和谐的高校报账中心的构想[J]. 2012(1)(中):112-114.
[3]林琴珍.试论高校财务报账流程优化[J].财会通讯,综合2010(11)(中) :69-71.
[4]林慧卿.浅析高校财务前台报账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财会研究,2009(6)41-43
作者简介:饶利芬(1979-),女,广东人,公共管理硕士,会计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