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夜白:读懂已是梦中人

来源 :现代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er1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赵夜白
   河北人,居成都。名昭,署名癡意子、沉香山馆主人,别号清邻小筑。
   现为四川巴蜀书画院执行院长,四川内江张大千纪念馆特聘画家,四川省文史馆诗书画研究会特聘画家,成都诗婢家画院副秘书长,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九三学社社员,四川东方张大千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张大千研究会会员,成都工笔画会理事,内江市佛教协会副会长,成都沉香山馆书院名誉院长,成都蓉社画院发起人,成都普照精舍讲师,青羊官老庄书院玄同社研究员。
   四月初的成都,忽寒乍暖,暮春悄然而至。
   或许因为自己的多愁善感,每每春暮,难免会感慨花谢花飞,一时欢喜、一时感怀,春天总是能撩拨我的万千情绪。无意中找出早年那篇《以绘画的视觉形式解读红楼梦》的论文,看着那泛黄的手稿,思绪细绵。想到葬花词,想到桃花行,想到我一个亦爱红楼的朋友,赵夜白。
   夜白有斋号,沉香山馆,广为人知。但其实他还有个平时玩笑的别号,浣花溪畔拾花人。他为河北人,却有着江南词人的温婉和细腻,和红楼自小有着不解之缘。他的沉香山馆里常年有四川红学会雅集和讲座,他自己也参与其中,讲红楼中的书画、诗词楹联艺术。
   我曾见过他画了梅兰竹菊四条屏和竹子四屏两套,每一条上边都引用的红楼梦里的诗句。竹子四屏是:“疏影虚窗时滴沥”“不知风雨几时休”“幽僻处可有人行,点苍苔白露泠泠”“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迹也无”以表达竹子的风晴雨露,这样的心思和抒情实在是太贴切了!如果不是对红楼有着深入骨髓的研究和喜欢,是无法画得出红楼诗意的。
   夜白偏爱古人的东西,喜欢临古。喜欢古文人的生活状态,与人见古风。在《红楼梦》中出现的如唐伯虎的《海棠春睡图》米芾的《烟雨图》、明代大画家仇十洲画的《雪艳图》等等,都是他喜欢的作品。
   在夜白的绘画中,他注重色彩的细微敏感度,他的工笔,长于诗意的展示抒情,长于细腻灵动的线条。他尤其喜欢用矿物质颜料,除了以为色彩更为纯粹、稳定、保存久远之外有着自己独有的偏好,他喜欢松石绿,这种接近于五绿六绿的颜色,已经成为他的色系代表。在红楼中,宝玉叫人给探春送鲜荔枝,一定要用缠丝白玛瑙碟子。包括后来宝钗、惜春、宝玉、黛玉等人研究完成贾母交给惜春画大观园全景图时番番议论,青绿颜色并泥金泥银等,都是对色彩的探讨。
   夜白喜欢写诗,我听他讲他二年级开始看红楼梦,前后看了有十四五遍之多。从小受红楼梦的明清诗风影响,而桃花行和葬花吟的歌行古风对他影响最大,情多于景,后著有《清邻诗稿》,作为八零后的一代,算是小有所成者。这本诗稿,我也看过,随便摘录儿句以飨观者:“可怜抚琴人已没,何生为此今生寄”“浮生空如梦,幻质却非坚。临行相赠阅,驱车感万端”“龙泉驿寺约诗酒,大观园里印屐痕”。
   年少不懂《红楼梦》,读懂已是梦中人。如果说贾宝玉于人世间未必一帆平顺,不能以其为学习榜样。那么,他的执著、痴溺、多情、敏感和怅惘以及种种,
   则都是最真实的存在,唤醒我们每一个艺术细胞的灵魂。正如夜白,从骨子里渗透的多情与执着,何尝不是另一个宝玉。对万物有灵的怅惘,对绘画的痴迷执着,他正在自己的红楼一梦里,看见自己,遇到他人,肆意任性的抒写着自己的人生。
其他文献
勇于探索 革故鼎新  1978年,带着对艺术的追求和梦想,初中刚毕业的蒋晓明顺利考入邻水县川剧团。进团后,他乐于请教,勤学苦练,迅速成为剧团业务骨干,从小生演员逐步成长为剧团副团长、团长。剧团的生存发展便成了他每天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优化班子。  担任团长后,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对团领导班子进行优化重组。在剧团推行“以人为本,人才兴团”战略,将下海创业的原剧团业务骨干肖祖泽、罗建明、温益怀三人请
怀远者,大禹入赘东夷之涂山,华夏之摇篮;帝启诞生荆峪之榴林,最近之遥远。余桑梓之地也。夫涡淮两水夹一城,骖风驷霞;淮河一江担两山,锦绣如画。只道是,榴花艳事,淮上明珠,桓氏门阀,鄂公郡府。竞说宫宋杨林,潘崔楼胥,百年佳话。夫榴花者,怀远石榴之莲蕊胎衣。以其一片丹心、满簇红缨,粲然于枝叶之间。赤诚之艳名,怀玉之忠心,冠于百卉之上。余每感乡邑石榴花掘力于枝头,香压春开;繁华吟唱于田园,生机澎湃。昨日受
冯建吴在一生的艺术探索与创造中,根植于传统与生活,在此基础上进行熔铸、升华,形成了具有书写性、写生性、时代性的独特艺术语言特征与形态,对西南及巴蜀地域的艺术创造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与促进,对当代中国画艺术创作的探索与创作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价值。  近现代以来,中国画在艺术形态、语言风格、时代审美等各方面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和转换,时代的进步推动着中国画的创新与发展,诞生出了诸多成就卓著的艺术大师。作为2
如今,中国西部魔幻电影创作方兴未艾,仍需要缜密而严谨的策划,依赖规范而准确的操作。当然,首先是要树立正确的创作意识,可以概括为“风土为表,人情为里;生活为骨,想象为翼;文化为血,精神为脉”。  在世界影坛的类型片创作中,魔幻片与科幻片同属于幻想片的范畴,科幻片的奇思妙想皆植根于科学土壤而枝繁叶茂,魔幻片则截然不同,其故事题材中含有诸多超自然元素,描绘的多是超越人类科学预知范围的事物与思想,往往以天
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博士,教授,现任教于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分析学学会成员,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四川音乐家协会会员。长期从事曲式学、音乐作品分析、评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近些年来,国内民族歌剧艺术进入到快速发展时期,这为四川省本土歌剧的创作与歌唱表演开辟了崭新的天地。在四川演艺星光闪烁的天空下,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本土青年歌唱家,女高音歌唱家罗蓉,四川音乐学院声乐系的史
作为“褶子状态”而存在的视觉艺术,西南风景艺术有一条较为明显的演进道路与倾向:即从传统“乡土一风景绘画”向“生态一风景绘画”的持续推进与发展。若从梅洛一庞蒂绘画理论角度看,西南风景艺术事实。上潜藏着从“可见性因素”向“不可见性因素”不断发展与深化的过程。   风景艺术具有“可见”与“不可见”的双重性,是由交织性的、反复叠加的、非透明性的各种“褶子”所构成的风景景观或风景文本。   风景当然是“可见
“忆昔当年初学艺,二八芳龄花枝细。天下金簪何处得,蜀中一脉称绝技。”上世纪70年代末,蜀绣遍布四川民间,川西农村甚至出现了“家家女红,户户针工”的盛况。那一年,杨德全20岁,正值蜀绣在川发展的巅峰时刻,她违背父母对她前途优渥的安排,转而考入成都蜀绣厂当了一名普通女工。这一干,就是二十余年。  自小对五彩斑斓丝线的迷恋,良好的家庭教养熏陶出来的不凡审美,以及熟读诗书对情操的陶冶,塑造了杨德全既缱绻感
代沟的形成与不仅与价值观有关,它也与代与代人群之间的交互、沟通有着很大的关系。在原始的代际传承中,“前浪”人群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并且“前浪”在对“后浪”做出指引时都会要求 “后浪”进行毫不偏差的“跟随”。但现在“后浪”人群越来越强的主观性需求已经逐渐代替代际人群之间的价值观上的差距,后浪逐渐的在追寻一种代际交流中的话语权,这种现象的出现已经开始在打破原始的代际传承平衡。  2020年5月4日青年节
手捧《丁酉怀澄堂诗草》诗集,细细读来,不禁被蔡竞先生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他在自跋中说2014年3月16日至2016年12月31日所作近800首诗(其中50首词未入此集)中辑选531首。真难以想象,在事务繁杂之余,创作仍如此勤奋,思维如此敏捷,真令人肃然起敬。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大凡有一定文化修养之士,都会与诗结缘,通过吟诗方式,抒发自己的情志。蔡先生五歲时,在父母教导下,诵念古文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