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资源,阅读教学的源头活水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088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本是链接教师、学生、编者的桥梁与纽带。文本中字词、语段、修辞等资源的合理开发与运用是决定阅读教学内容、提升阅读教学效益的重要保障。在教学中,我们要关注文辞,开掘语言资源;关注文体,开掘规律资源;关注语脉,开掘思路资源;关注结构,开掘谋篇资源,从而提升阅读教学的整体效益。
  [关键词]阅读教学 文本资源 效益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1-028
  阅读教学是师生双方围绕着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文本是链接教师、学生、编者的桥梁与纽带。文本中字词、语段、修辞、篇章等资源的合理开发与运用是决定阅读教学内容、提升阅读教学效益的重要保障,是进行阅读教学的前提。
  一、关注文辞,开掘语言资源
  文辞,即文本遣词造句的艺术。经典文本中蕴含着丰富的价值意蕴,它们寄寓在语句、字词,甚至是标点上。紧扣这些文辞进行教学,能够起到开启全文、牵动全篇的效果。如,《灰椋鸟》中“我想,灰椋鸟尖尖的嘴……我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场面呢”一段,它的首尾都用问号:第一处问号,直接言明了作者对灰椋鸟的最初印象并不好;第二处问号,则将作者内心对灰椋鸟归林场面的惊叹与喜悦展现得淋漓尽致。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两处标点进行整合思考:为什么作者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呢?这也是深入理解这篇课文必须重点探究的核心问题。
  这里,教师就是紧扣文本中的“标点”作为切入点,对文本的语境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选择能够开启全文、统领全篇的资源价值点,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二、关注文体,开掘规律资源
  关注文体,就是要摒弃传统文本解读的策略,从文本的文体特征和学习策略的角度对文本进行开发与利用,引领学生以无限贴近文本的姿态进行自主性阅读。教学中,教师借助文体规律将相应的学习方法转化为群组问题。这是促进学生习得读写方法、践行自主读写、促进能力提升的有效策略。例如,《早》一文作为一篇典型的写景状物类文本,在描写三味书屋的同时,也对屋中的梅花进行描写,盛赞其“清香纯净疏淡”“开得最早”。这种写法正契合写景状物类文体的创作规律。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这一内容,借助这一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一是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具有什么特点?二是课文中哪些关键词语表现了景物的这一特点?三是作者为什么要在课文中穿插这两处景物描写,这对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有什么作用?这三个问题,前两个指向于内容层面,探讨景物描写的内涵和方法;而最后的问题,则指向于文本的文体特征,从文体规律的视角观照作者表达的思路,这样为阅读教学开掘出有效的教学资源。
  三、关注语脉,开掘思路资源
  语脉,就是语言的纹理和脉络,是作者蕴藏于文本中的表达思路及其产生的文本结构。为了凸显表达的主旨,作者都会选择最为典型的素材或烘托人物、或凸显主题,这就构成了文本指向主旨的个性化语脉资源。如果阅读教学中,能够从文本的字里行间准确开掘出这些资源,就能有效提升阅读教学的整体效益。仍以《早》一文为例。这篇课文蕴藏着两条鲜明的语脉:一是课文的题目“早”字,这是作者行文的主线;二是腊梅,这是文章的暗线。课文将腊梅的描写贯穿全文,巧妙地将其与鲁迅的品性对应起来,起到了借物喻人的表达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扣题导入,让学生借助文本内容提取出与“早”字相关的人和物,从两条思路走进课文,一方面感受腊梅的品性特点,另一方面则进入三味书屋,认知鲁迅、了解鲁迅。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
  四、关注结构,开掘谋篇资源
  语文教材以单列的文选形式编写,不同的文本学生的收获与体悟也自然不同。教师要在学生不断积累的基础上,引领学生进行合理地规划与梳理,以构建内在的知识体系,促进其自主读写能力的提升。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回顾、深入反思,从而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例如,《学会合作》一文中的“我们任何人在整个世界上……都离不开与别人的合作”这段话,从文本表达的视角来看,蕴含着以下的教学价值:首先,这段话呈现出总分总的结构,段首与段尾交相辉映;其次,清晰的语段结构为学生练笔仿写提供了有效的范本。练笔时,可以运用上“总之”进行语段的概括。这是对文本语段结构进行整合、梳理的典型。教师引领学生对文本语言外显形式和内在思路的准确分析,把握了文本语境的特点,并在实践练笔中仿照,这对学生认知、掌握总分总结构语段的特点起到了较好的梳理整合作用。
  总而言之,文本是阅读教学对话的基础,更是教学资源的聚集地。只有合理地开发与运用,阅读教学才能成为有米的巧妇,才能促进教学效益的整体提升。
  (责编 韦 雄)
其他文献
[摘 要]教材是为实现既定教育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材料。系统全面地解读教材,加强与教材对话,解决好文本“有什么”、文本“教什么”和文本“如何教”等问题,全方位挖掘教学价值,是语文教學实现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的重要基础和必然路径。  [关键词]教材解读;教什么;如何教;对话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2-0034-01  
[摘 要]纵观当下的阅读教学,对比策略的运用相对孤立、逼仄。我们必须要拓展对比联系的范畴,指导学生紧扣文本的情感语境进行感知,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比性思维能力的发展。阅读教学要打破常规,在对接版本中对比;深入探寻,在同中求异时对比;链接语境,在言意融通中对比。  [关键词]阅读教学;对比策略; 教学思维;突围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
在奶牛业的发展中,随着遗传改良技术和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种公牛精液生产对奶牛质量的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主要分析了影响荷斯坦种公牛精液生产的主要环境影响因素,进而提
以实践工作经验为基础,对猪流行性腹泻的发病原因及诊断要点进行简要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猪流行性腹泻的主要预防措施,旨在提高猪腹泻诊断、治疗及预防工作的针对性,进一
近些年,随着我国养猪政策的扶持奖励,养猪产业已从散养向着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这有效满足了我国对猪肉产品的需求,可规模化养猪场中,经常会暴发一些疾病,为养殖户带来了较大
[摘 要]语文教学涉及内容众多。为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丰富学生的学习认知,教师对教材文本进行全面解读应成为课堂教学的前提。教师要注意文本的言意共生探究,用心聆听文本“心声”,这样才能顺利抵达文本核心,形成科学的教法应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聆听文本;言意共生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4-0057-01  语文备课设计时
介绍了布鲁氏杆菌及其种类,分析了羊布鲁氏杆菌病的感染途径,并提出了实验室化验人员针对羊布鲁氏杆菌病的防控措施。
对家畜胃肠炎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