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我来

来源 :故事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wlqw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天,月迷津渡,一支日军小分队突然出现在青滩码头,很快控制了码头、船老大和船工。
  原来,日军得到情报,有几艘装有草药的船只要出日占区,沿江而下到抗日游击队活跃的下游。青滩是船队的必经之地,日军便在这儿张罗了一张大网。这条江上游险,过青滩难,只有姓韩的船老大能过。正因为如此,日军认为只要控制了船老大,就掌握了主动权,因为除了船老大,还没有谁能让一只船顺利出关,险滩、激流、暗礁、明堡,这些都足够令人丧胆。
  天放亮时,日军把船老大和船工们强制集中在一家客栈的吊脚楼里,几缕曙光里,日军的刺刀闪出冷冷的光,映在架在吊脚楼上的几挺机枪上,冷冷的枪口对着码头的方向。
  此时,最着急的是船老大。几天前,从下游来了一个人找到他,对他说:“游击队伤员缺药,日军封锁,好不容易弄了些草药,以解燃眉之急,请您帮忙过鬼门关。”来人怕船老大不答应,说着话就塞过来一把大洋。船老大一把推开,给对方递了一碗酒,对饮,算是接了这活。按照那日约定,一个小时后,运输药材的船队就会靠岸,船老大便上船帮助船队驶出鬼门关。
  船老大向隅而坐,万分焦灼,为了牢牢坐稳老大的位置,他从未向外人传授过几代人用命换来的绝技,如果他不能脱身,不能上船,船队的处境将更加凶险。
  看守他们的是一支训练有素的日军特种部队,专为截获运输药材的船只而来,煞费苦心,志在必得。他们直奔江边客栈,并在这里轻易地找到了船老大。因为客栈的老板娘是船老大的女人,一双水汪汪的大眼天天盼船老大来喝酒、来睡觉。
  这支日军小分队也非常谨慎,只允许客栈老板娘走动,给被看押的人送点水、弄点吃的。而他们自己却不吃客栈的饭,只吃自备的罐头和干粮;喝的水,也要中国人试喝后才装入军壶。他们本想把船老大单独困在一边,众船工不许,竭力护住老大。日本人知道这些船工大都是在船上见过世面的,怕逼急了会拼命,只好作罢,但怕有闪失,不仅派专人盯死船老大,还时不时地派人过去查看一番。

  忽然,老板娘一邊朝外跑,一边喊道:“起火了,起火了!”人们一看,只见厨房浓烟滚滚,火苗直蹿。老板娘没跑几步就被一个日军士兵追上,一枪托击昏在地。
  困在屋里的人刚想去救火,就听一阵枪栓响,只好在黑洞洞的枪口下,被迫重新回到原地。十几个日军士兵赶紧从空地上的大缸里取水泼灭了火苗。木制吊脚楼为防火,在空旷地上摆放了专门用石头打制的几口大缸,装满水,正好被日军派上了用场。
  日军判断这是有意纵火,是烽火,看到信号后,那些准备靠岸的船只见势就赶紧顺江而下了。起火之时,也确实有几只船从上游驶向青滩,船上的人看到了烟火,也看到了老板娘,因为她奔跑的地方是船上的最佳视角区。上次来拜访船老大的那个人也在船上,他在码头上没有见到船老大,就已经生疑了,现在又看到老板娘被击倒,便断定鬼子已做了伏击准备。这名久经沙场的抗日老兵,赶紧下令前行,即使死在鬼门关,也不能落入鬼子的手里。

  日军见状,赶紧下令机枪扫射,船上不停有人中弹,但船只还是很快过了伏击区,日军只好沿江岸一路追击。鬼子恼羞成怒,要提审船老大。当几个日军士兵气势汹汹把船老大从墙角架起来时,一看就傻眼了,因为站在他们面前的不是船老大,一名船工不知何时换上了他的衣服。
  而真正的船老大在众人的掩护下,独自顺江而下,泅水到了险滩最险处,此时正站在江中的大礁石上接应迎面而来的船只。因为适逢枯水期,所以江中这块最大的礁石露出了狰狞的头。无数船只曾毁于此,无数船工曾丧命于此,鬼门关的这一关还没第二个人闯得过去。当船上的人看到了船老大时,都禁不住惊呼起来,看到他就看到了希望。岸上追过来的鬼子也看到了,朝船老大不断地打枪。
  船老大向船上的人不停地做着手势:朝我来,朝我来,朝大礁石冲过来!鬼子的枪打在船上,幸亏有浪颠簸,没伤到船身。船工们眼红了,手在发抖,心想反正一死,眼一闭,就朝大礁石、朝船老大站的方向冲了过去……
  然而,船居然安全地过了礁石,驶出了鬼门关,船上的人回望船老大,发现大礁石上已没了他的身影。原来他被追来的鬼子开枪击中,落到了水里。
  后来,客栈老板娘从鬼子那儿逃了出来,冒险找到并厚葬了船老大的尸首,请来的石匠还在打碑,她就梦到了船老大,要她在大礁石上刻下三个大字:“朝我来”。一切妥当,她烈性子犯了,一把火烧了吊脚楼之后,不知去向。有人说,朝他去了……
  而自从有了“朝我来”,过这道险关就有了秘笈:朝大礁石正对着冲过去!自此,险关不再险!
  (发稿编辑:田芳)
  (题图、插图:孙小片)
其他文献
老公拿出一张银行卡对老婆说:“刚才我看了银行账户余额,终于达到目标了!”老婆好奇地问:“什么目标?”老公答道:“你不是说过,账户里的数字最好看起来像电话号码吗?”老婆激动地说:“有多少?快告诉我!”老公回道:“11.9元。”(田剑平)疤痕小兰妈接到老师的电话,说小兰被同学抓破了脸。她挂上电话就怒气冲冲地赶到学校,谁知见到那个学生家长,她却笑着说:“没事没事,小孩子难免磕磕碰碰。”回家路上,小兰生气
何涛是个普通的上班族。这天上午,他接到一个电话,一个凶巴巴的声音传了过来:“你是何涛吧,你爸在我们手里,赶紧凑齐50万元,打到我们指定的账号上,要不然就等着撕票吧!”紧接着,何涛父亲抖抖索索的声音传了过来:“儿子啊,赶紧把钱打过来,要不然我这条老命就没了。我知道你一下子凑不齐50万元,不过我那张银行卡上还有钱,取款密码,你听清了,是039584。”何涛愣了一下,迅速在一张白纸上,记下了那组数字。何
最近,秦方被提拔当上了副镇长,可老娘还是一点没顾他的面子,“上班”时间比以前还早,她“上班”的地点在附近几个居民小区的垃圾桶。说白了,老娘就是个捡破烂的。这天,秦方带着市容所所长和几个工作人员,去各小区检查正式实施垃圾分类前的准备情况。在一个居民小区里,他远远地看见老娘把头埋在垃圾桶里,不时扔出一个塑料可乐瓶,接着又是一张硬板纸,一下子感觉汗都要从脸上淌下来了。领导在检查,却出现这种情况,陪同的小
大老金八十七岁,年纪大了,人一会儿糊涂一会儿明白,脾气还大得不得了。大老金的老伴早在十几年前就去世了,他们只有一个女儿金玲,今年也五十多岁了。金玲儿孙满堂,哪有时间来照顾老父亲?于是她就张罗着给父亲请个保姆。但是,大老金这样的情况,保姆换了不知多少个,都没能留住。就在这时,她婆家的村主任來走亲戚,听金玲的婆婆一说,笑了,说:“请个保姆,这有什么难的?赶明儿我把我们村的老寡妇刘老太太叫来就是了。”金
新世纪到来那年,丁伟下岗了,为了生计,他不得不从头再来,四处求职。国庆长假那几天,上幼儿园大班的儿子没人带,他只好带上儿子外出找工作。但是,丁伟一无文凭二无特长,要想找份足以养家糊口的工作,哪有那么容易啊!这一天,他带着儿子又奔波了一整天,仍旧无功而返。丁伟领着儿子来到车站,准备赶公交回家,但儿子却拉着他的衣角,望着前面不远处的一家超市,挪不动步子。丁伟此时已囊中羞涩,但又不忍拒绝儿子。他摸了摸口
华军考上了大学,这是多大的喜事啊,可他却要哭,因为没钱上学。妈妈说:“军子,你尽管上学去,妈能挣到钱的。”华军不肯,自个儿成年了,又怎忍心再让瘦弱的妈妈吃苦?大伙七拼八凑地也凑了不少钱,可还是不够,就在这时及时雨来了。来的是老黑牛,老黑牛姓牛,住在村东首,一辈子没结过婚,因为他总是黑着脸,从来不笑,脾气特臭,说话总像吃了枪药,所以大伙总叫他老黑牛。他平时不招人待见,个个见了他离得远远的。老黑牛走过
肯尼是一名网络视频主播,他制作了一档名叫“魔鬼肯尼”的节目。节目中,肯尼会假扮各种身份,随机按响别人家的门铃,然后对主人说,自己带来一个坏消息。坏消息的内容五花八门,诸如“你太太出车祸了”“你儿子被绑架了”“你被法院传唤了”等等。消息当然都是假的,不过人们在面对突发状况时往往来不及思考,所以许多人都会中招,而肯尼在身上暗藏的摄像机就会趁机把人们手足无措的表情拍下来。接下来,肯尼会向主人道歉,说自己
柳莎是个长相出众的女孩。最近,她所在的公司来了一位叫宋植的工程师,被指派和她搭档,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工作。几天相处下来,柳莎发现宋植业务过硬,性情温和,可他有些孤僻,每天下班就背起笔记本电脑兴冲冲地回房间,也不知道到底在捣鼓什么。周末,大伙聚在食堂吃午饭。吃着吃着,宋植接了个电话。通话音量有些大,柳莎可以清晰地听见电话那头是个女声,好像在问宋植去看電影没。宋植忙说看了,女的莫名其妙来一句:“那反派是
从前,康店镇有一个打更人,姓刘,人称“打更刘”。“打更刘”心眼儿细又认真,无论刮风下雨,从不耽误,而且打更时严格遵守规矩,从不乱打。天长日久,人们根据“打更刘”敲锣节奏的变化,不睁眼就知道是几更了。这天,康店镇的大户周二爷来找“打更刘”。原来,周二爷雇了十几个小伙计,想让伙计们四更天就起来干活,便想出了一个歪主意,让“打更刘”该打四更的时候,直接打成五更。周二爷知道,若是直接说出来,依“打更刘”的
晚饭时,夫人坐上席,小姐坐夫人对面,香椿站一边。自老爷走后,到了饭点,都是这样坐。今晚,香椿烧了夫人爱吃的糖醋鲤鱼。夫人高兴,让香椿开了瓶白酒。二两白酒下肚,夫人突然将吃剩的鱼倒到地上,让香椿吃。香椿目光在夫人脸上停会儿,又在小姐脸上停会儿,慢慢趴下,吃了起来。夫人哈哈大笑,手指着小姐说:“纯儿,给我看好了!”说完,她便起身走了。香椿见夫人离开了,从地上弹起,一把抓住小姐,将她扔到地上,说:“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