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分子式是什么?

来源 :科学中国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6s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曹英男,李艳艳,刘迎亚,渠陆陆,李海涛*
  江苏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江苏省徐州市上海路101号,221116
  通讯作者:haitao@jsnu.edu.cn
  摘要:近年来,雾霾逐渐走近人们的生活,导致全国很多城市深受其害。雾霾不仅对交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对人体的危害也不容忽视。一时间,雾霾中的PM2.5成为全民热议的焦点,也成为判断空气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通过详细调查雾霾天气下人体内元素含量的改变来反映雾霾对人体分子式的影响,从而进一步了解自身健康状况。
  雾霾中细颗粒物主要是由灰尘和有机化合物组成,其中有毒物质达20多种,导致空气的可见度极低[1]。这些有毒物质容易引发人体的呼吸道和肺部的疾病,同时对人体心脑血管的影响也很严重,阻碍正常的血液循环。雾霾天气时,空气中PM2.5和其中的36种元素(表1)浓度均升高。PM2.5及其附着的金属污染物会通过PM2.5的传播在人体内富集,诱发炎症或细胞中毒等问题。长时间暴露在雾霾天气下,癌症的病发率也会有大幅度的上升。由此可知,雾霾中的颗粒物是造成人体结构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我们如何能得知自己的身体结构发生了变化呢?
  生命由细胞组成,细胞由无数的分子组成,分子是独立存在的、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构成物质,例如,水的分子式是H2O,不仅表示了物质的组成元素,更重要的是能表示各原子的数目及质量比。所以,通过物质的分子式,我们能够了解到很多信息。那么,如果将人看做一个庞大的“超分子体”,并知道其分子式,我们能否通过对人的化学分子式的研究来了解雾霾对人体结构的影响呢?
  美国生物科学家乔·汉森针对人体化学元素的组成,使用理论化学的方法计算出了一个刚出生婴儿的分子: Co1Mo3Se4Cr7F13Mn13I14Cu76Zn2,110Fe2,680Si38,600Mg40,000Cl127,000K177,000Na183,000S206,000P1,020,000Ca1,500,000 N6,430,000 C85,700,000 O132,000,000 H375,000,000。
  乔·汉森计算的人体分子式能够让我们透彻地了解自身元素组成及其含量比,正如他所说 “这是我们看待生命的另一种方式”。他还指出“成年人平均含有60种可探测到的元素,其中大部分来自饮食和环境中痕量元素的日积月累。如果将体内所有元素分离出来,其在市场上的价值约为1~2千美元”。人在几十年的生长过程中,由于食物的摄入、物品的接触以及环境的影响等,体内元素的组成和含量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变化。而这些变化往往反应了人体健康与否,因此只要知道自己的化学分子式,自身的健康状况便一目了然。
  我们根据他采用的人体分子方程式,并将其进一步推广到成人超分子领域,并对成人的化学分子式展开了研究和计算,发现成人体内的元素有六十多种。由于人体内元素种类多,利用传统方法来表示其分子式不易读写和理解,因此,为使超大分子的表达方式更为简练,我们在得出健康正常人体的传统分子式后,以“元素周期表”的形式表示大分子所包含的元素及原子数(图A,假设人的体重70 Kg,B:Billion, T:Trillion,Q:Quatrillion)。“元素周期表”分子图具有以下优点:一、便于理解该分子;二、有空间提供数字信息;三、方便对比分子图的变化。
  然而,在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的今天,雾霾逐渐走进我们的视野,并对人体产生巨大的危害。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得知雾霾中元素的含量,见表1。排除日常生活习惯对人体分子式的影响,假设每个人一天平均呼吸空气13立方米,通过计算得雾霾天气下人的分子式结构,见图B。
  表1. 雾霾中元素的含量[2]
  对比A和B,可以发现,雾霾天气下,人体内含有的很多重金属元素的原子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Cd的原子数增加了近450倍,Pb元素的原子数增加了近200倍,Cu元素的原子数增加了近500倍等。这些重金属元素的增加很大程度上破坏了人体的分子结构,从而会给人体带来严重的永久性损伤,进而导致残疾甚至死亡。
  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已经不再为饥饱而担忧,随之而来的便是对健康的极大关注。雾霾对人体健康存在着潜在、持久的威胁,通过对雾霾天气下人体内元素的采集、分析,我们可以判别雾霾导致的人体分子式的改变,从而为人体健康的评判提供一种新的研究依据。此外,人体分子式可作为一种健康指标,将抽象的健康问题具体化,使人类能够实时方便的了解自身健康状况,为人类在迎战疾病的道路上敲响了警钟。
  参考文献:
  [1] 吴圣姬等, 上海环境科学, 2014, 6, 002.
  [2]王秦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3, 6, 1441-1445.
  [3] Selden B.S. et al. Annals of Emergency Medicine, 1988, 17, 247-253.
  [4] 张小林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1992, 12, 99-104.
其他文献
如果几年前雾霾没有盘踞在大半个中国当“钉子户”,我们也许不会意识到,即使拥有一日千里的科技发展速度,人类知识也仍有不足,大气原本需要更多呵护。  彻底打败大气污染,当然不能靠风,依靠科技力量才是制胜关键。也因此,越来越多有志于此的科研工作者投身其中。感受到祖国的召唤,在科研赛道上已先行一步的张宏亮辞去了美国的教职,迅速加入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运用溯源式气象与化学耦合的三维空气质量模型模拟
现任北部湾大学石油与化工学院副院长、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学科方向带头人的梁金禄,自1999年以来一直战斗在石油天然气开发利用前线。迄今,他主力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2项,主持省部级科技攻关项目4项,被遴选为全国第12批“西部之光”访问学者,获得“五一劳动奖章”。  他坚持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在钦州学院创办了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组建了油气储运工程综合实验室,并把专业打造成广西高校重点(培育)学科、广西
2011年7月30日,浙江宁波召开的一场新产品鉴定会,揪紧了无数人的心。在这场鉴定会上,一项名为“大豆基无醛木材工业用胶黏剂”的产品,被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不显眼的名字后面,却蕴藏着极大的突破和广阔的前景。作为国内第一个以大豆为原料生产的生物基无醛胶黏剂,这一产品解决了木材加工产品中的最大问题——甲醛污染。  作为这一技术的科研带头人,朱锦夺得“2011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通过对这
黄文华,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南方医科大学医学3D打印研究所所长、解剖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基础医学院院长,首届“中国青年解剖科学家奖”获得者。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重大仪器专项、国家“863”计划以及其他省市级课题40余项。现任广东省3D产业创新联盟副理事长、中国5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生物医学会理事、SICOT中国部数字骨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数字骨科组副组长、中国解剖学会断层影像解剖学专
“这么多年,我一直认真地生活在一个‘隐形的战线’里,这里没有硝烟,只有植物。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看似平和的植物世界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戴上‘显微镜’,透过细枝末节发现潜在的危险。我们的‘战斗’,也是保国家的‘一方平安’。”  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植物检疫实验室主任印丽萍如是形容她的工作。这位与检验检疫工作、杂草研究打了近30年交道的女科学家,在时光的“雕琢”中,显得愈发坚定、自信……既有着职业女性特
邹旭东,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青年个人计划”入选者。自2006年起获首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资助进入“北京大学微米/纳米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始从事微机电系统技术领域学习研究,本科期间在国际学术会议及SCI核心期刊上共發表第一、二作者论文5篇,毕业论文获学院“十佳毕业论文”。2009年前往英国剑桥大学工程系攻读博士学位,以“发明人”身份获得1项英国专利及1项国际专利授权以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千百年来,无论身处什么时代,什么环境之下,寻医问药、解除病痛,都是寻常百姓日常生存、生活的“刚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技术的提高,药物学研究发展为一门涉及多学科、多环节的系统工程,周期长,难度大,投资多,风险高,因而成为摆在医药生物学界人士面前的一道世界级难题。但为了人民的健康和国家医药工业的发展,必须要有一批勇于探索,具有攻关精神的科技工作者来从事此项工作,解开一系列的难题
昌明的现代医学攻克了许多疾病,如天花等,但仍然有一些疾病尚未被攻克,至今没有有效的预防及治愈方法,如艾滋病。1981年,首个艾滋病病例被发现,后因流行与传播的严峻形势而成为威胁人类的全球性战略问题。根据WHO的数据统计显示,目前全球艾滋病致死形势严峻,仅2016年全球新增患病人数就达210万,新增死亡人数110万。在我国,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6年数据统计,艾滋病在法定传染病中死亡人数比例
Nature封面:中国的科研。Nature杂志第7608期专刊文章是中国科学特辑,分析了中国科学的现状与未来。本期专刊介绍了中国科研力量的迅速崛起,并评选出中国的十大科学家(吴季、叶玉如、崔维成、颜宁、王贻芳、高彩霞、付巧妹、秦为稼、陆朝阳、陈吉宁)。中国试图领先世界的一个领域是DNA测序。此外,中国也计划在精准医学方面独占鳌头。在一篇Comment文章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杨卫认为,中国
2017年7月,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滚动支持名单正式公布,西北民族大学“动物医学生物工程”创新团队名列其中,成功入选获得支持,资助期限为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该团队2013年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计划”,经过3年多的建设,建立了动物细胞工程及病毒性疫苗、西部地区物种资源细胞库、动物源性生物工程材料开发利用和人兽共患病研究等技术平台,促进了西部地区知识创新、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