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案件线索审计方法探析

来源 :现代审计与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ai_w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审计方法是审计人员为实现审计目的而获取审计证据的技术和手段的统称。在审计工作特别是在探寻经济案件线索的过程中,正确选用审计方法,不仅可以尽快发现问题、查明真相,而且可以节约审计资源、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审计任务。因此,研究并科学地运用审计方法,对审计工作特别是探寻经济案件线索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审计方法根据不同的依据或标志可以有多种分类。为了适应探寻经济案件线索工作的特殊需求,我们在对一些常规性审计方法探讨的基础上,开始对探寻经济案件线索的特殊性方法和经验性方法作了粗浅的归纳,旨在突出方法选用的可操作性。
  一、从审计过程中发现案源。审计过程(或审计程序)一般可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报告阶段和后续阶段四个阶段。当然,还有其他的分法或叫法不尽相同。首先,在某一个审计项目的实施中既拥有大量的各类与审计有关的资料,又可以耳闻目睹现场的业务流程、感受体会真实的情景氛围,还可以从与各类人员交往的过程中发现疑点,因而也是审计发现案源最多的阶段。其次,准备阶段特别是审前调查环节也有发现案源的多种渠道,如重大决策的会议记录、工作总结报告、考核奖励兑现资料、业务流程及其内控制度的完善程度等,都有可能发现案源。再次,报告阶段和后续阶段仍有获取案源的可能,一是因为审计之后涉及到具体的处理处罚和个人责任的追究,这时的“堡垒”就有可能从内部被“当事人”自己攻破;二是一直在暗中“观察”事态发展趋势及结果的“知情人”,认为事情此时已到了“最后关头”不得不“挺身而出”。因此,整个审计过程都要处处留心有无案源。
  
  二、从审计工作中寻找案源。我们说从审计工作中寻找案源,主要是强调发现案源不能仅仅局限在对某一个(或某一次)的项目审计过程之中,因为案源也可能从审计工作的多个层面或渠道获得。例如,对同一单位或项目以前审计情况和结果及其审计决定执行状况的了解,对同类型同行业单位或项目审计中发现的情况,对审计机关各层级、各部门人员在日常工作和交往中掌握的信息,包括相关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也包括来自单位、个人的信访和举报等等,都可能寻找到一些重要的案源。
  
  三、从发案规律中突破案源。各类经济案件都有其共性和一定的规律性,这就需要审计人员下功夫摸索和掌握这些规律。例如,行贿受贿案件多发生在拥有重要资源支配权的“有权人”和急需获取这些资源的“有钱人”之间,共性和实质是权钱交易,变相的有权色交易、权权交易。但是,无论是什么形式或多么隐蔽的行贿受贿案件,因为是交易,就必然会有交易对象、交易的时间、交易的方式、交易的场所或通道以及最后成交的标志。掌握了这些的全部或关键,就寻找到案源。我们审计中经常遇到的大量案例,从单位的“小金库”、偷逃税费、截留挪用专项款物,到个人的贪污盗窃、虚报冒领等,也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寻。
  
  四、从追踪溯源中牵出案源。追踪,就是要知道资金或财物最终到哪去了;溯源,就是清楚资金或财物最初是从哪来的。其方法与常规性方法中的顺查法、逆查法原理基本相同。需要强调的是,顺查法和逆查法一般是在通常情况下采用的常规性方法,而追踪溯源应当是在发现了疑点或异常现象后有针对性采取的特殊性方法,后者更注重跟踪追击查清疑点的来龙去脉。
  
  五、从分析判断中揭示案源。有些经济案件比较隐蔽或错综复杂,需要通过多个渠道的信息作参考、多个类似的现象作比较、多个环节的衔接去推理、多个位置的角度去审视,才能看清看全事情的真相及其相互的联系。某市审计局查出隐瞒截留盐业返利款案件中曾多次成功运用了分析判断的方法。
  
  六、从行业系统中挖掘案源。近年来,各级审计机关越来越重视行业和系统审计,并从中查出了不少经济案件,如陕西省审计厅统一组织的电力、信用社等行业和公检法等系统的审计,都查出了一些大案要案。这其中有许多经验包括几个“统一”的做法,很值得总结、提炼、升华和推广。从研究发现经济案件线索审计方法的角度看,不难发现,从行业系统中挖掘案源,有“五个相同”,或用流行的说法是“五个一样一样的”,很值得我们关注:一是单位的性质和人员的身份是“一样一样的”,二是隶属的上级和领导的体制是“一样一样的”,三是执行的政策和会计制度是“一样一样的”,四是管理的模式和主业的流程是“一样一样的”,五是公开的“行规”和不公开的潜规则也是“一样一样的”。一般情况下,在某行业和系统的一个或几个单位中发现有某种案源,在其他单位中很可能也有;如果在大多数单位中都能看到的“行规”、“行情”或潜规则,而在个别单位一点都见不到,“特干净”,就一定要予以特别关注。因为最大的两种可能:要麽是遵纪守法的典型,审计证实后可以积极宣传;要麽是“水”可能很深,“鱼”可能也很大。
  
  七、挖掘经济案件线索的审计技巧。此类审计技巧也可结合上列方法一并采用。重点是从异常的数字、时间、地点、往来、字迹、票据、资料、账外账中发现线索,核心是从“异常”中发现线索。这是逆向思维的“审计假设”,非常重要、实用和有效,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广泛使用。还可以考虑研究多向的、立体的“审计假设”。例如,从“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的角度,从申报项目获取上级资金的角度,从“化大公为小公”和“化公为私”的角度,从转移支付“优亲厚友”的角度,从隐瞒收入偷漏税费的角度,等等,可以核对不同用途文件资料中同一概念的指标数据是否一致。
  (作者单位:西安市审计局)
其他文献
老家的房前有棵树,是刺槐;房后也有棵树,还是刺槐。  两棵槐树一如我的父辈、祖辈,粗厉、朴拙、迟钝、木讷。每当春季来临,百花盛开,万木竞秀时,它毫无动静。在这流光溢彩的季节,它粗糙、虬曲的黑色枝干上,连只鸟儿也不愿落。谁不喜欢风光旖旎处,稀罕你这干瘪的枝头?  直到阴历四月,春的繁华殆尽,夏的繁丽肇始,它才努力挤出枝头的嫩芽,点点翠绿,含蓄儿羞怯。不几日,绿满枝头,精神抖擞。再几日盈鼻的馨香会让你
期刊
党的十七大强调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落实这一要求,就不仅要从理论高度深刻理解和把握“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更要注重在实践中体现“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本文就此谈几点初浅认识。    一    纵观中外历史,“以人为本”的思
一、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    2008年10月,始发于美国的金融危机,不断向世界蔓延。这场金融危机波及之广、影响之大、危害之深、情况之复杂超出了人们的预想,严重冲击了美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这使得中国经济发展的国际经济环境有所恶化,给中国实现今后的经济增长目标造成了很大压力。众所周知,以改革为动力促进发展,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基本经验之一。在温家宝总理的领导下
近几年,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逐渐显现出来,涌现出了一些在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成就的优秀企业。越来越多的企业也认识到了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目前,一般企业中的内部审计,从内容上讲主要是围绕信息的可靠性与完整性,政策、计划、程序、法律和规定的遵循,保护资本的安全,资源的节约和有效使用,经营目标的完成等方面来展开的。但内部审计从机构的设置、工作重点、审计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审计方式和规范管理等方面,还未发挥出应有的支持内部管理的作用,更无法适应现代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    一、内部审计机构应重新合理定位    目前企业大部分的
期刊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审计机关如何认清形势,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着力解决思想理念老一套、管理方式老一套、审计方法老一套、查处问题老一套、审计建议老一套等问题,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审计工作,实现审计工作全面创新和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新的课题。笔者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审计机关应着力在以下八个方面创新审计工作。  一、创新审计理念,以现代审计理念拓宽审计监督思路。要按照十七大的精神和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