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国史研究”专题研讨会发言摘登(之一)——落实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服务

来源 :当代中国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yilang78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共十六大以来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当前和今后国史研究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为促进社会和谐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国史研究可以通过总结其中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反过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也为国史学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新的契机。有鉴于此,当代中国史研究杂志社和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研究室于1月25-27日在京联合举办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国史研究”专题研讨会。现将出席会议的专家学者们的部分发言及提交的论文分两期摘登,以飨读者,并以此纪念毛泽东同志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50周年。
其他文献
近年来,“文革”口述史工作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挽救了很多“活”史料,拓宽了资料搜集的范围,写作过程比较严谨。但这项工作也存在一些不足,最为明显的就是理论与实践脱节,如混淆回忆录与口述史,名实不符的现象较为突出;视角单一,采访对象侧重于政治人物及精英人物;缺乏研究意识,深度利用不足。
期刊
2006年10月26日,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在莫斯科俄罗斯科学院“学者之家”举行建所50周年庆祝大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中俄友好协会副会长朱佳木应邀前往出席并致贺词。大会由远东研究所所长、俄中友好协会主席季塔连科院士主持,俄罗斯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弗努科夫、俄罗斯科学院副院长聂基别洛夫院士、中国驻俄罗斯使馆公使程国平、远东研究所名誉所长齐赫文斯基院士,以及来自中国、美国、德国、韩国等国的学者约150余人参加了大会。
期刊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正确认识与纠正“左”右错误倾向,使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路线未受干扰。邓小平正确认识与纠正“左”右错误倾向分为三个阶段:
1978年以来,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其主要原因是:持续的经济高增长;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大规模转移;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实行出口导向的对外开放政策;改革以来人民教育、健康水平有很大提高,人力资本得到明显改善;政府采取反贫困行动。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表明我国在减少贫困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思想。20世纪50年代初期,毛泽东提出了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和大小国家一律平等的思想。据此,周恩来于1953年底接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完整地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推动会议达成了著名的万隆十项原则。
20世纪90年代至今两岸经贸交流和民间往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但其间出现了四次重大的起伏与转折:第一次是1992-1993年,两岸共同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基础,“汪辜会谈”开启了两岸接触对话的先河;第二次是1995--1996年,李登辉访美并发表分裂言论公开挑衅“一个中国”原则,引发“九六台海危机”,两岸关系遭受重创;第三次是1999年“两国论”出台,导致两岸长期陷入政治僵局,至今未解;第四次是2005、2006年的政党交流为两岸关系的改善创造了新的契机。
期刊
外国人的中国观是如何形成的?专家说,教育和媒体的影响最为重要。那么,国外历史教科书中怎么写中国?会不会颠覆我们过去所学?对这样的疑问,《环球》杂志记者求诸书本,一是为了解国外教育界灌输给学生的是怎么一个中国,二来也可寻找国外人对中国的各种看法由来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