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搞好初中物理课堂演示实验教学

来源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初中学生在很大程度上仍习惯于靠经验材料判断分析事物,不善于从理论上进行推导.认识事物时存在知觉优先的倾向.对于初中物理教师来说必须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感性材料和活动机会,搞好课堂演示实验教学工作,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让学生自由地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勇于提出猜想,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关键词:课堂;演示实验;教学
  
  一 、充分认识课堂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尤其是在初中物理教材中,绝大部分定律、公式都是通过课堂演示实验总结出来的,或是通过课堂演示实验加以验证的,因而演示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物理现象,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演示实验可以使初中物理教学过程生动活泼,学生注意力集中,对物理现象获得深刻的印象.好的演示实验可以使学生长期不忘,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的演示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起着示范作用.所以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对初中物理教学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更新实验教学的思路 , 认真做好课堂演示实验的课前准备工作
  物理教学界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没有演示实验的一堂课是不可想象的.”由此可见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置疑的.要使演示实验在课堂教学中很好地发挥作用,最重要的是确保演示成功.第一需要教师必须做好演示前的准备工作并多次的预演,对于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及时排除.但是目前不少教师轻视课前演示实验的准备工作,造成演示失败或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在课堂上手忙脚乱,最终“强行”让学生接受结论,教学效果很不理想.第二在准备过程中,注意演示时间的控制,时间过长,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课堂教学内容少,效率低,四十五分钟的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第三是教师要考虑除课程标准和教材中规定的演示实验外,还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小实验,或对现有的实验作必要的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蒸发吸热这一问题时,教师可用两支相同的温度计,一支玻璃泡上沾有酒精,一支是干燥的,同时观察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变化,通过对比来演示蒸发吸热现象使演示现象清晰、直观.
  三、创设有趣的实验情景和精心设计实验的演示方法也 是搞好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的有效方法
  教学实践证明:一旦学生被教师设计的实验情景所感染,或者说学生思维进入预定的情境之中时,便会取得较好的实验教学效果.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心强,喜欢探索自然的奥妙,兴趣广泛、强烈,但缺乏深度和稳定性.如果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进行实验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例如,我在《大气压》一节的课堂引入时,首先演示母子管实验,在大试管中注入水,将略小的试管放入大试管水中,然后提问:若手拿大试管倒置,小试管如何?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小试管会受重力而掉下.然后实验,学生惊奇的发现小试管不但没有掉下,反而在滴下水的同时,缓缓上升,感到疑惑不解,教师及时点拨:是什么使得试管缓缓上升的呢?是大气压.学习了《大气压》这节课我们就可以解释这一现象.一个有趣的实验,就可以过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W BX]
  有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可把一些验证性的实验变为探究性的实验. 如,在“欧姆定律”一节的教学中,将这个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究性实验.其研究方法:①边学边做实验:首先让学生按照自己设计好的实验方案做实验,使学生从实验中初步认识导体中的电流I与电压U、电阻R的关系获得感知.②探索知识: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具体研究,处理实验数据、列表、画出I-U、I-R的图像.③归纳总结:师生共同分析、归纳、总结出欧姆定律.这样在实验教学中,多让学生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做?”“换种方法行不行?”以此渗透物理思想,启迪学生思路,让学生用实验探索研究物理知识,学生由学知识变为主动探究自然规律,对知识学得更扎实更牢固,同时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
  三、演示实验教学中还应注意避免的问题
  1.做不如讲,教师唱唱独角戏.目前不少教师认为:“没有实验照样可以教好物理”、“做好一个实验不如讲好一个实验”.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有些物理知识,光凭教师嘴巴讲,学生没经历过,学生心理上很难接受.学生不知实验目的、观察对象,更谈不上如何去思考.
  2.一些教师在演示实验过程中随心所欲,语言含糊不准确,操作不规范.语言表达的不准确,对学生正确认识仪器、形成概念、掌握定律就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变阻器称为电阻器,透明玻璃板称为平面镜平板测力计称为弹簧秤等等,又如在叙述实验结论时将“同名磁极相互排斥”说成“相互推斥”; “重力”说成“重量”等等.
  3.可视性不高,模型代替演示.演示实验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想方设法增大演示实验的可见度.借助实物投影,摄像头接投影,机械放大等都是常用的方法.例如说明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的实验可以采用投影放大的方法.如果直接用小磁针,因其底座是不透明的,面积又比较大,遮住了磁针,影响学生观察.教师可在一块有机玻璃板上预先画出方位,在其上方装一摄像头,利用投影,全班每个人都看得一清二楚.对于一些无法进行演示的物理现象如一些机器的内部结构、大型机械装置等可利用演示实验模型来进行讲解.但模型无法替代演示实验,演示实验能够真实地、直观地再现物理现象,而模型则不能.因而教师只要能做的演示实验就不要用模型来代替.例如在讲解光的反射和折射时,有的教师用模型来代替光的反射和折射演示器,在黑板上画好的线条来说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关系,推导出光的反射定律.这样做教师不仅讲得吃力,学生也难以信服.
  参考文献:
  [1]许国梁.中学物理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2] 阎金铎.中学物理教材教法.北京师大出版社,1984.
  [3] 安忠,刘炳昇.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其他文献
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是当今世纪的最大问题之一。2000年初,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以安徽省作为试点全面推行农村税费改革,再一次迈步解决农民负担重大问题,也被称之为“农村第三次革命”。虽然推行税费改革后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基层财政上出现了新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本文在对西藏财政进行理论性分析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说明农村税费改革所带来乡镇财政的问题。本文以西藏日喀则地区某县财政为例,采用实证分析法,对该县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