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老年患者肱骨近端骨折54例

来源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kai97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的54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39例,三部分骨折8例,四部分骨折7例.年龄66~92岁,平均(73.2±2.4)岁;男33例,女21例.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12个月随访.所有患者获得一期愈合,其中肩关节功能N e e r评分为(88.13±11.46)分,总优良率为81.5%.结论: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应用于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具有较优的临床效果,并发症少,容易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基于天癸理论观察补肾活血方治疗绝经后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绝经后膝骨关节炎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最终纳入67例完成研究,其中治疗组33例给予补肾活血方治疗,对照组34例给予西乐葆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学E2、TNF-α及WOMAC评分、骨关节炎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评分的变化,并进行中医临床疗效评定.结果:补肾活血方可提高患者血清中E2表达,抑制TNF-α的表达,显著降低WOMAC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尤其对中医证候关节酸软乏力、关节冷痛喜暖恶
目的:基于有限元模型分析外侧踝关节扭伤“骨错缝、筋出槽”的病理状态.方法:基于1位外侧踝关节扭伤患者的CT资料,建立踝关节有限元模型并验证模型的有效性.采集踝关节扭伤后1 d、1周的在体动力学数据并加载于踝关节有限元模型跖屈、背伸、内翻、外翻四种工况中,分析踝关节面受力及踝周韧带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在相同的载荷下,四种工况中踝关节(胫距、距腓关节)面接触应力峰值在踝扭伤后随着时间的变化有增高的趋势,四种工况中踝周韧带在踝扭伤后不同时间点的应力分布及应力值存在变化.结论:所建立的踝关节有限元模型准确、有效
血脊髓屏障是存在于血液和脊髓之间中枢神经系统所特有的屏障结构,由无孔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底细胞、周细胞、以及星形胶质细胞和紧密连接蛋白构成[1-2].当脊髓受到损伤时,血脊髓屏障也可能随之受损.血脊髓屏障被破坏会造成脊髓组织水肿、缺血缺氧和血浆内的各种分子无选择性的进入脊髓实质,造成严重的继发性脊髓损伤,导致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甚至丧失[3].因此,尽早修复血脊髓屏障,改善脊髓微环境,是防治继发性脊髓损伤的关键.目前对于血脊髓屏障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建立脊髓损伤模型或血脊髓屏障体外细胞模型,探讨血脊髓屏障的作
目的:评估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患者术前血脂水平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发生的相关性.方法:2014年8月至2020年1月行THA术的ONFH患者共224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后第3天行双下肢静脉B超.根据检查结果分为DVT组(男12例,女18例,平均年龄60.63岁)和非DVT组(男84例,女110例,平均年龄5
目的:在“络病理论”指导下,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强方,方中生黄芪用量分为轻用和重用,治疗急性期和亚急性期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验证重用黄芪的最佳时机及其对腰椎间盘重吸收的影响.方法:将6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以下简称破裂型LDH)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每组32例;A组方中先轻用黄芪治疗1个月后改为重用黄芪继续治疗1个月,B组方中先重用黄芪治疗1个月后改为轻用黄芪再治疗1个月.各组患者均行直腿抬高功能锻炼;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及停止药物治疗后3~6个月内随访各时间点的JOA下腰痛评
目的:通过观察十一方药酒涂擦联合艾瑞昔布片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效果,分析其有效性、安全性.方法:纳入100例KOA门诊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2组(各50例),A组予十一方药酒涂擦联合艾瑞昔布口服治疗,B组应用艾瑞昔布片口服,观察期为2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3个时段,采用VAS、WOMAC、中医临床症状评分等指标评定疗效.结果:A组有效率为94%,优于B组的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2周后,两组在VAS、WOMAC、中医临床症状评分上均优于治疗前,差异
目的:分析Quadrant通道下腰椎微创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86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Quadrant通道下腰椎微创融合治疗,观察并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疼痛程度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腰椎功能JOA评分、椎间隙腹侧高度、椎间隙背侧高度、椎间隙手术侧高度、体椎间融合率、邻近椎间盘退变发生率、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
目的:观察颈椎旋扳法对“骨错缝”颈椎有限元模型应力作用的影响.方法:基于已经验证的,可靠、有效的正常人全颈椎有限元模型研究平台,结合1例颈椎棘突偏歪的“骨错缝”颈椎病患者全颈椎CT扫描数据,构建“骨错缝”颈椎有限元模型.在正常人模型和“骨错缝”模型上加载相同的头颅质量载荷,观察对比两种模型颈椎应力的区别和差异;在“骨错缝”模型上加载采集的颈椎旋扳手法力学参数,模拟单侧颈椎旋扳法,观察模型骨性结构、小关节软骨和椎间盘等主要结构的应力特征和改变.结果:与正常模型比较,“骨错缝”模型增加了病理部位以下颈椎在椎体
目的:探讨经皮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固定(SSPI)结合椎体成形术(VP)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所选病例均为胸腰椎OVCF并排除有神经症状者.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测量病椎前缘、椎体中部高度及Cobb角,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术前及术后评分变化,术后12个月随访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全部病例均手术成功,随访时间6~24个月.术后12个月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临床疗效,优43例,良2例,可1例.无相邻椎体骨折发生,椎体前缘高度
目的:观察温通膏外敷治疗寒凝血瘀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湖北省中医院骨伤科治疗的寒凝血瘀型肩周炎患者46例,采用温通膏外敷,结合传统功能锻炼,观察治疗前与治疗后2周患者的肩关节疼痛VAS评分和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结果:有效及以上43例,无效3例,治疗有效率为93.48%,治疗后2周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VA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通膏外敷治疗肩周炎可减轻疼痛,明显改善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