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建设的精神危机与乡村学校的文化救赎

来源 :文学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7824068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随着全面脱贫攻坚的进一步实现,广大的群众在生活与生产方面有了进一步的转变。但是在经济发展与生活转变的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的群众在精神建设方面存在“不赶趟”的行为,整体的乡村建设方面还有进一步的提升发展空间。从年龄结构的角度出发来看,很多当前的乡村建设中,因为乡村建设的精神危机问题引发的对乡村教育功利化的关注反而成为当前农村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潮流。这一模式不仅不利于精神危机的进一步解决,还不利于推动农村地区的乡村学校教育的科学化发展,无法发挥教育的社会化作用。有鉴于此,本文就对当前乡村建设中精神危机问题及其在乡村学校文化教育发展中的现状进行分析,就如何在当前的鄉村学校教育中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一些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乡村建设;精神危机;乡村学校;文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群众的生活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很多的群体在生活条件发展的基础上开始追求精神上的进一步发展。但是从当前的农村乡村建设角度来看,对精神方面的关注度相对不足,随之而来的就是在教育发展与乡村学校教育中的家庭教育关注度不高,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因此,抓好乡村建设的精神危机问题,推动乡村学校教育的文化建设,是当前乡村振兴工作中应该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
  一、当前乡村精神建设与教育发展现状
  1、教育的受关注度较高但是科学性不足
  从当前的农村地区的社会发展角度来看,乡村群众对教育的关注度相对较高。从家长的角度出发来看,很多的家长群体通过多种方式让孩子有更好的教育条件,比如有些通过寄宿制的县城学校来保证教育的成效,有些通过课外辅导班等方式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这样的教育方式与教育重视度无可厚非,但是从实际的家长对教育及文化的关注度来说,不科学的现状还是较为明显的。很多的家长群体虽然对孩子的学习关注度相对较高,但是在关注的主要内容上,更多的是侧重于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升学状况的关注,而对孩子的心里建设、文化建设、道德教育与素质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关注度不足。这就导致教育的科学性不强,家校共育的教育模式还未形成,乡村建设中成年人群体的精神危机与乡村学校文化教育的科学性要求都未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满足。
  2、家庭教育的精神关注度不高
  与学校的文化教育相比,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的精神生活的关注度不高。首先在教育方式上,很多家长还是以传统的“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方式对孩子展开日常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模式忽视了孩子在学习中与发展中的主观能动性,缺乏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与精神建设方面的关注。有些家长盲目迷信于宗教,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宗教信仰上,导致孩子在精神上无可靠的依托,缺乏归属感。在日常生活中,家庭精神建设主要是家长通过互联网模式对当前的一些社会糟粕如“段子离婚”“女扮男装变性人”等一系列网络糟粕现象的大力追随,导致很多的学生在学习与生活的时候也顺随家长的精神建设而展开相应的精神熏陶,整体的精神方面的科学性不强。
  二、如何通过教育发展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
  1、通过家校共育的方式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家庭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的关键场所,而学校教育是知识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键阵地。因此,在当前乡村建设的精神危机的情况下,学校教育就应该通过家校共育的方式营造基于农村发展需要与教育发展需要的精神文明建设氛围,从而推动农村地区的发展。因此,在日常的教育中,教师要通过家校共育的方式来展开精神文明建设。比如在课后作业中,教师可以要求家长与学生一起观看新闻联播并就新闻联播中的主要内容进行对话式的复述,或者是就课本中的课文进行背诵并体会其中的意思,通过家庭竞赛的学习方式将教育中的文化建设与乡村精神建设结合起来,共同推动当前的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2、通过营造良好的实践氛围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日常的教师教育与思想教育上,还要通过良好的实践氛围来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发展。比如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在节假日或者是周末的时候,要积极响应国家为学生减负的号召,减少书面的作业,通过野外实践、课外观察等方式来充实孩子的学习知识。比如在春种时间,教师将与家长进行春种作为学生实践活动,掌握实践性知识的同时缓解家庭劳动压力,同时通过这样的方式推动家长与学生之间同步性的精神文明建设,为孩子的全面发展建设奠定良好的实践性基础。
  3、通过制度约束推动乡村学校教育发展
  当前的教育发展中,受到整体教育发展的影响,很多农村学校在自身建设的时候往往与城市地区保持一致性。这虽然是当前社会发展中缩小城乡教育发展差距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从其实际效果来看,在制度建设上还是要有一定的独特性。比如针对当前的农村地区在学生道德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约束、课后约束与家庭约束的方式,让家长与学生之间形成相互监督、相互批评的精神文明建设模式,让学生之间通过相互批评与相互教育来提升学生群体的精神文明状况,通过严格的约束来保证乡村教育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
  4、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群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从当前我国社会群体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最大公约数的角度出发对社会群体进行思想文化教育指导的关键所在。针对当前农村地区乡村建设的精神危机问题以及乡村教育发展中学生的精神建设问题,可以通过统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来引导家长、学生群体在日常的生活中主动培养良好的、积极的生活情趣与高尚情操,为推动城乡一体化、协同发展奠定良好的精神文明基础。
  结语
  乡村建设中的精神危机不仅对当前的成年人群体有一定的影响,而且对当前的学校教育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在日常的教育中,教师群体作为教育的主体之一,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要从学生与精神建设的角度出发,通过家校共育的教育模式为夯实孩子的精神建设、提升乡村精神感召力与引领力奠定更加科学的基础。
其他文献
本文根源上研究文化润疆与长治久安之间的关系,旨在通过探讨,让读者理解政策顺承关系,思考文化润疆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从政治、历史、艺术维度给出文化润疆工作的着力点和发展方向,为文化润疆落地生根、广泛铺开给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特殊的历史地理原因和復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使新疆治理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课题,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给治理新疆问题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文化润疆无疑是深层次化解新疆长治久安问
期刊
摘要:《三字经·千字文(中英文对照)》是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中华文化古籍丛书”中的一本,其中,王应麟所著、孟凡君所译的“三字经”,致力于让国内外读者一睹“三字经”的原貌,同时又能领会其中的精髓。但是,在拼音、译文、注释等方面,也出现了少数错误,本文选择部分不足之处,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三字经;文化;译文;错误  一、“三字经”影响深远  “三字经”自南宋王应麟在前人“三字训”的基础上整理
期刊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会上指出,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历史经验证明,国有企业内部的监督和反腐倡廉工作一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化工程。随着大监督体系的出现,加强和改革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现实意义更加突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指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前进的方向
期刊
内容摘要:学习“四史”,必须深入历史内核,探究历史規律,进而把握前行方向,凝聚奋斗力量;通过“四史”学习,知党爱党,坚定信仰,铸就忠诚;深悟“四史”,勇于担当是中共共产党最鲜明突出的品质,每名党员干部必须不断增强素质,为国家、民族、人民担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关键词:历史内核 忠诚 担当 敬畏 理想信念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习近平总书记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
期刊
孩子是世界上最可爱、最童真的人,可他们也是最容易受到侵害的一类人。因为儿童的天真烂漫,他们对这个世界许许多多的事情还不明白,所以在当他们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他们不知道躲避而遭到了侵害。在很多时候,这些轻微的事情,你以为并不会带给儿童太大的伤害,可是在日后等儿童长大之后,这些伤害便会在他们的心理生根发芽,并随着他们的成长,逐渐加深,最终不可逆地影响儿童的一生。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童年的伤害需要一生来治
期刊
暑假期间,和同学谈及近况,说的最多的就是这次“大學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很多人都在感慨:在这样一个诱惑日趋纷繁、欲望无限膨胀的大千世界里,当你真正置身于平民百姓中时,你才切实体味到生活的本质与内涵!  见到王叔叔,是在他家的西屋里。村委刘书记在路上就告诉我,王叔叔外出打工时,从建筑高层上跌落下来,摔坏了腰部,下身瘫痪,好端端的一个家庭从此失去了支撑。  走进小屋,王叔叔躺在床上,电视机放在地上,
期刊
摘要:在一些大中型企业中最使人力资源部产生困扰的是管理考核问题,人力资源管理属于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而做好人力资源的管理需要将员工在绩效考核方面的工作做好。近几年,在一些企业中工作人员的业绩考核是一个难题,有的公司在这方面没有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细则,有的公司虽然管理制度和细则都具备,但没有进行有效利用或者相关工作人员没有按照规则执行。因相关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或者没有被有效执行,工作人员的绩效
期刊
摘要:战国时期的《人物龙凤帛画》和《人物御龙帛画》是现考古挖掘出土的年代最早的人物肖像帛画,研究发现其灵魂观念自原始时期就已萌芽。我国作为世界上最早种桑、育蚕、缫丝、纺织的国家,对蚕的观察更是精细入微。从育蚕,食蚕转化为蚕的“神化”祭祀之用,逐渐满足当时古人追求生命轮回的精神世界与审美意愿,丝帛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为沟通逝者魂魄的媒介。笔者将从物我混一下的“蚕”崇拜,丝帛的“神化”,灵魂观的物化这三个
期刊
摘要:做好对菌种的保护与管理工作,主要目的在于保护菌株,并保留其自身具备的遗传性特点。本文以微生物学实验室菌种使用保存与管理为探讨主题,从建立菌种登记和管理程度、严格管控菌种传代、运用科学方法保存常用菌种等方面分析实施使用管理与保护工作的具体方法,总结菌种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为微生物学实验室菌种保管工作的优化发展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微生物学;菌种;使用  1建立菌种登记和管理程序  在保存与
期刊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是小时候就耳熟能详的两句话。身为教师的我,在从教15年的教育生涯中体验到了种种酸甜苦辣:为学生成绩优异而呐喊,为学生调皮捣蛋而伤神,为学生琐碎之事而焦额……“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植物的生长有其自然规律,需要耐心等待,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而育人更是一项长期、系统、复杂的过程,她更需要我们教师怀着一颗爱心,耐心等待“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