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阑尾炎切除手术治疗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t1977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分析阑尾炎切除术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4月-2015年3月行阑尾炎切除术患者100例作为调查对象,分成不同临床组,即:常规组行基础护理,干预组于基础护理上加用循证护理,评定预后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预后并发症发生率6.0%低于常规组20.0%,护理满意率98.0%高于常规组80.0%,存在临床差异(P<0.05)。结论:临床针对阑尾炎切除术患者行循证护理措施作用突出,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借鉴。
  【关键词】 循证护理 阑尾炎切除术 应用效果
  阑尾炎是临床常见病症,疾病初期病情不严重,经由手术治疗可取得显著成效。但伴随着病程的延长,如不及时治疗,将诱发穿孔等危险性病症,危害生命安全[1]。因此,临床治疗期间针对性护理措施的实施意义重大。为了更好地评定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本文将我院接收者作为主要调查对象,旨在探索循证护理的应用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将我院2012年4月-2015年3月行阑尾炎切除术患者100例作为调查对象,分成不同临床组,干预组50例,女性、男性分别21例、29例,年龄段22-80岁,平均(45.3±1.3)岁;疾病类型:单纯性阑尾炎者35例,化脓性阑尾炎者10例,其余5例为坏疽性阑尾炎;常规组50例,女性、男性分别22例、28例,年龄段23-82岁,平均(45.4±1.4)岁;疾病类型:单纯性阑尾炎者34例,化脓性阑尾炎者12例,其余4例为坏疽性阑尾炎。2组阑尾炎切除术患者年龄段、疾病类型等资料无显著性临床差异,可进行评定(P>0.05)。
  1.2 方法
  临床针对常规组患者行基础护理措施,如:观察患者病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等;干预组患者于基础性护理措施上实施循证护理模式,包括:(1)收集问题。根据我院日常护理工作经验汇总报告,主要针对感染、疼痛、饮食等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2)支持。通过对相关知识的查阅总结、归纳,找寻相关证据,为循证护理措施的实施提供可靠依据;(3)护理措施。①心理疏导。借助日常时间多和患者交流,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根据患者存在不良心理特征实施针对性疏导方案,从而舒缓其负性情绪,树立疾病治疗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耐心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阑尾炎疾病知识,如:疾病病发原因、手术过程、注意事项等,让患者初步了解自身病症,进而更好地缓解不良情绪,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②感染。术后加强感染检查力度,便于及时发现感染症状,及时处理。同时,将感染细菌行培养处理,以了解其感染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处理;③疼痛。日常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借助交流、看电视、听广播等途径分散患者注意力,并帮助患者取合适体位,减轻临床疼痛度。若疼痛剧烈无法忍受,可在医师叮嘱下适当使用止痛药物[2];④活动。术后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减少并发症。按时帮助患者更换体位,可取斜卧位或健侧卧位;引导患者适当活动肢体,但动作不宜过大,以免加大疼痛度;⑤饮食。临床术后一天引导患者食用流食,术后2天可食用半流食,以营养丰富类食物为主,进而提高机体抵抗例,促使肛门排气。
  1.3 评定项目
  于临床预后评定整体护理效果,并分析其并发症、住院时间。护理效果:出院前期人手一份调查问卷,回收后统计总分,即:90分表明对临床护理满意,70分表明对临床护理比较满意,70分以下则表明对临床护理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主要选用SPSS18.0软件进行相关数据的研究和分析,按照临床参数种类进行t、χ2检验,若最后结果显示P<0.05,表明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护理效果评定
  调查结果表明,两组阑尾炎切除术患者预后护理满意率存在临床差异(P<0.05),详细数据见下表。
  表1 临床护理效果评定(n,%)
  2.2 临床并发症及住院时间评定
  调查结果表明,干预组患者预后并发症3例,发生率为6.0%;常规组预后并发症10例,发生率为20.0%,两者并发症情况存在临床差异(X2=4.332,P=0.037)。此外,两组的临床住院时间亦存在差异(t=9.197,P=0.000),干预组住院时间为(10.01±2.20)天,常规组住院时间为(16.35±4.35)天。
  3 讨论
  阑尾炎是临床的一种多发性疾病,以腹部疼痛为主,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目前,临床均借助阑尾炎切除术疗法治疗,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此类手术期间若未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将降低整体效果,影响术后康复。因此,针对阑尾炎切除术探索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意义重大。循证护理是近年新的护理模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患者提供舒适、优质的临床服务。同时,此类护理措施的实施还可改变护理人员工作态度,减少临床不必要的操作,提高整体护理效果。调查结果显示:本次50例行循证护理措施的干预组患者预后护理满意率为98.0%,和基础护理措施组的80.0%相比较高,存在差异(P<0.05),说明:临床根据患者心理特征、术后疼痛度、感染、肢体活动、饮食等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可改善不良情绪,预防临床并发症,提高机体免疫力,加快康复进度,符合程丽等[3]研究。
  综上,临床针对阑尾炎切除术患者行循证护理措施作用突出,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蔡美玲.循证护理在阑尾炎切除手术治疗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2,6(8):7-8.
  [2]钟腊梅,周桂春.循证护理在急性阑尾炎手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13):147-148.
  [3]程丽,赵梦遐.循证护理在急性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5,36(7):1451-1452.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分析微波治疗在耳鼻喉科的运用。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耳鼻喉科1300例病患,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0例,对照组病患采用常规基础性治疗,观察组运用微波治疗,分析其治疗疗效。结果: 在治疗效果上,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92%(617/650),对照组为87.54%(569/650)。结论:耳鼻喉科疾病运用微波治疗可以达到显著效果,比常规
【摘 要】 目的:探讨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2月于江苏省启东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98例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在X线引导下,对全部患者行PTCD治疗。统计患者穿刺情况、并发症及病死率情况,对比患者穿刺前后肝功能生化指标中白蛋白(Alb)、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64例产后出血原因及处理措施。结果: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见宫缩乏力,占57.81%,其次是胎盘因素,占31.12%。结论:正确估计产后出血,早期诊
目的:探讨手术室实施专科化管理的成效。方法:通过手术护士配合相对固定、护士与病区相对固定、手术问和专科仪器设备责任制管理、专科护士的弹性排班以及系统化培训与考核,比较
目的:观察自拟通络活血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作用。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养阴通络汤(具体组成为
【摘 要】 本文重点探讨分析了脑内少量出血的不同时期在MRI不同序列中的表现与CT相对比显现出来的优势;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32例脑内少量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CT和MRI进行检查。结果 MRI在检出出血灶的准确率远高于CT;结论 MRI在诊断脑内少量出血中占有明显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关键词】 MRI CT 脑内少量出血 诊断优势  多数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