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首位华裔市长黄锦波博士:
“哥本哈根”该讨论的不光是气温与减排
2009年12月7日至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也称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来自192个国家的官员们,将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削减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达成新的协议。很多人将此次会议称为“人类拯救地球的最后机会”。
然而就在各国为减排幅度、富国对穷国提供资金补偿和技术援助等问题相互指责、争吵不休的时候,美国首位华裔市长黄锦波博士却提出了一个哥本哈根会议中没有注意到的问题——海平面上升的两个直接因素。钢筋水泥的高楼大厦与马路才是气候变暖的最大原因。
填海造地 “木桶原理”未引重视
“海平面升高除了‘温室效应’造成地球陆地冰川和两极冰山融化外 ,另一个直接的原因是人为地往海洋中投入了大量物体”。黄锦波用“木桶沐足”来比喻解释这一原理:木桶里面盛四分之三的水,把两只脚放入其中沐足,桶内的水虽没有增多,但水位要上升,当再往里面加放些石头,桶内水位还将上升。“海洋也一样,往里面投入的东西越多,其海平面不断上升将是不可避免,遗憾的是目前该问题并未得到人们的重视”,黄锦波说。
据统计,世界上土地资源贫乏的沿海国家和地区,像荷兰、日本、韩国、新加坡和中国香港、澳门等,都在向大海要土地。
荷兰自13世纪起就开始大规模围海填海,如今荷兰国土的20%是人工填海造出来的,丘陵都被挖去填海去了,使得荷兰有“上帝造海,荷人造陆”之称。日本早在11世纪就有填海造地的历史记录,二战后,日本大规模填海造地情况更为普遍,仅过去一百年来,日本就填海造地超过1200万公顷。中国大陆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围填海,到上世纪末,沿海地区填海造地面积达1.2万平方公里,平均每年围填海230至240平方公里。
黄锦波认为,在地球上除填海造地外,现代文明发展带来了千万公里长的大规模跨海大桥和海底隧道的修建,漂浮在海面上的船只和水下的潜水艇以及每年仍在不断新增下水的航空母舰、油船、货船和游船等船舶,也在不断增加海平面的上升。然而,目前全世界范围内的 “移山填海”,“农田草原变为城市与马路”,仍没有停止,在海洋上进行的现代化建设,万里长的跨海大桥,海底大隧道和开建各种船只的高速状态也未停止,但由此而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却仍然被人类所忽视。
海平面上升世界多城受威胁
2008年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对全球城市所面临海平面上升威胁进行评估指出,目前世界各地共有3351座城市位于低海拔(海拔10米以下)沿海地区,总人口达6亿,如果海平面继续上升,它们将不同程度的受到影响。据美国一些科学家预计,2100年海平面将上升0.9米至1.2米,估计北美大陆将有65000方公里沿海土地被淹。届时,美国纽约的华尔街、加州硅谷、波士顿、迈阿密、新奥尔良等著名城市地区,也将面临淹没危机。
此外,海平面上升对一些海洋岛国所带来的更是“灭国之灾”。最具代表的是太平洋上的图瓦卢,随着海平面不断上升,近年来其海岸线已向内缩小了一圈,海水推进大约有1米左右,目前主岛上的陆地最宽处只剩几百米,平均宽度仅有二三十米,如果海平面继续上升,这个国家将从此沉入海底。而位于印度洋的马尔代夫曾经被誉为“人间最后乐园”,然而随着海平面的不断逼近,这个全国大部分国土仅比海平面高出1.5米的天堂岛国也正面临着“举国搬迁”危机。世界著名的水城威尼斯 (Venice)也己出了水沉的问题。黄锦波认为人类大规模填海造地和建设跨海大桥以及建造各种船只对这些危机产生的作用“功不可没”。 如果哥本哈根谈判结果是工业发达的富裕国家需要赔偿工业不发达的贫穷国家,那么将来填海造地, 建大桥做隧道的国家和绿色陆地少了的大城市, 不是也要赔偿给淹没了的城市的人民了吗?
30年后的“哥本哈根”该讨论什么
黄锦波博士挑战哥本哈根, 气侯变暖, 也该从水泥钢筋和水源谈起。
大家想一想吧!30年、50年来增加了万万亩的填海造地, 海上万万吨的大船舶, 大桥下万万吨的大桩, 万万里长的海底隧道, 地球上海洋的容量与面积自然是缩少了。所以海平面上升,导致沿海的城市沉在水下也就是必然的理由。
哥本哈根只是主要谈气侯变暖, 是二氧化碳造成的, 所以要全球减排。这是对的。但黄锦波说还有更重要的环保问题: 当万万亩的森林树木, 草原与农田等等, 原来是能吸收雨水的植物和透水的泥土, 都变成了不透水的钢筋水泥高楼大厦、别墅、飞机场、广场和万万里连贯全国省市乡镇的水泥钢筋高速公路, 雨水就跟着柏油马路面上流去江河直到大海了。这也就是万万亩的陆地水库直接流去增涨了大海洋的水量了。这就是海平面上升最主要的原因, 原来有植物的泥土陆地, 一半己变成了硬硬不透水的水泥马路地啊!
雨水不能像以前流入草原, 森林和农田的泥土下面, 那又何来地下水呢?这万万亩陆地的面积不变, 但是变了不吸水不透水的水泥钢筋做成的大马路和楼房,所以乡村的池唐干了, 屋后的井干了, 人类快缺乏可以喝的用水了。
水泥钢筋马路地和高楼大厦多了, 绿色陆地少了, 气侯也就变暖了。这是比二氧化碳烟雾做成的变暖更直接, 更严重!比如在郊外农村, 在38至40摄氏度的一个热天, 不穿鞋子在马路上不能走20米远, 因为马路太烫了。但可以在草地上踢一场赤脚足球啊!
另一个例子, 在以上同样的环境, 在车顶上和马路上, 可以煎熟一只蛋。但在草地上就不能了。坐在水边树下草地上, 很凉快。气候温度比城市的马路低了几度。这些都证明气侯变暖 (Climate Warming) 是因为一半有植物草原农田泥土的陆地己变成了水泥钢筋的高楼大厦和马路, 这些都是传热和留热的干地与物业, 这些才是使气侯变暖的主要原因。而不单是二氧化碳!
水泥马路多了, 江河缩窄了, 就是如此, 最近10年来, 一场雨水就使世界许多城市的房子和汔车入水了, 大则酿成一个城市的水灾。
“小学的时候,地理书上告诉我们,地球是由29.2%陆地和71.8%海洋面积组成的。随着以上填海造地等等的不断进行, 或许50年后,地球有可能变成是由38%陆地和62%海洋组成的”。但气侯变暖, 海平面上升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原始陆地上可以降温,可以吸水透水和降低二氧化碳的森林树木、草原、农田和地下水都己减少了一半!黄锦波说,“那时,再开哥本哈根会议,该讨论的不仅是气候变暖减排承诺、资金补偿和技术援助了吧。”
黄锦波简介:美国首位华裔市长, 医学博士。香港皇仁书院毕业后, 留学美国。曾在犹他大学取得药剂学位, 再攻读取得医学博士, 成为当地著名妇产科医生, 亲手接过上千个婴儿。
1971年以来, 投资房地产及股票。曾当任拉米拉达医院院长, 洛杉机县卫生局委员, 老人健康中心院长和警察教官。
1978年当选为洛杉机县喜瑞都市议员, 1983年当任市长, 先后任两届市长, 三届副市长, 从政长达14年之久。
1985年应邀在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唱响大地一首“龙的传人”。 曾到20多所大学讲座及在各省市开演唱会。曾获“全球十大华人杰出贡献奖”、“南国十大时尚风云人物奖” 、“2007中华十大财智人物奖”。30年来, 他回中国100多次, 致力于中美两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到中国灾区最多, 是被中国领导人握手接见最多的华人, 被誉为“七位一体, 在中国最具魅力的男子汉”。他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见证人、参与者。
“哥本哈根”该讨论的不光是气温与减排
2009年12月7日至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也称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来自192个国家的官员们,将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削减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达成新的协议。很多人将此次会议称为“人类拯救地球的最后机会”。
然而就在各国为减排幅度、富国对穷国提供资金补偿和技术援助等问题相互指责、争吵不休的时候,美国首位华裔市长黄锦波博士却提出了一个哥本哈根会议中没有注意到的问题——海平面上升的两个直接因素。钢筋水泥的高楼大厦与马路才是气候变暖的最大原因。
填海造地 “木桶原理”未引重视
“海平面升高除了‘温室效应’造成地球陆地冰川和两极冰山融化外 ,另一个直接的原因是人为地往海洋中投入了大量物体”。黄锦波用“木桶沐足”来比喻解释这一原理:木桶里面盛四分之三的水,把两只脚放入其中沐足,桶内的水虽没有增多,但水位要上升,当再往里面加放些石头,桶内水位还将上升。“海洋也一样,往里面投入的东西越多,其海平面不断上升将是不可避免,遗憾的是目前该问题并未得到人们的重视”,黄锦波说。
据统计,世界上土地资源贫乏的沿海国家和地区,像荷兰、日本、韩国、新加坡和中国香港、澳门等,都在向大海要土地。
荷兰自13世纪起就开始大规模围海填海,如今荷兰国土的20%是人工填海造出来的,丘陵都被挖去填海去了,使得荷兰有“上帝造海,荷人造陆”之称。日本早在11世纪就有填海造地的历史记录,二战后,日本大规模填海造地情况更为普遍,仅过去一百年来,日本就填海造地超过1200万公顷。中国大陆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围填海,到上世纪末,沿海地区填海造地面积达1.2万平方公里,平均每年围填海230至240平方公里。
黄锦波认为,在地球上除填海造地外,现代文明发展带来了千万公里长的大规模跨海大桥和海底隧道的修建,漂浮在海面上的船只和水下的潜水艇以及每年仍在不断新增下水的航空母舰、油船、货船和游船等船舶,也在不断增加海平面的上升。然而,目前全世界范围内的 “移山填海”,“农田草原变为城市与马路”,仍没有停止,在海洋上进行的现代化建设,万里长的跨海大桥,海底大隧道和开建各种船只的高速状态也未停止,但由此而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却仍然被人类所忽视。
海平面上升世界多城受威胁
2008年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对全球城市所面临海平面上升威胁进行评估指出,目前世界各地共有3351座城市位于低海拔(海拔10米以下)沿海地区,总人口达6亿,如果海平面继续上升,它们将不同程度的受到影响。据美国一些科学家预计,2100年海平面将上升0.9米至1.2米,估计北美大陆将有65000方公里沿海土地被淹。届时,美国纽约的华尔街、加州硅谷、波士顿、迈阿密、新奥尔良等著名城市地区,也将面临淹没危机。
此外,海平面上升对一些海洋岛国所带来的更是“灭国之灾”。最具代表的是太平洋上的图瓦卢,随着海平面不断上升,近年来其海岸线已向内缩小了一圈,海水推进大约有1米左右,目前主岛上的陆地最宽处只剩几百米,平均宽度仅有二三十米,如果海平面继续上升,这个国家将从此沉入海底。而位于印度洋的马尔代夫曾经被誉为“人间最后乐园”,然而随着海平面的不断逼近,这个全国大部分国土仅比海平面高出1.5米的天堂岛国也正面临着“举国搬迁”危机。世界著名的水城威尼斯 (Venice)也己出了水沉的问题。黄锦波认为人类大规模填海造地和建设跨海大桥以及建造各种船只对这些危机产生的作用“功不可没”。 如果哥本哈根谈判结果是工业发达的富裕国家需要赔偿工业不发达的贫穷国家,那么将来填海造地, 建大桥做隧道的国家和绿色陆地少了的大城市, 不是也要赔偿给淹没了的城市的人民了吗?
30年后的“哥本哈根”该讨论什么
黄锦波博士挑战哥本哈根, 气侯变暖, 也该从水泥钢筋和水源谈起。
大家想一想吧!30年、50年来增加了万万亩的填海造地, 海上万万吨的大船舶, 大桥下万万吨的大桩, 万万里长的海底隧道, 地球上海洋的容量与面积自然是缩少了。所以海平面上升,导致沿海的城市沉在水下也就是必然的理由。
哥本哈根只是主要谈气侯变暖, 是二氧化碳造成的, 所以要全球减排。这是对的。但黄锦波说还有更重要的环保问题: 当万万亩的森林树木, 草原与农田等等, 原来是能吸收雨水的植物和透水的泥土, 都变成了不透水的钢筋水泥高楼大厦、别墅、飞机场、广场和万万里连贯全国省市乡镇的水泥钢筋高速公路, 雨水就跟着柏油马路面上流去江河直到大海了。这也就是万万亩的陆地水库直接流去增涨了大海洋的水量了。这就是海平面上升最主要的原因, 原来有植物的泥土陆地, 一半己变成了硬硬不透水的水泥马路地啊!
雨水不能像以前流入草原, 森林和农田的泥土下面, 那又何来地下水呢?这万万亩陆地的面积不变, 但是变了不吸水不透水的水泥钢筋做成的大马路和楼房,所以乡村的池唐干了, 屋后的井干了, 人类快缺乏可以喝的用水了。
水泥钢筋马路地和高楼大厦多了, 绿色陆地少了, 气侯也就变暖了。这是比二氧化碳烟雾做成的变暖更直接, 更严重!比如在郊外农村, 在38至40摄氏度的一个热天, 不穿鞋子在马路上不能走20米远, 因为马路太烫了。但可以在草地上踢一场赤脚足球啊!
另一个例子, 在以上同样的环境, 在车顶上和马路上, 可以煎熟一只蛋。但在草地上就不能了。坐在水边树下草地上, 很凉快。气候温度比城市的马路低了几度。这些都证明气侯变暖 (Climate Warming) 是因为一半有植物草原农田泥土的陆地己变成了水泥钢筋的高楼大厦和马路, 这些都是传热和留热的干地与物业, 这些才是使气侯变暖的主要原因。而不单是二氧化碳!
水泥马路多了, 江河缩窄了, 就是如此, 最近10年来, 一场雨水就使世界许多城市的房子和汔车入水了, 大则酿成一个城市的水灾。
“小学的时候,地理书上告诉我们,地球是由29.2%陆地和71.8%海洋面积组成的。随着以上填海造地等等的不断进行, 或许50年后,地球有可能变成是由38%陆地和62%海洋组成的”。但气侯变暖, 海平面上升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原始陆地上可以降温,可以吸水透水和降低二氧化碳的森林树木、草原、农田和地下水都己减少了一半!黄锦波说,“那时,再开哥本哈根会议,该讨论的不仅是气候变暖减排承诺、资金补偿和技术援助了吧。”
黄锦波简介:美国首位华裔市长, 医学博士。香港皇仁书院毕业后, 留学美国。曾在犹他大学取得药剂学位, 再攻读取得医学博士, 成为当地著名妇产科医生, 亲手接过上千个婴儿。
1971年以来, 投资房地产及股票。曾当任拉米拉达医院院长, 洛杉机县卫生局委员, 老人健康中心院长和警察教官。
1978年当选为洛杉机县喜瑞都市议员, 1983年当任市长, 先后任两届市长, 三届副市长, 从政长达14年之久。
1985年应邀在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唱响大地一首“龙的传人”。 曾到20多所大学讲座及在各省市开演唱会。曾获“全球十大华人杰出贡献奖”、“南国十大时尚风云人物奖” 、“2007中华十大财智人物奖”。30年来, 他回中国100多次, 致力于中美两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到中国灾区最多, 是被中国领导人握手接见最多的华人, 被誉为“七位一体, 在中国最具魅力的男子汉”。他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见证人、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