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毕生精力献给医学事业

来源 :祝您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mao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医已五十二年、学识渊博的知名医学家沈其震同志,离休已经两年多了。但是要访问一下沈老,还是很难的。他不是外出活动,就是参加会议去了。好不容易事先约定时间,我们终于在沈老家里觅到了他。
  沈老热情地招呼我们。他对我们说:“我现在农工民主党一摊事,医学科学院一摊事,自己还要写东西,真是忙得不可开交。”从外表看,沈老不但体魄健壮,腰板挺直,而且脸上、手上,连一块老年斑都没有,根本看不出他是一位八旬老人。
  我们向沈老讨教健身的奥秘。沈老笑着说;“我可没有什么‘奥秘’,只不过是不把个人的烦恼放在心里罢了。”一句话实际启示出来了情绪因素对于健康长寿的极重要作用。
  见过沈老的人,无不说他为人耿直,性格开朗。在“文革”期间,刘少奇同志被当作最大的走资派掀了出来,许多人唯恐牵连而退避三舍,而沈老却义正辞严地回答造反派的审问说。“我入党就是刘少奇介绍的”。这一回答,再加上学术权威,国际间谍等几顶大帽子,使沈老囚禁于秦城监狱达七年之久。
  即便是身陷囹圄,沈老并没有放弃革命的斗志和信念。他在狱中抓紧时机总结自己几十年工作中的经验,还设想规划着恢复医学科学院以后的远景,又写作了三百多首诗来抒发自己的情怀……。
  沈老于1906年出生于湖南的一个世代书香家庭。他的叔祖沈克诚是清末爱国志士,由于反对清廷卖国求荣,被慈禧太后杖毙。少年时代的沈其震又读了《天演论》、《新青年》等新书刊,所以他从小就受到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沈老的外祖父是当地的名中医,经常为群众解除病痛,又促使沈老爱上了医学。1923年,他离开故乡,考入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1925年“五卅惨案”爆发,沈其震和革命青年一道,走上街头,抨击和揭露帝国主义和军阀的暴行,声援人民群众的正义斗争。与此同时,他为了寻求真理,如饥似渴地开始阅读马列主义书籍。
  其后,年轻的沈其震又东渡日本学医数年,在东京帝国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怀着一颗报效祖国之心,迫不及待地乘船回国了。1933年,沈其震受党的指派,来到天津,以开业行医为掩护,进行秘密的革命活动。
  七七事变,华北沦陷,沈其震撤出天津到汉口少加了新四军。他接受周恩来和叶挺同志的委托,着手筹建新四军的军医处。当时,宋庆龄同志非常支持为新四军募集医药器材和物资的工作。沈其震日夜奔波,还动员了四十多名医护人员投奔皖南根据地,大批的药品和器材也闯过敌人的封锁线,新四军的军医处终于成立了。沈其震任处长,后被任命为新四军卫生部长。1941年,刘少奇和陈毅同志介绍沈其震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1943年,他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卫生部第一副部长。全国解放后,他又接受周总理的委托,负责筹建中国医学科学院。此后,一直担任医学科学院的副院长,为我国医学科研事业的发展,贡献了全部精力。
  现在,沈老虽然离休了,但他仍担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全国政协常委、政协卫生组组长,中国农工民主党副主席等职务。可以想象,他的社会活动和外事活动仍然是十分繁忙的。但是开朗的性格和不间断的体力锻炼,使沈老始终保持着旺盛的革命精力。
  他告诉我们,他一直坚持每早五点钟起床,到天安门跑一圈后,再跑回来,这一趟要六、七里路;每天晚饭后,他也坚持在院内散散步,慢慢走上几圈。
  沈老知识渊博,并精通德、英、日、俄四国文字。如今,他除了开会、看文件之外,还准备翻译一些文字,并且再写一些卫生方面的书籍和回忆录等等。工作之余,沈老还十分喜爱书法和诗词,借以陶冶情操。沈老很是平易近人,经常深入群众,乐意帮助科研人员解决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困难。正因为他从不把个人的烦恼放在心间,所以至今身体仍如此康健。他说:“我要把自己的全部余热都发挥出来,献给医学事业。”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纤维内窥镜检查技术的广泛应用,萎缩性胃炎的诊断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一部分病人由于不了解这究竟是怎样一种疾病,因而常有许多疑问压在心间。
在北京郊区一个垂柳依依的小湖旁,人们常见一个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手握着五尺鱼杆,静静地坐在绿荫下,悠然地注视着漂浮在碧水中的鱼飘,脸上弥漫着一种被大自然融化的安详和宁静。  这位老人,不是别人,她就是罗荣植元帅的夫人林月琴同志。    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们在市中心一条幽静的胡同里,谒拜了这位为新中国辗转疆场、戎马一生的老人。   “欢迎、欢迎、快请坐!”走进林老宽敞明亮的客厅,她热情地让
胃下垂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多由腹壁脂肪缺乏和肌肉松弛,腹压降低等原因引起。平素身体瘦弱,胸廓狭长的人,饭后经常做剧烈运动者及生育过多的妇女易患之。由于治疗胃下垂目前尚无特别理想的方法,故患者求治无门,十分痛苦。有感于此,笔者在医疗实践中,结合我国传统医学中康复养生之原理,摸索、总结出一套简易功法。经验证,这套功法对于改善胃下垂的症状效果颇佳。现介绍如下:    一、揉腑    动作1:直立,两脚
《上海文学》今年第一期文章统计了293名作家的智能结构。结果:1 在科技队伍中受过高等教育的占绝大多数。而作家没有受过此教育的占52%;但几乎没有受过教育的也只占0.04%。2 18世纪以来受过大学教育的作家占全部受过大学教育作家总数的87%,而且越是近代比例越高。3 最能出文学家的职业数当兵的和记者,两者合计比例达到25.5%。    (摘自《南京日报》)
[摘 要]高中体育教学中,练习密度往往不大,教师讲解多,学生实际练习的时间并不充分,强度也不高。文章通过对一堂评优课的设计,提出了作者对加大课堂练习密度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练习密度;垫球;移动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21-0030-02  练习密度是指一节课的练习时间占课堂教学时间的比值。新课标中,
家具是人们所熟悉的生活用具,它与人们朝夕相处,几乎结下不解之缘。由于家具在制作结构和形式设计上必须完全符合人体结构、功能、心理等特点,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已因此而产生了人体工程学。而人体工程学的形成,又必将促进家具更加实用、舒适以及完整,使家具在调剂人的精神生活、有益于身体健康、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  在家具的实际使用中,各类家具往往又体现出各自的独特性和专一性,以符合使用者的职业
有位二十二岁的姑娘一连几天心头总萦绕着某种莫名其妙的恐惧。为了消除这难忍的恐怖,她便找来刀片在自己的手腕上割了三道口子。
《祝福》中有这样一段情节,大意是祥林嫂改嫁给第=个男人贺老六后,生活过得还算可以,生下儿子阿毛,而且贺老六身强力壮。不意贺老六患了伤寒之症,差不多“好”了,吃了几口冷饭,就一命归天。于是后来,变成“两个死鬼争女人”的悲剧。  鲁迅先生是学过医学的,他在这里对贺老六之死一笔带过,是限于主题的需要。否则,他一定会铺陈其事的。  伤寒是主要病变就是肠粘膜的坏死,溃疡。由此会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如发热,
揉腹疗法,出自清代《内功图说》一书,它是根据古吴潘蔚如所刻《卫生要术》改名复刻,今已失散,仅存抄本,传世不多。后人效法,应验如灵。它是祖国医学整体观念、阴阳平衡学说的一部分。“揉腹之法,以动化静,化静运动,合乎阴阳,顺乎五行,发在生机,神其变化,故能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去旧生新,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消内生之百病;补不足,泻有余,消长之道,妙应无穷。  家父现年八十七岁,常年疾病缠身,依赖服药度日
班主任工作难做,这已是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而中途接班的班主任更难,吃力不讨好,真所谓“后妈难当”。如何让学生接受你?家长们能否放心?……这些都让“后妈”棘手。但一次中途接班的经历,让笔者这“后妈”在劳神费力、绞尽脑汁的同时颇有成就感,同时也明白了:要做一个好“后妈”,必须要有爱心、耐心、信心。  一、以诚相待,倾注爱心  以诚相待,真心关爱是新班主任走近学生的前提。学生对新班主任会有一定疑虑和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