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化学教学情景的创设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zhiw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课堂教学中,创设丰富的问题教学情景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从而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有效课堂教学。
  一、教学情景的分类和创设方法
  1.教学情景的分类。
  (1)问题情景
  “问题情景”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間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的过程。
  (2)真实情景
  让学生亲临现场,在工厂、田间、野外等真实的生活与工作场景中学习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模拟真实情景
  用于在教学中展现一些危险性、不易或不宜真实接触的必修教学内容与学习内容。
  (4)合作性教学情景
  通过合作教学,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交往、协作和竞争能力。
  2.教学情景的创设方法。
  进行情景创设时应该考虑以下几点:(1)情景创设与教学内容的关系;(2)情景创设与学习者的特征的关系;(3)情景创设与客观现实条件的关系,即情景创设的可行性。教学情景的创设一般有以下五种方法:生动讲述法、观察演示法、组织讨论法、质疑问难法和联系实际法。在现实的教与学中,可以根据教与学的实际需求选择创设利用各种情景。例如:在探索型教学中应以问题为指导,创设问题情景,宜用质疑问难法;在课堂讲授教学中用观察演示法、生动讲述法;组织讨论,可以营造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积极和谐气氛,这样就创设了合作性教学情景;让学生亲临现场,在工厂、田间、野外等真实的生活与工作场景中学习知识,可以创设一种真实的教学情景。
  二、教学情景导入新课的运用
  好的教学情景(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中的催化剂和兴奋剂,引课技能运用的成功与否,关系到能否吸引学生、抓住学生的思路,是课堂教学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因为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1.教学情景生活实例引入法。
  实例应贴近学生生活,是学生熟悉的但又说不清道理的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起到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具有新课学习导向性的作用。
  在《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教学时,提出问题:“为什么豆浆咸的会聚沉而甜的却不会聚沉?为什么钢笔混用不同墨水会写不出水来?”讲完新课后,引导学生解决引课时提出的问题,这样,可让学生体验“收获”的喜悦。
  2.教学情景抽象概念形象化。
  在化学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抽象的概念,如化学键中的共价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使用形象化的语言,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学生易于接受。以HCl为例讲:“氢和氯都是非金属元素,其原子最外层都没有达到稳定结构,且均容易获得1个电子。当二者结合时,都希望得到对方的电子,互不相让,争吵不休。为了解决矛盾,只好谈判,最终获得协议:双方各拿出一个电子配成一对公用电子对共同使用,从而使双方都达到稳定结构。”这样可使学生对共用电子对的形成有一定的认识,也就不难理解共价键这一概念了。
  3.教学情景趣味实验导入法。
  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因此实验导入新课在化学教学中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实验,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其解惑析疑的欲望。
  在讲《钠》时,这样导入:“通常情况下,我们用火柴点燃酒精灯。那么,用水能否点燃酒精灯呢?”接着演示“用胶头滴管向酒精灯的灯芯上滴几滴水,结果酒精灯燃烧起来。”再讲“俗语说‘水火不相容’,那么,水又是怎样把酒精灯点燃呢?因为我事先在酒精灯的灯芯上放了一小粒金属钠。”实验现象使学生议论纷纷,课堂气氛活跃。我抓住机会提出问题:“钠为什么与水就能把酒精灯点燃呢?”学生非常好奇,急切地想找出答案。于是,因势利导地引入新课。
  三、教学情景的创设途径
  1.结合生活、生产和当前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景。
  紧密联系生活、生产和当前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意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实践性和深刻性。
  在《二氧化硫》一节的教学中,笔者先是通过历史资料引入本节学习的内容:
  (1)1872年,美国化学家Smith首先提出了“酸雨”一词,直到本世纪四十年代,酸雨问题才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2)1985年,几场酸雨过后,我国四川省奉节县9万亩华山松全部枯死,重庆市南山县2.7万亩马尾松死亡过半。
  酸雨的危害如此之大,造成酸雨的罪魁祸首是谁呢?
  学生对酸雨竟然能造成如此大的破坏都非常吃惊,都非常想立刻弄明白其中的原因,学习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
  2.利用化学史料创设问题情景。
  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化学史料创设问题情景,不仅可以使教学不再局限于现成知识本身的静态结果,而且可以追溯到它的来源和动态演变过程,揭示出反映在认识过程中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思想,使学生学到形成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科学方法。
  在《元素周期表》一节的教学中,我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追寻科学家的思维轨迹,做探索和发现的尝试。
  元素周期律是反映元素原子结构和性质变化的固有规律。从18世纪初期,人类就开始对元素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进行系统的深入探讨,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总结前人的经验的基础上,终于在1869年3月1日,将表面看来似乎是杂乱无章的已知元素,编制成一张秩序井然的元素周期表,被后人称为“原子世界的地图”,这是科学史上一个伟大的创造。现在同学们能否利用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将1—18号元素设计成一张有规律的表格呢?
  利用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制成元素周期表、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发明的侯氏制碱法等典型化学史料创设问题情景,可以使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从中感悟科学家发现问题、进行推理判断、提出假设进行验证的科学思维过程,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化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景并不难,但教师一定要自己琢磨总结出适合自己用的东西。通过教学情景的创设,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对知识的理解及能力锻炼,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提高了能力,从而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有效课堂教学。
其他文献
增强几种意识提倡几种精神林爱国在世纪之交,“九五”计划的第一个年头,全国上下都在认真制订跨世纪的中长期规划,为实现党中央提出的“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转到集约型,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加强精神...
会议
近年来,赤平极射投影在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和应用日见重要。介绍了根据π园计算方法,在PC—1500计算机上编制的π园计算、作图程序。对计算的方法、程序的功能等等进行了说明,列出
摘 要: 创设情境再现是利用课堂进行中已经呈现过的情景为其他知识做铺垫和服务而再次呈现的教学环节,使教学过程衔接自然、进行流畅,学生也可通过情景再现将所学的知识挖掘得更深,便于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通过情景设置进行知识的展开教学是教学主要形式,但多、杂、乱的情景设置却又体现出情景设置的弊端。所以在教学设计时要纵观整节课的教学需要,在众多情景中可重复利用的情景,让学生在自然、熟悉的情景中实现成长
目前,广大教师正积极地参与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学校的管理方式和评价方式都发生了变化。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物理课堂也发生了不少变化,如何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优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成为具体落实改革的焦点。  一、新课标下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学习过程是主动建构的过程,是对事物和现象不断解释和理解的过程。新课标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要求教师采用多样化鼓励性
摘 要: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把思想教育与文化知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掌握物理基础知识的同时,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文章认为,教师应结合物理教学的特点,把品德教育贯穿于物理教学之中,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德育 渗透方法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教师首先要教好书,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作为教育工作者,如
摘 要: 新课改对学生的影响重大,对教师的影响也很重大。在新课改的大潮中立足、站稳,把握新课改的方向,是教师需要探索的问题,化学教师也不例外。  关键词: 化学教师 新课程 理论 实践  实施新课程是国家教育改革的关键一环,作为教师,我感到十分荣幸,但也有些忐忑。荣幸是因为能够作为其中一份子,为国家献一份力,为学生谋一份福,这是人民教师应尽的职责;忐忑是因为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如何在新课程的实施中不
摘 要: 初中物理是一门解释各种物理现象的学科,也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在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本文简单介绍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意义,提出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建议。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创新思维 教学方法  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意义  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灵魂,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近些年,国家提出了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发展的目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