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综合性大学摄影课程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掌握摄影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特别是艺术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综合性大学摄影课程 教学资源 教学手段 教学模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新的摄影技术和理论应运而生。现代摄影已经成为一门涉及学科广泛,与多个专业交叉的独立门类,表现出极强的综合性特征。尤其是数码摄影技术的出现和成熟,使得摄影在多方面的应用领域中出现,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中所必备的一种基本能力。
综合性大学所开设的摄影课程,正是响应了社会和教育的这一需求。当前不仅美术、新闻等传统专业将其作为基础课程开设,越来越多的综合性大学也在全校选修课中开设种类繁多的各种摄影课程,以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如何理清综合性大学摄影课程的基本特点和要求,安排好课程教学中的各项环节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能力,最终适应全方位的现代素质教育的需求,是教师必须真正考虑和面对的问题。
一、综合性大学摄影课程中教学资源的合理性
教学资源是摄影课程最基本的教学条件,是保证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的集合。摄影课程教学必须以一定的资源条件为前提,否则教学行为就无从谈起。
教师是教学资源的最基本条件。综合性大学摄影课程的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摄影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要具备与摄影相关联的其他学科的广泛知识,更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不过从目前各综合性大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多数教师不是摄影专业出身,而是从其他关联专业转行过来,甚至有其他专业教师兼职代课的情况,在摄影专业的技能方面可能会有所欠缺。另外,有少数高校聘用职业的摄影师从事教学,他们虽然摄影专业技能很高,但教学方面则明显经验不足。因此,要提高摄影课程的教学质量,高校必须针对自身特点,注重教师队伍建设,采用合理的培训和引进方式,不断提高摄影课程教师的能力和水平。
摄影实验室和数码机房,是综合性大学摄影课程中教学资源的硬件体现。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完全依靠教学设施和场地等硬件付诸实施。很遗憾的是,目前的高校在摄影硬件建设方面大都投入不足,无法完全满足摄影实践教学的需要,或者是设备配置不合理,利用率不高,导致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因此,教学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应针对课程教学的需要,做到优化资源,高效利用。
二、综合性大学摄影课程中教学手段的适用性
在摄影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摸清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对教学体系和教学资源合理安排,然后根据教学大纲的指导,确定该摄影课程的教学计划,根据教学计划,编撰课程教案,整理摄影鉴赏资料,制作多媒体课程课件,等等,保证教学过程的有序实施。
摄影是一门视觉化、艺术化的课程,摄影课程教学需要有不同于其他课程的教学手段。针对综合性大学摄影课程的特殊性,应该合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发挥现代教育视听结合的优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手段适用于摄影课程教学,将信息量较大,丰富的图文资料全面完整地传达给学生。
在摄影课程教学手段的实施中,特别是摄影的器材结构和操作技术,以及摄影的成像原理,等等,都可以通过丰富的实物和媒体方式动态地展示出来,结合摄影器材实物和图片资料、视频放映将信息传达给学生,避免技术理论的枯燥讲解,还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由此可见,丰富的教学手段能够形象、生动、直观地传达教学内容,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各种教学手段毕竟只是一个实施方式,要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必须对课程的教学因素全面研究,进行更科学合理的教学规划。
三、综合性大学摄影课程中教学模式的科学性
在课程的教学内容组织上,要分析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合理的选择,教学重点应简洁明了,通过加工和提炼,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一般来说,按照综合性大学摄影课程的特点,因学生专业多而杂,不可能兼顾,所以在教学内容上要弱化专业区别,内容尽量多而全,且通俗易懂。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做到少而精,抓住重点,详细讲解。应以讲授最基本的知识点为主,同时充实大量的摄影作品鉴赏,使其将摄影的感受融入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之中,感受到摄影的实用性,激发对摄影的兴趣。
摄影实践是综合性大学摄影课程教学模式中最重要的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授理论的同时,还必须针对讲解的知识点,配合学生进行相对应的实践操作。只有将理论和实践系统结合起来,使学生亲手实践操作,创作出自己的摄影作品来,才是真正的学为所用的体现。此外,在教学中也可让学生自主选题,即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摄影作业。在学生的作业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手把手地举例示范,对学生的摄影作品多加鼓励,调动学生的摄影激情。
在学生的摄影课程实践中,要引导学生运用摄影理论,善于思考和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寻找实践的意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实践能力和摄影水平。课程结束时,还要进行相应的作品评讲,或者是举办摄影作品展,让学生体会摄影的喜悦和成就,同时互相比较,发现问题。只有通过不断的摄影实践,学生才能把摄影课程中的理论真正掌握。只有在教学中充分贯穿实践性的教学模式,才能够让摄影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技巧为学生所熟练掌握,最终提高摄影技能,并且使学生真正喜欢摄影。
四、结语
在综合性大学摄影课程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掌握摄影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特别是艺术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摄影课程中要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这给我们的摄影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然,要全面提高摄影课程的教学质量,还有很多的问题等着我们不断研究和探索。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综合性大学摄影课程教学必将一步一个台阶,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参考文献:
[1][德]海曼·施达姆.新包豪斯摄影课程篇[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2]王天平,应用摄影基础教程[M].文汇出版社,2008.
[3][美]苏珊·桑塔格.论摄影[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4]邵大浪.基础摄影教程[M].吉林摄影出版社,2008.
[5]宋焕成.摄影教学与创作[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关键词: 综合性大学摄影课程 教学资源 教学手段 教学模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新的摄影技术和理论应运而生。现代摄影已经成为一门涉及学科广泛,与多个专业交叉的独立门类,表现出极强的综合性特征。尤其是数码摄影技术的出现和成熟,使得摄影在多方面的应用领域中出现,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中所必备的一种基本能力。
综合性大学所开设的摄影课程,正是响应了社会和教育的这一需求。当前不仅美术、新闻等传统专业将其作为基础课程开设,越来越多的综合性大学也在全校选修课中开设种类繁多的各种摄影课程,以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如何理清综合性大学摄影课程的基本特点和要求,安排好课程教学中的各项环节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能力,最终适应全方位的现代素质教育的需求,是教师必须真正考虑和面对的问题。
一、综合性大学摄影课程中教学资源的合理性
教学资源是摄影课程最基本的教学条件,是保证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的集合。摄影课程教学必须以一定的资源条件为前提,否则教学行为就无从谈起。
教师是教学资源的最基本条件。综合性大学摄影课程的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摄影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要具备与摄影相关联的其他学科的广泛知识,更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不过从目前各综合性大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多数教师不是摄影专业出身,而是从其他关联专业转行过来,甚至有其他专业教师兼职代课的情况,在摄影专业的技能方面可能会有所欠缺。另外,有少数高校聘用职业的摄影师从事教学,他们虽然摄影专业技能很高,但教学方面则明显经验不足。因此,要提高摄影课程的教学质量,高校必须针对自身特点,注重教师队伍建设,采用合理的培训和引进方式,不断提高摄影课程教师的能力和水平。
摄影实验室和数码机房,是综合性大学摄影课程中教学资源的硬件体现。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完全依靠教学设施和场地等硬件付诸实施。很遗憾的是,目前的高校在摄影硬件建设方面大都投入不足,无法完全满足摄影实践教学的需要,或者是设备配置不合理,利用率不高,导致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因此,教学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应针对课程教学的需要,做到优化资源,高效利用。
二、综合性大学摄影课程中教学手段的适用性
在摄影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摸清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对教学体系和教学资源合理安排,然后根据教学大纲的指导,确定该摄影课程的教学计划,根据教学计划,编撰课程教案,整理摄影鉴赏资料,制作多媒体课程课件,等等,保证教学过程的有序实施。
摄影是一门视觉化、艺术化的课程,摄影课程教学需要有不同于其他课程的教学手段。针对综合性大学摄影课程的特殊性,应该合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发挥现代教育视听结合的优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手段适用于摄影课程教学,将信息量较大,丰富的图文资料全面完整地传达给学生。
在摄影课程教学手段的实施中,特别是摄影的器材结构和操作技术,以及摄影的成像原理,等等,都可以通过丰富的实物和媒体方式动态地展示出来,结合摄影器材实物和图片资料、视频放映将信息传达给学生,避免技术理论的枯燥讲解,还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由此可见,丰富的教学手段能够形象、生动、直观地传达教学内容,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各种教学手段毕竟只是一个实施方式,要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必须对课程的教学因素全面研究,进行更科学合理的教学规划。
三、综合性大学摄影课程中教学模式的科学性
在课程的教学内容组织上,要分析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合理的选择,教学重点应简洁明了,通过加工和提炼,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一般来说,按照综合性大学摄影课程的特点,因学生专业多而杂,不可能兼顾,所以在教学内容上要弱化专业区别,内容尽量多而全,且通俗易懂。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做到少而精,抓住重点,详细讲解。应以讲授最基本的知识点为主,同时充实大量的摄影作品鉴赏,使其将摄影的感受融入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之中,感受到摄影的实用性,激发对摄影的兴趣。
摄影实践是综合性大学摄影课程教学模式中最重要的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授理论的同时,还必须针对讲解的知识点,配合学生进行相对应的实践操作。只有将理论和实践系统结合起来,使学生亲手实践操作,创作出自己的摄影作品来,才是真正的学为所用的体现。此外,在教学中也可让学生自主选题,即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摄影作业。在学生的作业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手把手地举例示范,对学生的摄影作品多加鼓励,调动学生的摄影激情。
在学生的摄影课程实践中,要引导学生运用摄影理论,善于思考和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寻找实践的意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实践能力和摄影水平。课程结束时,还要进行相应的作品评讲,或者是举办摄影作品展,让学生体会摄影的喜悦和成就,同时互相比较,发现问题。只有通过不断的摄影实践,学生才能把摄影课程中的理论真正掌握。只有在教学中充分贯穿实践性的教学模式,才能够让摄影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技巧为学生所熟练掌握,最终提高摄影技能,并且使学生真正喜欢摄影。
四、结语
在综合性大学摄影课程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掌握摄影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特别是艺术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摄影课程中要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这给我们的摄影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然,要全面提高摄影课程的教学质量,还有很多的问题等着我们不断研究和探索。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综合性大学摄影课程教学必将一步一个台阶,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参考文献:
[1][德]海曼·施达姆.新包豪斯摄影课程篇[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2]王天平,应用摄影基础教程[M].文汇出版社,2008.
[3][美]苏珊·桑塔格.论摄影[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4]邵大浪.基础摄影教程[M].吉林摄影出版社,2008.
[5]宋焕成.摄影教学与创作[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