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点计划在伊朗:“示范”的背后

来源 :美国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sh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冷战的遏制战略逻辑下,出于对快速发展的伊朗共产主义政党“图德党”的担忧,美国政府在伊朗实施了第四点计划。在计划的实际推行中,美国政府将“示范”这种独特的援助形式放在了重要位置,致力于推广一种以进步理念为核心的发展模式。这是因为美国政府意识到对抗共产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战,美国必须为伊朗民众提供一种新的、能替代共产主义思想的理念,才能消除“图德党”所秉持的共产主义理念在民众中的吸引力。美国在伊朗推行计划的结果表明,这种设想最终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其他文献
美国对第二次亚非会议的政策分为三个阶段,即会议酝酿和筹备初期、会议筹备的高潮时期以及“6·19政变”后会议成为强弩之末的时期。美国始终认为会议不符合美国的利益,应予遏制。美国政策的核心是确保尽可能多的温和国家与会,特别是确保南越和韩国与会,以防止会议有损于美国的利益,同时在会议期间遏制中国和苏联,特别是中国。美国、中国和苏联在第二次亚非会议上形成了一种三角对峙局面。
约瑟夫·奈1990年提出“软实力”的概念是旨在回应盛行其时的“美国衰落论”。近年来,随着世界上反美情绪的日益高涨,又出现了“美国软实力衰落论”。实际上,美国软实力的各个组成部分,如美国在科技、教育、人口方面的竞争力,以及在思想、规范和制度安排方面的影响力,均未衰落。真正影响美国软实力的因素是美国民众的情绪和国内分歧。
2014年5月2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举行了题为“中国、美国与东南亚:竞争与合作”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的中青年学者围绕中国、美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两国在东南亚的战略竞争、中国建立“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近期南海问题的发展及东南亚国家的政治局势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黄平、倪峰主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5月第1版。全书约37.4万字。 本书是由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组织编写的美国蓝皮书2012卷。全书分总论,美国全球及亚洲战略调整,美国经济、政治与社会,中美关系四个部分,既有对美国当今实力、地位的较为宏观的分析,也有对美国近年来具体内政、外交政策的微观考察,是读者观察和认识美国及中美关系的一个很好的参考。
到目前为止,在美国政治学界和国际关系学界,已形成了一套完善的评价学者与决策者之间鸿沟的研究文献(如乔治、詹特尔森、李侃如、奈、威尔逊等人的文章)。不过,这一所谓的鸿沟主要集中体现在正式的国际关系理论上,与那些直接与“现实”世界联系密切的经济学领域关系不大。值得庆幸的是,就美洲国家之间的关系而言,各种意识形态、文化和社会差异在学界和政界所造成的鸿沟已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缩小。
2012年3月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军备控制与防扩散研究中心承办的“核安全与地区防扩散形势”研讨会在京召开。来自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国际战略学
何顺果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10月第1版。除导言和后论外,共3章,约15.6万字。 作者是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在本书中,作者集多年教授、研究美国史的思考,对美国文明的发展历程做出了自己的总结概括。作者认为,美国文明本质上是一种现代法治文明,因为在其发展、演进中,法律始终是起核心作用的要素。这表现为:首先,美国文明之国家体制、政府模式的建构是以《合众国宪法》
周建明著,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5月第1版。全书共lO章,约35万字。 本书作者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本书以美国对外关系文件的翔实史料为基础,系统研究了军事实力、外交力量、经济防卫政策、秘密行动在遏制战略中的运用。本书作者站在中国的立场上重新审视美国安全战略,探究它的基本因素和基本逻辑,并对之进行客观评价,以期为中国制订国家安全战略提供借鉴和参考。
近年来的中美关系主要有如下特点,我们要根据这些特点来制定相应的战略和政策。 第一个特点是,中美关系受到两大类问题的驱动。首先是冷战后的一些标志性事件,主要包括2010年美国开始推进和落实的“再平衡战略”、2013年11月的乌克兰事件和现在的伊斯兰国事件。这些事件都对中国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其次,中美关系受到四种问题的影响:一是安全问题,如网络安全;二是军事问题,如抵近侦察和中国五位军官被美方起诉;三是政治问题,如新疆分裂主义、香港“占中”事件;四是经济问题,如中国开展的反垄断、反腐败调查和斗争。这些都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