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血药浓度监测分析

来源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ghtning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监测老年患者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后的血药浓度,结合患者病理生理状况,评价其安全性、合理性、有效性,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方法 对2017年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42例老年患者的疾病情况、用药天数、合并用药、病原学检查、不良反应及药物疗效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2例患者共监测血药浓度43例次,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2.0 g,每12小时1次方案时,肾功能正常老年患者头孢哌酮血药浓度为(93.62±5.67)μg/ml,轻度肾功能减退老年患者头孢哌酮血药浓度为(109.76±28.61)μg/ml,中度肾功能减退老年患者头孢哌酮血药浓度为(105.13±30.49)μg/ml;中度肾功能减退患者以2.0 g,每8小时1次方案使用头孢哌酮血药浓度为(164.80±40.92)μg/ml.患者头孢哌酮血药浓度高于220μg/ml时应警惕出现头孢类抗生素脑病的风险.结论 老年患者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血药浓度随着肾功能状况及用药方案不同,个体差异大,通过血药浓度监测可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糖皮质激素在重症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后期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入住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内科的重症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47例,所有患者
关于“这”“那”的不对称现象,多数研究认为“这”的使用频率高于“那”.基于书面叙事语体对汉语关系从句中“这”“那”的考察发现,“那”及其组合形式的使用频率显著高于
本研究通过收集某高校校本英语考试听力部分与《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对接的实证证据,对接采用改良Angoff法和对照组法得出临界分数,讨论了程序效度、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
随着我国军事、经济、教育等多极化发展的不断深入,各种文化的交流更富于多元化,我国正在逐步加强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观引领的文化教育工作.为此,高校正在不断的改进教
期刊
本文从多模态社会符号学视角,结合评价理论,分析一位大学英语教师使用元话语时的手势语特征,探究教师元话语的意义潜势如何由手势语来体现,以揭示二者问符际关系.结果 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