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文字之缘及汉听之旅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SKY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家乡在南方一个脏兮兮的小镇,小地方的图书资源极度匮乏,小时候家中经济相当拮据,不可能经常花钱给我买书,所以我只好到处偷书看。小时候爱不释手的那些书,基本都是偷来的。
  如果不是这些偷来的书籍,我的整个人生或许都将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轨迹。也许我本来该是一个神经大条、严肃古板的理科生,现在却成了舞文弄墨的文学青年。惭愧,我的整个人生都是偷来的,却只能像孔乙己那样自我辩解:“读书人的事,怎么能算偷呢?”
  因为每天都沉浸在书的世界里,所以我常常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得很白痴,智商无限趋近于零。比如做菜的时候曾经放过柴油,走路的时候掉入过粪坑,大学七年没有谈过恋爱,唯一的“女朋友”就是书,我能说出某本谁也没见过的书上一个特别冷僻的注释,却不知道同学经常谈到的三环和四环是什么意思。
  我是现实生活中的低能儿,文学世界里的“全能战将”。我创作的诗词、新诗和小说在北京大学所有的文学奖项中都拿过第一名,无一遗漏。又因为我背了很多诗词,有朋友送了我一个绰号,叫“背诗机”。
  长期阅读诗词古籍为我打下了深厚的汉字基础,毕业后到中国作家协会《诗刊》杂志社工作,六年的编辑生涯经常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校对,这让我对现代汉语中一些常见易错的字词有了深刻的记忆。于是,当我因偶然机缘来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第四现场,我全部的储备都得以厚积薄发。这些东西在平时的生活中早已是屠龙之技,没有用武之地,却能在这个比赛场上绽放光华。
  在答题过程中,我印象特别深的题目有:濩落,出自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的“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这个词在诗词当中并不常见,如果不是读了杜甫的这首诗,就很难写出来。但《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虽然是杜甫的名篇,很多选本也都選过,一般人却很难啃得下来,所以往往只知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而我恰好是个老杜迷,听到这个题目,我心中窃喜,很快就写了出来,而场上的正确率我记得非常低。
  餐英,这个词的解释好像是指雅人高洁。本来这两个字都不难,但是这个从本义引申出来的解释没有提供任何线索指向典故的出处,就变成了一道很难的题。一开始我也毫无头绪,可突然间想到了《离骚》里的“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就试探着写了上去,没想到答对了。就是这道题,一下子让我拉开了与其他人的距离,在屏幕上的个人排名跃升到首位。
  第一现场的小选手为了参加这个比赛,很多都是提前一年或半年背了好几本字典、词典,而我因为是临时被凤凰文化主编胡涛兄拉过来参赛的,只有在比赛那几天的闲暇时间才做了一些针对性的复习和押题。特别有趣的是,有好几个词都被我押中了。比如蒜薹、踣毙、跛牂、躔次、挫衄……
  有时候考的字实在是太偏了,很难通过储备来回答,只好根据读音和释义来“造字”。如前所说,第一现场的小选手基本都经过了长时间的针对性复习,而第四现场100位成人听写者则基本属于赤膊上阵。在经过了诸多难题轮番肆虐后,大家终于悟到了仅凭储备肯定是吃不消的,于是纷纷开动脑筋现场造字。常常主持人念了一段很长的古文,基本没听明白说的是什么,就等最后解释那个要考的词是什么意思,然后开始琢磨该用什么形旁和声旁。这样造出来的字如天马行空,往往自己都不认识。特别有意思的是,考了一个“鹙”,是古书上的一种水鸟,听声辨形,肯定是鸟字旁加一个什么声旁了,在“丘”和“秋”之间,我选定了后者,可是,“鸟”和“秋”谁在左谁在右呢?鹌鹑、鸧鹒、鸬鹚、鹡鸰都是鸟在右,那就把“鸟”放右边吧!谁能想到,答案一出来,“鸟”不在左也不在右,而是在“秋”的下面……鹫、鹜、鹭鸶、鸳鸯全都笑了……
  也有不少造对了的。比如,考了一个“醠”,意思是清酒。首先,这个读音比较少见,声旁基本可以锁定为“盎”,然后既然是酒,那就应当从“酉”,答案出来,果不其然,就是“醠”。
  此外,因为是听写,听觉能够提供的信息局限性很大,我们第四现场又不能像第一现场的小选手一样提出自己的疑问,有些字就没怎么听明白。比如木橛,主持人的解释是短木桩,我鬼打墙地把“木”听成了“目”,把“短木桩”听成了“短目装”,就以为是一种什么特殊的服装,而两位小选手居然一听就都表示明白了,没提任何问题,只留下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来,答案一出来,我才恍然大悟。这个词并不难,全场正确率也很高,但我因为听错了方向,怎么也写不出来。
  参加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真的是一次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毫不夸张地说,我平生所学,在方寸之间接受了血与火的考验。一次次,不到14岁的小选手轻而易举地写出了正确答案,我却在一番冥思苦想、绞尽脑汁后仍然写错,这种前浪死在沙滩上的无奈感,让人恨不得马上滚回去狂读万卷书再出来见人。不过转念一想,我辈老矣,台上这些青春年少却波澜老成的小选手,不正是我们古老汉语如日初升的守护者吗?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固其宜矣。
其他文献
摘要:先进的教学理念和高效的教学模式是教学质量的保障。济宁市工业技师学院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在借鉴先进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分组互动式教学法。打破传统沉闷课堂模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教学活动中各有分工,课堂气氛活跃,旨在让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从而达到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的教学质量。真正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教学管理 教学质量 教学改
摘要:有效教学是一种理念、一种动态的过程、一种注重全面发展的结果。在实际教学中,只要学生没有取得“预期的、应有的进步和发展”,就不能称之为有效教学。  关键词:有效教学;创新;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1-0040  所谓“有效教学”,是一个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现代教学理念。它是指教师遵循教学规律和教学原
只判天下母亲18年徒刑,勿判无期徒刑。    说实话,过去我一直不是很喜欢我的妈妈。  中学时代的我一直觉得妈妈唠叨,废话太多;妈妈很笨拙,不会算账,到收购站卖废品都会被人骗;妈妈不注意着装打扮,到我就读的中学找我,我都觉得丢面子……  读大学离开了家,才开始想念她。但是,直到那次教育学的一节课,我才深刻认识到原来我对妈妈的评价太不公平。  那节课上,我清楚地记得蓝老师说过一句话,而且会一直记得,
物理模型就是为了研究物理问题的方便和易于探究物理事物的本质,从复杂的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中抽象出研究对象的简化描述或模拟。物理模型可以帮助人们抓住问题的主要方面,排除非本质因素的干扰,舍弃次要因素与无关因素,使物理过程得到简化。物理模型在物理学的发展和应用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可使我们对物理本质的理解更加细致深入,对物理问题的分析更加清晰明了。因此,物理模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非常
古代官员以“清、慎、勤”为原则,“勤”的起码要求便是按时上下班,不得有迟到、早退、缺勤等行为,这是古代做官基本原则之一。为了避免官员迟到,每个朝代都做了详细的规定,各种防范手段也层出不穷,今天读来颇有趣味。  “早出早归”的作息时间  古代官员的工作时间与现在“朝九晚五”的八小时工作制不同,整体来说,是上班上得早,下班也下得早。  早在两千年前的《诗经·齐风·鸡鸣》中就记载了一则故事:一天早晨,妻
摘要:《大秦帝国》是一部探究秦从崛起到成为大帝国的一部野史,虽然里面有演绎的成份,但也使我们从侧面看到了战国大争之世壮阔的历史画面。其中的一些人和事对我们的教育不无启迪。本文探讨了从《大秦帝国》中透视当今教育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笔者的几点想法,希望能得到同仁的指正和批评。  关键词:《大秦帝国》;透视;当今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
你对电影《飞屋环游记》里的一幕应该印象特别深刻:一大堆气球从屋顶飞出来,飞向街道,飞往田野,飞到高高的天空上,这一幕唯美而令人心动。其实,这样的场景不仅存在于电影中,在1986年的美国,人们也看到了一场150万个氦气球的奇幻升空之旅。不过,这场“旅行”的结局不那么美好。  气球之所以可以升空,是因为气球中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于是,心里开始默背元素周期表: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找到了!氢元素排在
提问,是贯穿整个课堂始终的基本教学语言形式,“善教者,必善问。”尤其是数学新课标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人人学有价值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特别强调教学应指向学生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并把之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基础上,数学课堂上提问有时要似“四两拔千斤”的太极推手,把一些纷繁复杂的数学难点巧妙地化解;有时要像“抛砖引玉”的那块砖头,让许多富有创新的数学思想精彩呈现;有时要如“一石击
它从不用为吃忙碌,一觉醒来的时候,食物就在嘴边,既没有跟它争的也没有跟它抢的,是真正的饭来张口,不劳而食。它不用为穿忙碌,一辈子只穿一件与生俱来的毛皮大衣就足够了,这件大衣还免洗免熨真皮制作。它不用为住忙碌,一生往往只在一棵号角树上度过,最大的活动范围也不超过三或四棵树之间。它也不用为行忙碌,作为世界上走得最慢的哺乳动物,它每迈一步约需12秒钟,连逃跑的速度都不超过0.2米/秒,比爬行的乌龟都要慢
最近,网络上的一句话吸引了我,这句话很简单:“你遇到的每一个人都可能会和你撕个你死我活。与人为善吧,永远。”  我们有些人喜欢将自己的感受和烦恼向周围的人一吐为快,另外一些人更愿意把心事放在自己心里。但无论怎样,我们总是免不了在生活中遇到和你过不去的人,让你伤心,却又有苦难言。别人对待我们的方式可能比你想象得更恶劣,我就有过很多次这样的经历。  几年前,我在推特网的一个女性群里成了众人的攻击目标,